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诊断肠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3例肠结核患者、20例克罗恩病和20例结肠息肉患者,分别行结核菌素皮试(TST)和T-SPOT.TB检测。结果13例肠结核、20例克罗恩病和20例结肠息肉患者中,TST阳性分别为7例、3例和3例,T-SPOT.TB阳性分别为12例、5例和4例;TST检测活动性肠结核灵敏度53.8%(7/13),特异度85.0%(34/40)。TST和TSPOT.TB方法用于检测肠结核灵敏度两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T-SPOT.TB方法可以作为肠结核诊断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

  • 标签: 酶联免疫斑点法 结核菌素皮试 克罗恩病 肠结核 结肠息肉
  • 简介: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是指艰难梭菌所致的感染。它是导致医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约20%的AAD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故又称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CDAD)。艰难梭菌感染的确诊依赖于检出艰难梭菌或艰难梭菌毒素,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现就艰难梭菌的生物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艰难梭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特点 实验室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液中的降钙素原(PCT)、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和中性粒细胞CD64(CD64)的表达水平,为临床细菌性感染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就诊治疗确诊的210例感染患者,另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感染患者分为细菌组105例、病毒组105例,采用热景公司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PCT和HNL、BD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并计算CD64百分比、制定工作曲线选取PCT、HNL及CD64截断值,从而分析比较细菌组、病毒组和对照组的PCT、HNL及CD64表达水平和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细菌组与病毒组、对照组的PCT、HNL、CD64和WBC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的CD64、WB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的PCT和HNL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PCT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55,AUC(HNL)为0.930,AUC(CD64)为0.928,AUC(WBC)为0.729。PCT、HNL和CD64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截断值分别为:〉?0.79ng/mL、〉87.43ng/mL、〉9.01%。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导致PCT、HNL和CD64表达水平升高,PCT、HNL和CD64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其中HNL的诊断价值最高。

  • 标签: 感染 降钙素原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 中性粒细胞CD64
  • 简介:本研究对2013年4月10—23日收治于浙江一所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12例甲型流感(H7N9)患者(6例存活,6例死亡),系统分析其临床特征、病毒特点和死亡病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死亡病例中发生医院细菌感染者较存活者更多(死亡患者中5例发生医院感染,存活患者则仅3例)。死亡患者中,4例发生菌血症;而存活患者中,2例发生菌血症。

  • 标签: 甲型流感 H7N9 存活患者 菌血症 组织病理学改变 细菌感染者
  • 简介:随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认识的提高,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采用,但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领域经验治疗的作用尚未明确,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准确性、降低过度治疗以及由此产生的真菌耐药、医疗资源耗费及不良反应增加等的关键。由于组织病理和培养技术的灵敏度低、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非培养技术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并已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受损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的重症患者中也受到广泛重视。

  • 标签: 真菌感染 非培养技术 重症患者
  • 简介:第十六期“感染性疾病病原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前者负责学术安排,后者负责会务等,现报名已经开始。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教授讲授感染性疾病病原诊断的新进展;中国细菌耐药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的实验室检测;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师的沟通要求;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和CLSI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及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学习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患者女,53岁。2006年10月确诊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2007年3月19日进行同胞间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造血于细胞移植,造血于细胞移植预处理过程中使用司莫司汀、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等治疗,3月29日、30日分别回输外周血于细胞和骨髓于细胞,过程顺利。4月2日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4月18日患者连续3d在未输注血液制品的情况下,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移植 异基因 人巨细胞病毒
  • 简介: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死性传染病(仅次于艾滋病)。WHO"201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大约900万例,死亡150万例。我国是结核病高发的国家,结核病例数约占全球12%。由于临床上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合并艾滋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使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制订需要个体化。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动学 药效学
  • 简介:临床使用头孢洛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报道并不少见。Furtek等回顾性分析了波士顿2所医院中接受头孢洛林治疗≥7d的成人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展过程。排除基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低于1800/μL,接受化疗或者放疗的患者。纳入分析的6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0岁(24~93岁)。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头孢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成人患者 临床使用 平均年龄
  • 简介:目的探讨痰菌阴性(菌阴)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3、骨桥蛋白(OPN)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治的菌阴肺结核患者43例,正常对照组4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正常对照组和菌阴肺结核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血清IL-6、IL-10、IL-23、OPN的水平。结果菌阴肺结核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经过治疗2个月后患者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开始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血清IL-10和OPN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IL-6、IL-23水平进行性降低,治疗6个月后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菌阴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IL-6、IL-10、IL-23、OPN水平,可作为评估病情转归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性的敏感指标。

