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举措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应急知识储备能力的有效性。通过问卷星摸底考试、实习计划制定、理论课程、模拟演练和讲解、实际培训等多个环节,评估实习生在应急知识方面的提升情况,为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习生入科后首先进行问卷星摸底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制定个性化实习计划。第一周进行理论上课,包括急救仪器、急救技术、护理文书、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等培训。第二周由3名主管级护师进行模拟演练和模拟视频观看及讲解,提供实践指导。第三周根据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实践操作。第四周进行出科理论考试和应急预案考试,并总结成绩。通过问卷星收集实习生反馈,评估实习方案的可行性。结果:实习生经过多举措培训后,应急知识储备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问卷星反馈显示,实习生普遍认为该方案可行,并对培训过程和内容表示满意。结论:多举措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应急知识储备能力的方案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和实践操作,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这一方案对于提高实习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在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应急知识 储备能力 多举措
  • 简介: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病房储备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立病区药品安全专管员及科室药物专管小组,将病房存放的药品按批号及生产日期或药品失效日期装在透明分装袋中,并有序分类放置于药品储存柜,贴上注明药名、剂量、有效期∕取药时间标识的条码标签。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护士检查药品所需时间及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结果规范化管理后药品管理缺陷总发生率为15.00%低于规范化管理前的65.00%;规范化管理后护士检查药品平均时间为(5.03±5.00)min,低于规范化管理前的(89.31±5.28)min,管理前后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病房储备药品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且降低药品管理缺陷的发生率,进而减少药品使用的安全隐患。

  • 标签: 药品 安全管理 用药安全
  • 简介:早产儿为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10%,国内报道死亡率为12.7%~20.8%。早产儿体重的增长是治疗有效和早产儿发育生长的判断标准,理想的体格发育是达到宫内的生长速度嗍。只有良好的控制影响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的正常体格发育,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同时减少早产儿住院天数,节约医疗开支。

  • 标签: 早产儿 体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及肝储备功能影响。方法:收录2022.11——2023.7期间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共计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就不同组别实施差异性护理,展开对比分析。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组间纳入相当,对应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评价值96.00%高于对照组评价值76.00%,P<0.05。于护理前后评价两组肝储备功能,护理前组间差异较小,护理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以观察组更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以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于其治疗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肝储备功能指标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优质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肝储备功能
  • 简介:探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护士快速增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性地制定了系统化岗前培训、专科培训与"导师制"低年资护士培训、分层管理与责任制整体护理相结合排班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护理人员迅速增加与护理安全之间的矛盾,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安全。

  • 标签: 护士增长 患者安全 优质服务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腭裂患儿体重增长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1例患儿一般资料、喂养情况及母亲和家庭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母乳喂养、胎龄≤32周、喂养知识欠缺、婴儿气质类型(麻烦型)是影响腭裂患儿出生后1月内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腭裂患儿母乳喂养率低,应尽早实施喂养干预,以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

  • 标签: 腭裂 婴儿 体重增长 影响因素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婴儿骨密度值增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0~1岁婴儿304例,采用超声骨密度分析仪测定婴儿左胫骨中点处的超声传导速度(SOS),并随机分为干预组171例和对照组133例。干预组从第1次测试之日起,在喂养方式,被动操训练,日晒时间,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婴儿感染性疾病等方面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3个月后回访观察婴儿SOS水平。结果两组婴儿第1次测试骨密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婴儿钙营养,改善喂养方式,及时添加动物性食物量及种类,进行婴儿被动操训练,加强户外活动,合理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感染性疾病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婴儿骨密度值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骨密度 骨发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储备功能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针对院内2020年10月-2021年6月治疗的48例冠心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CPET指导心脏康复。比对病患干预前后心肺储备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心肺储备功能指标水准与干预前均有较大改善,研究组各类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ET指导心脏康复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病患心肺储备功能与病患预后生活水准,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CPET 心脏康复 冠心病患者 心肺储备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心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者均为心力衰竭患者,共52例,选择时间即2021.07-2023.07。按掷骰子法平均分组,传统组与研究组各有26例患者,其护理方案依次为传统护理、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评析、处理各组的生活质量、心储备功能、患者依从性。结果:对比生活质量、心储备功能、患者依从性,护理后研究组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将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应用到心力衰竭患者中,可增强患者心储备功能,维持良好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依从性,推荐使用。

  • 标签: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心储备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储备功能无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储备功能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改善心储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

  • 标签: 个性化康复护理 心力衰竭 心储备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心脏康复方案护理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0.31期间收治的CHF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数字表下将其1/1划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心脏康复方案护理;统计2组生活质量及心储备功能。结果: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心储备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脏康复方案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心储备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于12w前后在本院建卡的212例正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6月-2013年9月的124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4年1月的88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孕12w开始接受常规产检和孕期健康教育讲座,研究组孕妇于建卡时(孕12w前后)、孕22-24w、孕32-34w由专业营养师一对一进行面对面营养评价与营养指导,两组孕妇随访至分娩结束。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发生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明显轻于与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由专业营养师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控制孕妇孕期体质量,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

  • 标签: 个体化 营养干预 体质量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孕早期体重管理对体重增长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影响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到我院产检180例孕早期孕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照产检时间将180例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孕期管理,观察组孕妇实施孕早期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在不同时间的体重变化量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在各个时间内的体重增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孕早期孕妇进行体重管理,可以合理控制孕妇体重的增长,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概率,值得应用到临床中。

  • 标签: 孕早期体重管理 体重增长 妊娠期糖尿病 体重变化 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