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m[目的]探讨个体技能训练在精神病病人社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社区进行康复护理治疗的精神病病人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病人均给予社区基础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宣传教育、用药护理、观察病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技能训练,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SDSS、SANA及BPRS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精神病病人在社区康复护理中给予个体技能训练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病 个体技能训练 社区康复护理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一2015年9月收治于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严重度评估(constipationseverityinstrument,CSI)、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tientassessmentofconstipationqualityoflife,PAC-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便秘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中医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便秘,减少便秘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精神分裂症 中医穴位按摩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护理标识进行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455,P<0.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5.870,P<0.001)。结论护理标识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标识 老年 精神障碍 护理管理 住院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3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12周、干预24周末分别采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qualityoflifescale,SQL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不同时间段,患者SQLS及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36,P<0.001;F=11.988,P<0.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协同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自我效能
  • 简介:目的探讨背景音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两个病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住院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病房加装背景音乐播放系统,根据患者的住院作息时间选择合适的曲目播放,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scaleforinpatientevaluation,NOSIE)及精神患者生存质量问卷(prolapsequalityoflife,P-QOL)对其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NOSIE总分、积极因子评分、总消极因子评分及P-QOL各项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NOSIE总分、总积极因子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而总消极因子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QOL各项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背景音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理和情绪改善方面有积极的影响,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背景音乐 精神分裂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同步实施精神疾病专业知识教育对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一2016年8月于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家属给予每周1次、持续6个月的疾病知识教育,比较入组时、入组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患者家属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水平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两组家属在教育前、入组3个月时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平均回答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1.00和0.11);入组6个月时,观察组家属相关知识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两组患者在教育前、入组3个月时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84和0.21);在入组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患者家属同步实施疾病专业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精神疾病知识水平,进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家属 依从性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治疗的60例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法健康教育;对两组入院时、入院后2周病情恢复情况、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入院后2周,观察组总积极因素评分、病情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药物知识知晓率及出院指导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能够快速地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BPR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康复效果(IPROS)评分、社会功能(SSPI)评分、精神分裂症状(PANSS)评分、住院症状(NOSIE)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护理后BPR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IPROS评分、SSP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PANSS评分、NOSI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