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检测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并探讨其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我院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患脑血管病,并行HCY浓度检测和颈动脉弹性参数的检测。结果:随着脑血管病患者HCY浓度升高,超声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t?)、增大指数(A1)、顺应性(AC)、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0),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病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Ep、β、PwV8、AI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脑血管病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与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PwVβ、AI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结论:E-Tracking技术可以较早、间接地反映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脑血管病组HCY浓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Ep、β、PwVβ、AC的相关性比颈动脉IMT的相关性更好;颈动脉弹性参数可以反映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

  • 标签: 超声检查 脑血管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
  • 简介: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探讨偏头痛风火候患者的自发神经元活动特征.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30例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其行静息态fMRI扫描.数据处理方法:①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寻找差异脑区;②功能连接分析,选择ReHo分析所得的差异脑区为种子点,进行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分析.结果:①偏头痛组和对照组ReHo值差异脑区为左侧小脑、左侧额叶直回、右侧上外额叶、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边缘叶.②与对照组相比,各ROI与全脑功能连接情况为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左侧小脑与左侧颞上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岛叶功能连接减弱(均P〈0.05);左侧眶叶直回与右侧梭状回功能连接减弱(均P〈0.05);右侧上外额叶与右侧小脑山坡、左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额眶皮质、右侧运动前区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右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左侧中央前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右侧颞下回、右侧下脚后区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左侧边缘叶与全脑功能连接无差异.结论:偏头痛风火候患者头痛发作间期脑功能异常有助于理解风火候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偏头痛 风火候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功能连接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或联合瘤体内注射凝血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42例医源性股动脉PSA患者根据瘤体大小、瘤口大小、瘤颈长短、瘤颈部血流速度及患者情况,选择局部压迫法或联合瘤体内注射凝血进行治疗。结果:19例瘤体体积及瘤口直径较小、瘤颈长度较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全部成功压闭;23例瘤体体积及瘤口直径较大、瘤颈长度较短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法联合瘤体内注射凝血治疗1或2次,瘤腔成功闭合。结论: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法或联合瘤体内注射凝血治疗医源性股动脉PSA安全实用,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术所致医源性PSA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股动脉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凝血酶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e-flow技术结合梯形成像在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交通静脉结扎手术患者的超声图像,术前利用超声e-flow技术结合梯形成像检出交通支静脉,将其定位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以检验其准确率。结果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表现为朝向体表的条状或网状血流,超声检出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47条,手术发现交通支静脉56条,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诊断准确率为83.9%。结论超声e-flow技术结合梯形成像能准确诊断和定位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有助于术中寻找需结扎的交通支静脉。

  • 标签: 交通支静脉 静脉功能不全 超声e-flow技术 梯形成像
  • 简介: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多急性发病,病情凶险,临床上为多因急腹症就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膈下新月状或层状游离气体影。现收集我院2014年3—7月间3例因上腹痛及腰痛住院患者,没有典型急腹症表现,行钡餐检查发现穿孔及肠间脓肿形成。例1,男,56岁。诉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活动后呼吸困难,伴腹痛、腹胀,以剑突下为剧,进食后有反酸。无发热、恶心、呕吐、咯血、腹泻、血便等,

  • 标签: 十二指肠 肠穿孔 腹部脓肿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活检3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超声检查为甲状腺结节者178例,其中A组55例行超声引导下18G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B组61例行超声引导下21G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C组62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将其中72例手术患者的术前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结果:7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A组28例粗针穿刺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9例、甲状腺滤泡癌1例、结节样甲状腺肿7例、桥本病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96.43%(27/28);B组21例21G细针穿刺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5例、结节样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腺瘤1例、亚甲炎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95.24%(20/21)。C组23例细胞学活检病理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结节样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腺瘤3例、桥本病1例、亚甲炎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82.61%(19/23)。178例穿刺患者中,A组出血形成局部血肿14例,1例形成假性动脉瘤;B组出血形成局部血肿1;C组无1例并发症。结论:粗针活检与细针活检的诊断率相近,但粗针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细针活检。细胞学活检诊断准确率低于穿刺组织学病理,优点是无并发症,且可引导从多角度、多方位进针。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 穿刺
  • 简介:目的:研究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联合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因甲状腺结节至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就诊且经超声检查可疑恶性的患者87例,均行超声引导下FNAC检查和穿刺标本BRAF^V600E突变荧光聚合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的64例患者中,术前FNAC阳性48例、阴性16例;BRAF^V600E突变4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的23例患者中,术前FNAC阳性5例、阴性18例;BRAF^V600E突变0例。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FNAC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78.3%、准确率为75.9%;BRAF^V600E突变检测的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72.4%;FNAC联合BRAF^V600E突变检测的灵敏度为89.1%、特异度为78.3%、准确率为86.2%。结论:FNAC联合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可提高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 BRAF基因突变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associatedwithXp11.2translocation/TFE3genefusion,Xp11.2/TFERC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Xp11.2/TFER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内容包括病灶的大小、位置、形态、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均匀性、强化程度、强化特征、有无包膜、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果:该研究1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4∶10,其中CT发现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发现5例。病灶大小为1.8~11.8cm;9个病灶(64.3%)呈圆形或类圆形,5个病灶(35.7%)呈不规则形;12个病灶(85.7%)密度/信号不均匀,2个病灶(14.3%)密度/信号均匀;10个病灶(71.4%)伴出血;8个病灶(57.1%)伴有坏死或囊变;13个病灶(92.9%)强化不均匀;11个病灶(78.6%)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3个病灶(21.4%)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MRI发现的5个病灶均有包膜。结论:女性多见、中等血供、具有不均匀性和存在包膜是Xp11.2/TFERCC常见的CT/MRI影像学特征。

