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质量改善主题活动,探讨影响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的各项因素,针对真因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提高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方法:成立质量改善小组,将2022年1月-6月实施质量改善前数据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7月-2023年1月按照质量改善步骤开展质量改善工作后的数据作为对照组,并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扫描情况。结果:PDA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明显提升(P<0.05);扫描率由实施前的33.03%提升至84.43%,远超目标值。结论:通过实施质量改善活动能有效提高 PDA 夜间分级护理巡视扫描

  • 标签: 品管圈 PDA扫描 分级护理巡视 夜间巡视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纸塑包装袋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广泛使用的新型高效灭菌包装材料,具有阻菌高、无菌物品保存期长、高透明性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纸塑包装袋存在破损、密封不严、湿包等问题,导致合格不高。本文通过分析纸塑包装袋不合格的原因,提出优化包装尺寸、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质量管理等措施,以提高纸塑包装袋的合格,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纸塑包装袋 消毒供应中心 合格率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执行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漏执行。方法:通过对医疗机构静脉输液PDA操作流程图进行改进,制定静脉输液PDA操作流程图,培训护理人员,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PDA扫码的执行。结果:经过一系列改进措施的实施,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漏执行明显降低,从93.55%下降至0.97%,进步98.96%,达成了改进PDA扫码执行准确性和效率的目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加强PDA扫码的规范操作和管理,是降低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漏执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静脉输液 PDA扫码 执行率 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的规范,以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22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指导。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规范,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康复后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规范得到显著提高(P<0.05)。这表明针对性的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指导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并提高患者的自我锻炼规范。结论:通过针对性的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规范。这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早期自我肢体功能锻炼 规范率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科患者24小时尿标本留置情况进行分析调查,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循因导果,探讨解决思路及办法,拟定政策及进行实施,确保患儿尿标本规范留取,确保患儿标本规范管理,提高标本留取合格,从而使临床工作更加便捷,效率更高,同时提高患儿住院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24小时尿标本留取率 健康教育 原因分析 对策制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 88例门诊输液室患者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44例实验组经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投诉、心理状况的指标。结果:患者消极情绪评估分数、护理投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患者经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护理投诉,消除患者的恐惧以及紧张心理,保证门诊输液的依从性以及舒适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输液室 护理投诉率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避免或减少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跌倒或受伤的危险因素,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我院病房中病床床尾,摇把把手复位不及时对病区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相应的防范对策,指导护理人员规避病房管理风险,确保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安全。结果:提高了护士和患者的安全管理意识,减少了安全隐患及投诉、纠纷。结论:通过张贴床尾把手温馨提示、制作动画宣传视频和加强病房健康宣教,有助于提高病房床尾摇把复位,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PDCA 提高 床尾摇把 复位率
  • 简介:摘要:目的:CT增强检查中不同型号留置针对渗漏的影响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来本院行CT强化的6337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8G、20G两组,各3168人,使用18G和20留置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年龄、性别等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18G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00%对95.33%,对比剂外渗1.33%对2.00%,CT强化优良100%对98.67%,两者之间无显著性(P>0.05);18G组达到预定血流速的比率为99.33%,较对照组为92.67%,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8G穿刺针在增强扫描中可明显降低造影剂外漏,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CT增强检查 不同型号留置针 渗漏
  • 简介:摘要:非计划拔管是指在未达到拔管指征的情况下,患者或家属自行拔除管道或在护理过程中意外拔除管道。非计划拔管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窒息、感染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是临床护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它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管理,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非计划拔管发生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护理干预 减少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自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抽取的420例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落实随机分组法设置两组各2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比两组分娩结局。结果 对照组分娩结局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面对产妇对分娩恐惧感给予产科护理新模式,可让产妇循序渐进的接受分娩过程,进而改善分娩结局,完善产妇在产程过程中的安全性,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率 应用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管理当中的运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护理文书书写合格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回收病例当中,首次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单、护理评估单、体温单的合格显著上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临床护士护理文书书写合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提高晚期肺癌患者运动训练落实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品管圈管理的护理,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精神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运动训练总落实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实施品管圈管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晚期肺癌 运动训练 落实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导致门诊预检分诊准确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门诊进行预检分诊时出现差错的患者当中随机挑选出50名组织开展实验研究,对导致门诊预检分诊准确下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这50起预检分诊差错问题当中,由于护患沟通不通畅导致差错的有20起,占比为40%,由于预检分诊中存在漏洞导致的差错有9起,占比为18%,由于预检分诊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差错有8起,占比为16%,由于预检分诊护理人员工作失误导致的差错有13起,占比为26%。结论:影响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的因素主要有护患沟通不通畅、预检分诊存在漏洞、预检分诊制度不健全以及护理人员工作失误。

  • 标签: 门诊 预检分诊 准确率 影响因素 对策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提高早产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接收的产妇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多学科协作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提高母乳喂养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优于对照组(60.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可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值得推行运用。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早产儿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善措施在降低肺功能检查患者交叉感染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肺功能检查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消毒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善,包括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优化流程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等。比较两组患者交叉感染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交叉感染发生为4%,对照组为1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功能检查中实施持续质量改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善 肺功能检查患者 交叉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提高患者痰标本留取中采取品管圈活动后,分析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方法:摘选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的住院患者为范例,全部采集痰液标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加以分组,每组均80例。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行传统留存流程(实施前),2023年5月至2023年9月行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记录并比较组间的痰标本留取。结果:改善后的数据84.4%高于目标值76.4%,达到改善的预期目的。结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痰液标本的留取,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类型,为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痰标本留取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的效果。方法:纳入86例急诊患儿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纠纷投诉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纠纷投诉,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小儿输液室 纠纷投诉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不同消毒技术在抽血前后应用,对降低患者感染的效果,以指导临床上更安全有效的消毒实践。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00例需要进行采血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00个病例作为实验组,10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使用0.5%氯己定进行抽血前后的消毒,对照组使用常规的70%乙醇进行抽血前后的消毒,比较两组感染、患者皮肤反应、经济成本。结果:初步结果表明,使用0.5%氯己定的实验组在降低感染方面表现优于使用70%乙醇的对照组。此外,氯己定组患者的皮肤反应较少,经济成本分析显示,虽然单次消毒成本略高,但由于感染的降低,总体成本效益更佳。结论:0.5%氯己定在抽血前后消毒中比常规的70%乙醇更有效,能够更好地降低感染,减少皮肤反应,并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建议在临床抽血操作中考虑使用0.5%氯己定作为优先的消毒选项。

  • 标签: 氯己定 乙醇 消毒技术 感染率 皮肤反应 经济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龄产妇经助产护理干预后的分娩情况以及满意度指标。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 82例高龄产妇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41例实验组经助产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产程时间、分娩情况等指标。结果:自然分娩人数实验组较多,剖宫产人数对照组较多,产钳助产发生对照组较多,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上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后可提升自然分娩,保证护理满意度,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保证分娩安全性以及分娩效率。

  • 标签: 助产护理 高龄产妇 自然分娩率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