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导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的护理。[方法]对29例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病人行导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颈总动脉压迫训练、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术后所有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例出现脑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5例出现外展神经瘫痪,经营养神经治疗3d~5d后恢复。[结论]加强导管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海绵窦瘘 外伤性 可脱性球囊栓塞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2月实施PICC导管留置病人1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导管相关性感染组和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留置PICC导管病人中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者17例(9.4%),操作人员经验少、穿刺次数多、不正规换药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PICC导管容易发生相关感染,且与多个因素有关,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对我院肿瘤科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的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导管异位患者中,误入颈内静脉14例,位于锁骨下静脉5例,进人右心房5例,反折至腋静脉4例,经处理后22例置于上腔静脉,5例由于血管条件差或调整失败置于锁骨下静脉,1例反折于腋静脉者调整失败被迫拔管。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摆放正确的体位、准确的导管测量及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 标签: PICC 导管异位 护理
  • 简介:双腔PICC导管有2个管腔,为5Fr型号,导管较粗。在置入双腔PICC导管时,其末端与导管为一体,不能剪裁,因此使用时多对导管前端进行剪裁。以往,我们都是用无菌剪刀进行剪裁,每次都需使用一个拆线包,若需要剪裁的导管过多,则会出现拆线包不够用而需要护士临时去取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操作、浪费了时间,也增加了医疗卫生用品的消耗。我科自2011年2月开始使用扩皮刀进行剪裁,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PICC导管 双腔 医疗卫生用品 拆线
  • 简介:随着各类导管在临床上广泛引用,导管固定方式已引起护理人员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导管固定方式别针橡皮筋固定法,简称别针法,存在诸多缺陷。近年来有不少临床护理人员对导管固定方式进行改进,如截流夹固定法和票夹固定法等,但这些改良固定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探讨更好的导管固定方式,以满足临床导管固定的需要,使导管得到更安全、

  • 标签: Y型导管安全固定夹 开发研究 应用
  • 简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操作简单、创伤小、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有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等。导管断裂发生率很低,一般由于高压或用力冲管、固定不当、肢体活动过度等引起,人为自行损毁导管国内外罕有报道,然而由于患者情绪发生变化、知识缺乏等因素自行损坏导管致严重后果也难以预料。2010年11月,本院血液科1例患者自行将PICC导管剪断并滑入体内,经积极采取紧急措施,通过血管介入术将PICC导管取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断管 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减少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恶病质患者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移位至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在长海医院消化科行PICC置管的恶病质患者188例,均为消化系统疾病所致,BMI〈18.5。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采取PICC常规置管法,即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后协助患者将下颌靠近穿刺侧肩部,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观察组当导管到达锁骨下静脉中段时,助手在同侧锁骨上窝靠近胸锁关节处以四指并拢向内下方用力按压颈内静脉,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1.1%(81/90)及97.9%(9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5,P〈0.05)。结论恶病质患者置人PICC过程中,通过指压法可以有效减少PICC置管移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 标签: 恶病质 PICC置管 移位 颈内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