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胶囊镜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镜检查,对所有检查者均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规范护理,以期取得较好的检查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发现小肠存在病变者69例,未见异常11例,阳性率86.25%.其中小肠出血10例,小肠间质瘤3例,小肠炎症性疾病(溃疡、糜烂、充血)19例,小肠憩室3例,小肠血管病变8例,小肠多发息肉14例,克罗恩病4例,小肠肿瘤6例,钩虫病2例.图像清晰,效果满意.结论:胶囊镜检查具有安全、无痛苦、顺应性好等优点而易被患者接受,病变检出率较高,检查中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胶囊内镜 小肠疾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教育部颁布的首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自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论文作假者将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而为他人代写、出售学位论文者以及作假者的指导教师、学校等也将面临处罚。《办法》明确,出现以下5种情形,将被视为学位论文作假,包括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伪造数据,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

  • 标签: 学位论文 学术成果 指导教师 行为 教育部 意味着
  • 简介:消化镜无痛技术是应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如异丙酚、舒芬太尼、咪唑安定等引起患者中枢抑制,提高痛阈,减弱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使患者在安静、安全、舒适、无痛的浅睡眠状态下完成胃肠镜检查的技术。与传统消化镜相比,无痛消化镜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提高其耐受性和检查的满意程度,减少检查中生理损伤的危险,为镜医师提供一个理想的检查环境。但镇静本身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及风险,同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存在护理人员责任、技术、心理、制度、管理等诸多因素的护理安全隐患。因此,加强风险评估,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最为重要的策略和原则。现将无痛消化镜的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镜检查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流程在超声镜检查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预约在周二的病人65例设为对照组,预约在周四的病人68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试验组运用优质护理流程护理病人,两组均在检查前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检查后评估两组病人检查中的正确配合率、一次检查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检查前试验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正确配合率、一次检查成功率及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流程可以显著降低病人焦虑,促进病人对检查的配合,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超声内镜 优质护理 流程管理
  • 简介:总结了20例先天性马蹄翻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疾病的疗效和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马蹄内翻足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动脉瘤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104例颅动脉瘤便秘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必要时用开塞露和麻仁丸等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即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制定饮食计划,腰背部叩击和震动、腹部按摩,心理疏导等,该方法无效时通便药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排便情况、便秘发生率及应用开塞露等药物的比率。结果试验组排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开塞露及通便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P<0.01);且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烦躁、骶尾部疼痛的发生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颅动脉瘤患者的便秘情况,减轻患者排便痛苦,同时创新护理方法,将临床上使用的震动排痰仪应用在颅动脉瘤便秘患者进行腰背部震动,还能有效减轻患者长期卧床引发的腰背部疼痛,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便秘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引流管行颅压(ICP)监测对颅脑损伤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与护理。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入住ICU的因颅脑损伤已行颅引流术的患者,在常规监护、治疗基础上,在颅引流管外侧端接三通管,行ICP监测。对ICP〉2.0kPa者予加强脱水,ICP〈0.5kPa者提高引流袋水平,减少脱水剂用量及使用时间。结果共53例患者行ICP监测,死亡6例,死亡率11.32%;较同期未行ICP监测病例死亡率26.53%明显下降。监测结果及表现图谱与病程发展相符。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经颅引流管行ICP监测操作简便,达到ICP监测技术要求,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 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冠脉搭桥术后(CABG)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冠脉搭桥术后应用IAB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使用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IABP是改善心功能的有效措施,应用IABP期间,严密监测各项监护指标,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尽早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减轻危重病人肠营养支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肠营养泵、输液加温等措施有计划均速输注,并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肠营养液滴注,共34例为观察组,以普通输液管滴注肠营养液34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肠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肠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ICU护士对危重病人肠营养的安全管理,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了肠营养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危重病人 肠内营养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总结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行肠营养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一般护理及导管护理,加强误吸、腹泻、便秘和腹胀等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0例经肠营养支持7~26d及康复训练,吞咽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严重营养不良。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手术 吞咽困难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边置入IABP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球囊导管、反搏压力、并发症等的监测。结果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量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1);住院期间存活11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早期床旁应用IABP的患者,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有效的术后监护能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源性休克 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