  • 标签: 痰菌阴性肺结核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23 骨桥蛋白 炎性反应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和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21期"感染性疾病病原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开始报名。学习班时间:2017年4月;学习班地点:上海。学习班将邀请多名国内著名的感染病诊治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微生物专家进行授课,有朱德妹、张秀珍、倪语星、俞云松、徐英春、李光辉、卓超教授等讲授最新版的CLSI手册(2017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要求。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医学教育 张秀珍 临床药理学 临床微生物学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初步探讨T细胞亚群在老年CAP急性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而为老年CAP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5例老年CAP患者和35名老年健康对照组、25例非老年CAP患者和25名非老年健康对照组,观察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水平。结果1.老年CAP组CD3+T细胞比老年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比老年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老年CAP组和非老年CAP组CD3+、CD4+、CD8+、CD4+/CD8+的比较结果显示:老年CAP组的CD3+T细胞低于非老年CAP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老年健康对照组的CD3+T细胞、CD8+T细胞水平低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其中,这两组的CD3+T细胞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意义(P〈0.01),CD8+T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老年健康对照组的CD4+/CD8+水平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意义(P〈0.01)。结论老年CAP患者急性期既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又存在免疫调节网络失衡。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老年 CD3+T细胞 CD4+T细胞 CD8+T细胞 CD4+/CD8+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17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感染性疾病原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暨第3届临床微生物高峰论坛将于2015年4月10—12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的临床微生物学家、药理学家和抗感染专家授课。完成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具体信息可登陆网站www.cjic.com.cn浏览。现已接受报名。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医学教育 病原学诊断 考核合格者 感染性疾病 Ⅰ类学分
  • 简介:球孢子菌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很难培养到病原菌,因此该疾病的诊断困难。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检测脑脊液中球孢子菌抗体,但在部分患者,特别是免疫缺陷的患者,常常检测不到抗体。球孢子菌抗原(CAg)的检测是真菌性脑膜炎检测的另一手段,其诊断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检测CAg的试剂盒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者曾在尿液中使用这种检测方法,

  • 标签: 球孢子菌 抗原检测 脑膜炎患者 酶联免疫吸附法 真菌性脑膜炎 试剂盒
  • 简介: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举办、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协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感染性疾病病原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即将在2008年3月24日—28日在广州举行(具体地点见录取通行书)。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目前临床微生物诊断必需,介绍最新版的CLSI/NCCLS手册更新内容及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的热点。包括涂片镜检的临床意义:如何区分定植菌和感染菌;如何提高呼吸常见病原菌的检出率;CLSI/NCCLS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和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临床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查进展和真菌药敏试验;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菌的耐药研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药动和药效的关系(PK/PD)

  • 标签: 医学教育基地 基地项目 学习班招生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肝移植病房MRSA同源性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06年11月肝移植病人中分离金葡菌共57株,用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MRSA表型检测,筛选MRSA,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MRSA菌株进行同源性检测。结果57株金葡菌中,46株为MRSA。MRSA经PFGE分为8个型(A~H型)。以A型(27株)、B型(10株)为主。在2005年3月-2006年11月发生了A1亚型的暴发流行。结论MRSA在肝移植病人间流行情况十分严重.及时检测MRSA并进行流行病研究将有利于控制耐药菌的播散。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K—B纸片法 脉冲场凝胶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