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重点科室空气消毒效果的监督与监测,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病区的空气消毒,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

  • 标签: 空气监测 院内感染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基于精益设计的医院临床内科科室耗材管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内科在职的6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精益化管理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耗材管理方式,研究组采用精益化耗材管理方式,比较两组医务人员用于耗材申请、领取及盘库的时间,同时统计两组医务人员计费错误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医务人员用于耗材申请、领取及盘库时间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计费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临床内科科室耗材管理中实施精益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对医院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南平市第二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本院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共234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化疗药物防护知识和防护行为进行自评。结果 234名肿瘤科护士对化疗药物认知及防护知识得分与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学历越高掌握程度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自评结果,掌握程度最差的前3位分别是药物暴露上报(9.83%)、正确佩戴双层手套(11.97%)和正确暴露后处理(32.91%)。结论南平市第二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防护知识掌握较差、化疗药物配制操作缺乏规范性。

  • 标签: 肿瘤相关科室 化疗药物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在医院科室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内科收治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科室管理质量评分、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满意度、医患关系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对各项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医患关系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精细化管理路径可有效提升科室管理质量和优化管理流程。

  • 标签: 分级精细化管理 医院管理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质控中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我科规范了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回顾性分析我科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后发生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立之后,新生儿科的各项感控措施的落实包括消毒隔离、环境卫生学监测、医务人员及护工的培训效果等得到很大改善,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率得到了很大提升,进而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新生儿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立后,认真履行职责,规范开展各项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工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感染管理小组 新生儿科院感防控 感染率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以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加强护士安全知识培训,明确安全目标与责任,制订并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手册》,设立专项风险安全管理员,持续改进管理措施并建立监督和奖惩保障机制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护理综合质量提高,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可以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 安全 管理
  • 简介:保证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实施人本管理,并充分发挥护士长个人在人本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全体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病房竞争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护理管理 人本管理 核心竞争力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2008年在2007培训方法的基础上,对护理讲课的人员安排、内容、时间、方式进行改进。结果2008年全院护理人员培训目标达标率明显高于2007年。结论改进护理讲课方法后,调动了全体护理人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保证了讲课内容的新颖和实用;体现了人文关怀,避免了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冲突;医护共同学习、共同促进;为提高年轻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搭建了平台。

  • 标签: 科室 护理讲课
  • 简介:目的:探讨表格式交班报告在外科病区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每日病情报告本设计为首页、新入(转入)、手术(危重、术后一级护理前3d),预手术、检查、预检查和末页。各硬骨头同按病情交班相关内容设计表格项目。护士在管理病人的过程中按照不同类别的患者选用相关类别的交班分页,有目的选项填写后交班。结果:节省了书写时间,增加了直接为病人服务护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拓展了交班内容,适应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规范了交班形式。结论:表格式交班报告可以替代传统式文字叙述式交班。

  • 标签: 手术科室 病情交班本 改革 应用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项目小组管理模式在临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8—2019年,自2018年1月起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项目小组管理模式,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详细的质控制度,全面构建质控体系,按照PDCA模式进行小组质量管理和记录,比较应用质量控制小组项目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施质量控制项目小组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减少10以上、病人满意度得分95分以上,与实施前相比(P

  • 标签: 项目小组管理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小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的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质量是确保患者整体身体健康状况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一工作贯穿整体医疗和护理工作的流程中,因此为确保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高度安全性,医院需要加强对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其中,感控护士的工作覆盖医院各个科室,因此对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以感控护士的工作内容等为落脚点,对医院整体在感染管理模式与控制工作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简要分析,以此为依据,探讨如何优化各个科室的感控护士的院感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文护理模式在内分泌科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设立了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0例内分泌科室患者,实验首先对其进行小组区分,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并进行不同的命名,最终目的是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分泌科室中采取人文护理模式可以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度提升。

  • 标签: 内分泌科室 人文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全程无痛护理系统在骨科临床科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择骨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80例分为各40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无痛护理。结果:采用全程无痛护理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全程无痛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身体疼痛感,减少骨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骨科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有非常有利的作用。

  • 标签: 全程无痛护理系统 骨科 临床科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无痛护理系统在骨科临床科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择骨科手术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100例分为各50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无痛护理。结果:采用全程无痛护理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无痛护理系统 骨科临床科室 疼痛评估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索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PIVAS)与临床科室 沟通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以更好发挥 PIVAS服务的作用,体现护士在 PIVAS的价值。方法:分析 PIVAS与临床科室工作交流常见问题,找出导致矛盾的原因,提出改进策略。 结果: 临床科室对 PIVAS的工作流程了解程度, PIVAS提供的服务水平,输液下送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软功能简便与否是各临床科室与 PIVAS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沟通、使互相全面了解,提升 PIVAS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干预临床科室药品批次安排并优化下送流程,完善 PIVAS软件、相关制度和其他有效措施来解决矛盾。 结论: 我院 PIVAS通过上述策略,与临床科室矛盾明显减少, 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

  • 标签: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沟通 临床科室 矛盾
  • 简介:随着临床医学及临床护理学的飞速发展,对新时期护士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护士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知识和经验,还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有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巧的能力,有运用现代化仪器的能力,有较强的科研及创新能力,有较好的外语水平等,而仅凭护士在校的学习很难达到此要求,因此在参加工作后的继续学习就成为掌握这些知识及能力的必由之路,医院护理部组织的学习毕竟数量有限,

  • 标签: 护理人员 继续教育 教育质量 护理知识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为临床开展临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院136名肿瘤相关科室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临终关怀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认知有限,对于临终关怀知识的概念、内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只有14.7%、9.6%、6.6%;知识来源渠道较多,但是知识不全面。态度方面,主张告知患者及家属真实病情的(4.18±0.68)分,对想象中患者死亡持积极处理态度(3.87±0.83)分;行为方面,最大限度控制患者疼痛(3.30±0.84)分;创造能满足临终患者的身心需要的医院环境(3.42±0.88)分;积极临终治疗和临终护理(3.75±0.85)分。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行为比较积极,但知识有限。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临终关怀教育,采取措施推进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医务人员 临终关怀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