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新法消毒与护理对导尿和留置尿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新法消毒、尿道口护理、密闭式引流等一套新的护理方法并与传统方法比较.结果:160例应用新法消毒与护理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23例,占14.4%,明显优于传统方法(36/50,72%).结论:新法消毒与护理更科学、实用,简单、易行,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1).

  • 标签: 尿管 留置/护理 泌尿道感染预防和控制 消毒/方法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减少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所致感染。并找出预防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93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的导管出皮肤处、导管接口、拔前的血培养和拔后的导臂末端共504个样本进行了细菌学检查。结果发现四个检测部位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都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的留置时间愈长,导致感染的机会愈大。从细菌学监测得出的细菌菌群和药敏分析,合理使用抗生素势在必行。

  • 标签: 上消化道肿瘤患者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感染
  • 简介: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最常用的是化学疗法,其目的是杀灭白血病细胞,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症状,使病情缓解。绝大多数的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这些药物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性,很容易引起血管壁的损害,发生静脉炎和静脉硬化,患者在经过多次治疗后,静脉通道难以建立及保留。我科于2002年3月开始对98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从而解决了白血病患者静脉通道寻找、保留难的问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但在应用中,感染是锁骨下静脉置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对98例白血病置患者发生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白血病 导管 留置 锁骨下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长期带的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特点。方法对气管切开后带125~1860d的21例老年患者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后带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长的老年患者,其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高,痰培养以Gˉ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首。结论气管切开后长期带是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气管切开 呼吸道感染 痰培养 护理
  • 简介:口腔诊疗操作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使诊疗操作过程中器械、环境、医护人员手污染严重。近年来,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监测不到位而导致传播HBV、AIDS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情况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调查证实。口腔器械、诊疗环境中污染细菌不仅数量大且致病菌多。以牙钻手机为例,染菌量可达5×10^4~5×10^6cfu/cm^2。由此可见。控制口腔医院门诊感染至关重要,而对感染控制进行监测能为其质量提供有效的保证。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 口腔门诊 感染监测 血液传播性疾病 消化道传染病 诊疗操作
  • 简介:口腔科感染控制是防止医务人员和病人口腔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约有300多种病原体都可能在口腔治疗中传播,口腔病人和医务人员可能通过血液、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接触到多种微生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交叉感染,以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现参考美国CDC的建议报告,提出口腔科医务人员要了解口腔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预防。

  • 标签: 口腔科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性疾病 预防 呼吸道分泌物 口腔治疗
  • 简介:留置导尿的目的之一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从而了解病情变化,配合治疗;也可以用在昏迷、截瘫或会阴部有伤口的病人,保留导尿以保持会阴部清洁。一次性气囊导尿由于其经济、方便、固定牢固,在尿留置中也倍受青睐。我科在2003~2004年共收治20例需留置尿的患者,其中有3例因气囊内液体无法抽出,以致拔受阻,经采取措施,顺利拔

  • 标签: 导尿管 拔管 处理
  • 简介:脑外伤、脑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患者昏迷不醒不能进食时,常采用留置鼻胃进行管饲营养和治疗支持,但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致患者胃肠功能受累,易出现胃肠蠕动减慢、消化不良和应激性溃疡,从而引起食物返流.这又可致患者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加重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且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我科自2003年2月以来,应用英国标准BS6413-1990型江苏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尔凯"牌胃进行管饲,对于减少食物返流,取得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复尔凯”鼻胃管 管饲 疗效观察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的诊断、治疗仪器和药物的应用,以及病源类型的变化,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口腔门诊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研究医院内感染的管理愈来愈成为口腔门诊的重要课题。口腔疾病的发生率很高,病员广泛,病种复杂,各类传染病患者也无法在就诊前检出,因此导致疾病的传染源广泛存在。口腔疾病的治疗操作均在患者口腔中进行,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病菌等直接污染医生的手及器械,医务人员的手及诊疗器械又成为传染的主要媒介。若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将会导致医患之间、患者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加强口腔门诊的感染管理已成为口腔门诊护士的重要职责。

  • 标签: 口腔门诊 感染管理 患者 医院内感染 口腔疾病 诊断
  • 简介:胸、腹带在临床骨折固定和减轻伤口张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复合性损伤或术后伤口留置一根或多根引流管,不方便固定的,如有肋骨骨折的同时伴有血气胸,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腹部或盆腔手术后,腹腔或盆腔放置有一根或多根引流管的,胸、腹带的灵巧应用能在保证有效引流的同时便利达到局部固定的作用。

  • 标签: 血气胸 术后置管 腹带 盆腔手术后 患者 胸腔闭式引流
  • 简介: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其发病率最高,占感染总数23.3%~42.20%。严重危害患者生命,是医院感染控制重点,现将我院1997年1-12月份7282例住院患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1997年1月-12月份住院患者7282例,发生肺

  • 标签: 医院肺部感染 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 脑血管疾病 住院患者 假单胞菌
  • 简介: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否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控制措施是否得当的标准之一。我院通过综合管理,预防医院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医院感染 管理 控制 护理
  • 简介:病人在清醒情况下经鼻上一根空肠内营养并不难,但病人若处于气管插管全麻状态,就并非易事。我科采用了将营养贴附于胃送到空肠的方法,效果非常理想,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空肠内营养管 经鼻 全麻状态 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感染中多次感染发生的特点和探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2例发生多次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院感染例次率为5.58%。患者的老龄化,基础病多,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和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发生多次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患者口腔、鼻腔和外生殖器清洁,保持病室空气和物品的消毒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多次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多次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措施
  • 简介:报道对76例12岁以下患儿的护理,认为发生颌下及颏下间隙感染时,应及时抗炎治疗,观察病情变化;进流食,注意漱口,局部清洁及休息。口底蜂窝组织炎护理:病情危重者,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对光反应,记录出入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若行切开引流,注意观察包扎敷料绷带松紧度是否适宜;渗出液多者,及时更换敷料。

  • 标签: 儿童 颌下颏下间隙感染 护理
  • 简介:气管切开后肺感染的诊断与护理曹美珍1顾异香2(1宁波市保黎医院,3150312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我们对我院1994年至1996年气管切开后医院获得性肺感染(NBPI)27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诊断标准及护理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1资料与方法1....

  • 标签: 气管切开后 肺感染 医院内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气管切开护理 宁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