  • 标签: Xp11.2易位 肾细胞癌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能谱成像在胃癌术前T3和T4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T3、T4分期的患者60例,术前1周内均行宝石能谱CT增强扫描。对患者的宝石能谱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术前T3和T4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0例胃癌患者中,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9例为T3期,41例为T4期。根据浆膜面CT征象诊断T3和T4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5.5%、81.2%及84.6%,根据脂肪间隙CT征象诊断T3和T4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1.5%、66.6%及76.4%,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和T4期胃癌邻近周围脂肪间隙碘浓度有差异,且静脉期较动脉期明显。结论:宝石能谱CT在胃癌术前T3和T4分期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对胃癌患者进行较为准确的术前分期,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胃癌 宝石能谱CT T3和T4分期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在上腹部CT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120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对比剂用量1.5mL/kg;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AIDR3D重建,对比剂用量1.0mL/kg。测量两组图像肝实质、主动脉、右侧竖脊肌、前腹壁皮下脂肪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主动脉和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CTdose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计算辐射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dose,E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之间主动脉和肝实质CT值、CNR,SNR,图像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DIvol及ED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腹部CT检查中,AIDR3D技术联合低管电压(100kV)、低对比剂用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管电压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imaging,ARFI)技术中3个主要诊断参数面积比(arearatio,AR)、应变率(strainratio,SR)和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SWV)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在临床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中的意义。方法:对113例患者132个实性乳腺肿块的ARFI特征进行分析,回归分析3个诊断指标,拟合出联合诊断方法预测概率的新变量PRE-1。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3个参数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效能进行评估。结果:132个乳腺肿块的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肿块69个,恶性肿块63个。良性病灶的AR、SR、SWV值分别为2.82±1.03、1.26±0.40、(3.10±0.99)m/s,均低于恶性组的4.32±1.58、2.09±0.91、(5.05±1.6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SR、SWV值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807和0.843,3个参数联合诊断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结论:3个参数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效能最好,从而为临床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3D 打印模型辅助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办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 10 位髋臼骨折患者,经排除 后,纳入研究复杂型髋臼骨折,都进行 3D 打印 1:1 骨盆模型后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钢板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通 过在手术前以 3D 打印模型进行操作,医疗人员对骨折情况把握清晰,降低术中骨折复位消耗的时间,以最有效的路径复位完成。 患者手术时间 113min,失血 760ml(均为均值),随访 10 例髋臼骨折患者,平均愈合时间 3.7 个月。结论 3D 打印模型能够帮助 骨科医生了解受术者髋臼骨折特点, 提前做好手术计划,节约术中时间,且能更精确的对病人骨折部位进行钢板形状的匹配。

  • 标签: 3D 打印 复杂髋臼骨折 辅助模型 钢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设计产后出血集束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我院102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3—7月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共50例;2017年8—12月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干预组,应用基于循证研究的集束护理,共52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实施集束护理方案后,患者寒战、焦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抢救时间、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基于循证研究的产后出血集束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循证研究 集束化护理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探索如何在中西部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医学影像学专科培训。医学影像专业具有临床专业知识强、知识涵盖面广、新技术新设备更新快的特点。相对于东部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既面临专科人才储备不足、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滞后的问题,同时又面临外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内部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县域医院影像专业人才储备相对薄弱,专科培训制度不健全。本文将从制度建设、教学模式创新、人文素质提升三个方面着手,探索适用于当地医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储备影像专科人才,助力打造、整合县域医学影像中心,提升对口医疗扶贫质量。

  • 标签: 中西部 医学影像学 专科化培训 教学 制度建设 模式创新
  • 简介:摘要: 伦琴发现 X 线为放射学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其后的 100 余年中,随着各种新型成像技术不断出现及改进,放射学由单纯的 X 线成像发展到包括 CT 、 MRI 、超声、核医学、计算机放射成像 (CR) 、数字放射成像 (DR) 等各种数字化成像技术的 现代影像学阶段。成像技术的改进,同时也引起了包括思维模式、工作流程、管理方式等一系列改变与挑战。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 CT 的问世,成为传统放射学步入现代影像学时代的革命性标志,在其后的时期里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成像技术,但根本进展为影像医学的数字,后者使得医学影像学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

  • 标签: 放射学信息系统 计算机 述评
  • 简介:2014年国家级妇产科超声临床与进展学习班暨第3期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ISUOG)中国培训项目将于7月31日-8月2日在上海举办,由周毓青主任负责组织、ISUOG理事会常委GeorgeSHYeo教授指导。同时邀请国内外著名教授AndrewMclennan、常才、李丽蟾、严英榴、雷凯荣、沈国芳、牛建梅、应涛等任课。

  • 标签: 妇产科超声 培训项目 国家级 学习班 信息 招生
  • 简介:脉搏波是心脏射血活动引起的血液和血管壁的振动波叠加而成、沿着动脉迅速向外周血管传播形成的表现波。现代超声技术对血管内流体力学及管壁运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果。运用现代超声技术探索脉象形成机制,以便为中医脉象客观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标签: 脉象 超声检查 中医脉象波强 瞬时波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护理策略在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 21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观察组急诊护理中应用集束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得分为 (90.7±1.9)分,与对照组的 (75.2±2.4)分相比,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急救时间为 (31.5±3.6)min,惊厥消退时间为 (2.8±0.5)min,高热消退时间为 (2.5±0.4)h,住院时间为 (5.8±1.2)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集束护理策略可促进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效果和家属满意程度的提升,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 简介:中医临床辨证的客观研究是中医现代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我们应用X线胸片对渗出性胸膜炎的中医临床证型进行对照观察,通过306例次的对比分析,发现一些规律或证型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渗出性胸膜炎 影像学诊断 中医临床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