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MRSA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2005年1—6月65株社区感染MRSA及60株医院感染MRSA,应用多重PCR对MRSA染色体Dlec基因盒(staphylococcalcassettechromosomeSCCmec)型及杀白细胞毒素(PVI。)基因检测,应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125株MRSA的mecA基因阳性,其中SCCmecII型1株,SCCmecⅢ型120株,SCCmecⅣ型3株,未分型1株;未发现携带PVL基因的MRSA。携带SCCmecII型、SCCmecⅢ型的菌株均为多重耐药株,而携带SCCmecⅣ型的菌株除对8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外,对其他类别的抗菌药敏感。结论本院分离的MRSA以SCCmecⅢ型为主,发现SCCmecIV型CA-MRSA,但不携带PVL基因;携带SCCmecⅡ、SCCmecⅢ的临床分离株耐药严重。

  • 标签: 社区获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杀白细胞毒素 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
  • 简介:目的了解2005--2006年度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病原菌谱、血清型及耐药特点。方法脑脊液细菌鉴定采用细菌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分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及E试验。结果入组的新生儿患者28例,脑脊液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9.3%,大肠埃希菌6例,占21.4%,居首位,其中4例ESBL阳性。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占7.1%(2例)。未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1个月至11岁年龄组90例.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3.3%,第1位是肺炎链球菌,占16.7%(15例),其中5例培养阳性,菌株血清型为19F型,2例对青霉素中介。其次是脑膜炎奈瑟菌,占5.6%(5例),3例培养阳性,2例为A群,1例为C群。结论2005--2006年,我院收治的不同年龄组脑膜炎患儿病原菌分布有所不同,新生儿患儿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其他年龄组患小儿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为主要病原菌。部分菌株已高度耐药。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可提高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菌检测的阳性率。

  • 标签: 脑膜炎 病原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血清型 耐药性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产生的OXA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及其与整合子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PA;提取总DNA,用PCR技术作OXA基因(blaOXA)型及整合子可变区PCR定位.结果105株受试菌中,共检出blaOXA阳性株20株,其中14株blaOXA-Ⅰ阳性(包括3株同时blaOXA-Ⅱ阳性,3株同时blaOXA-Ⅲ阳性),另6株仅blaOXA-Ⅱ阳性.20株阳性株中10株含酶基因相关整合子.结论国内耐亚胺培南PA中部分菌株产blaOXA-Ⅰ,同时存在产OXAⅡ、Ⅲ型酶菌株,且酶基因与整合子相关.

  • 标签: 耐亚胺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OXA型β内酰胺酶 整合子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酶(MBL)携带情况及型别特点,并探讨进行金属酶筛选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2-巯基乙醇纸片与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MBL菌株,并对MBL基因进行PCR和序列分析。结果45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用2-巯基乙醇纸片协同试验阳性3株,EDTA纸片协同试验阳性4株,经PCR验证均为阳性,除此之外,还有1株PCR阳性而2种纸片协同法都没有筛选出来。其中2-巯基乙醇纸片协同试验筛选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95%,准确率为95%,EDTA纸片协同试验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7%,准确率为97%。引物IMP扩增阳性4株,VIM扩增阳性1株,PCR产物纯化测序后发现IMP均为IMP-1型而VIM为VIM-2型。结论用EDTA协同试验法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MBL的筛选简单有效,可用来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作为产MBL铜绿假单胞菌的初筛试验。型研究表明我院流行的铜绿假单胞菌以产IMP-1型为主。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金属酶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目的了解ICU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ICU临床分离的14株Pa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型及耐药性检测。结果14株Pa6个PFGE型别,分别命名为A、B、C、D、E和F型,其中A型为优势流行菌株共8株(57.1%),B型2株(14.3%),其余型别各有1株(分别占7.1%)。Pa对头孢他啶等15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8株A型Pa为泛耐药菌株。结论PFGE型A型Pa菌株具有同源性,是本次ICU发生Pa医院感染的流行株,PFGE型技术可以准确和快速地用于Pa引起医院感染溯源型。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简介:目的了解近4年来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4年来的3278例男性不育患者和348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基联合检测对精液标本中的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近4年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脲原体属和人型支原体的总阳性率为35%-50%,以脲原体属为主,其阳性率为3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012-2014年各种支原体阳性率变化不大;2015年总阳性率和脲原体属的阳性率高于前几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9例男性不育者支原体阳性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30岁和31-35岁年龄段,分别为37.8%和32.1%。在10种抗菌药物中,脲原体属对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5%,4年中对各种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该地区近4年来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支原体阳性率较高,且以脲原体属为主,多集中于26-30岁和31-35岁年龄段,与前3年相比,2015年阳性率明显升高,近4年来各种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不大,治疗上应首选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 标签: 脲原体属 人型支原体 不育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痰菌阴性(菌阴)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3、骨桥蛋白(OPN)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治的菌阴肺结核患者43例,正常对照组4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正常对照组和菌阴肺结核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血清IL-6、IL-10、IL-23、OPN的水平。结果菌阴肺结核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2个月后患者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开始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血清IL-10和OPN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IL-23水平进行性降低,治疗6个月后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阴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IL-6、IL-10、IL-23、OPN水平,可作为评估病情转归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性的敏感指标。

  • 标签: 痰菌阴性肺结核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23 骨桥蛋白 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