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CT及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HNE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中,1例为肝右叶单发肿块,CT平扫表现为不均质低密度肿块伴囊变坏死,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实性部分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伴内部坏死区长T1长T2信号。另1例患者表现为大肿块伴周围卫星灶,CT扫描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结论:PHNEC常表现为增强扫描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肿块内囊变坏死及大肿块周围伴小结节可能为PHNEC较具特征性的表现。

  • 标签: 肝脏 神经内分泌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其合并感染所致死亡率也增加。本文主要介绍药师协助医生共同救治一例肺癌治疗中出现脓毒症伴肾损伤患者的药学服务,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肺癌 脓毒症 肾损伤 药学服务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间歇性左中腹隐痛40余日”入院。患者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左中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均正常。B超示:腹部及盆腔未见确切异常。

  • 标签: 影像学诊断 空肠脂肪瘤 肠套叠 入院查体 腹部压痛 实验室检查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33岁。1月余前体检于甲状腺下极触及一软组织肿块,当地医院穿刺提示左侧甲状腺癌可能,建议手术治疗,遂至我院就诊。查体发现: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左侧甲状腺下极可及3cm左右、质地中等偏硬肿块,肿块底部未能触及,右侧甲状腺及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遂行超声、CT和MRI检查。

  • 标签: 超声检查结果 下极 右侧甲状腺 气管食管沟 肿大淋巴结 胸腺组织
  • 简介:胃嗜酸性肉芽肿(gastriceosinophilicgranuloma,GEG)是一种罕见的、极易误诊的胃占位性病变。笔者收集4例,报道如下。例1,男,56岁,上腹部不适,伴呕吐1周入院,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细胞8.1%。钡餐发现胃窦小弯侧见一穿透性溃疡,突出腔外约2.5cm,局部胃壁活动度可,周围黏膜纠集,未见明显黏膜破坏征(见图1)。拟诊胃窦小弯侧穿透性溃疡。胃镜诊断胃角处溃疡,

  • 标签: 胃肿瘤
  • 简介:男.12岁。骶尾部反复酸胀疼痛5个月来院就诊.临床以骶尾部疼痛综合征要求摄片确诊。专科检查:腰椎生理弧度增大,活动稍受限。骶尾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70°,加强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V级.双侧搭腿试验阴性.腱反射正常。

  • 标签: 骨硬化症 脊椎滑脱 放射摄影术
  • 简介:男,18岁,左下腹痛30h,睾丸疼痛6h入院,左下腹痛前有剧烈体育运动史。当地基层卫生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0.53×109/L,中性粒细胞85%,给予补液抗炎治疗,病情有所缓解。6h前左下腹不再疼痛,但左侧睾丸明显疼痛,遂来我院急诊。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双肾叩击痛(-),输尿管路径无压痛,阴囊红肿,左侧睾丸肿大,上抬呈横位,触痛明显,睾丸与附睾分界不清,附睾区触痛明显,睾丸抬举试验(+),透光试验(-),提睾反射消失。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浮勒 彩包 精索扭转 病例报告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4岁。主诉咳嗽,咯血、胸闷2个月余,于2009年9月11日入院。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及肿瘤标记均无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下叶见一大小约5.0cm×4.8cm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局部外形呈分叶状,增强后见瘤体内部呈均匀强化,CT值约77HU,较同层面肌肉CT值(约55HU)高,肿瘤边缘强化较内部明显;双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腔未见积液(图1A、1B)。纤维

  • 标签: 上皮样细胞 右肺下叶 肿瘤边缘 均匀强化 分叶状 生化全项
  • 简介:女,64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半月余入院。患者于前1d因进食汕性食物后,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向右肩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后急查B超。

  • 标签: 彩超 胆道蛔虫 胆总管结石
  • 简介:胶质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系统肿瘤,通常被认为是胶质母细胞瘤的变种,具有神经胶质和间质双向分化的特征.其胶质成分与胶质母细胞瘤非常相似,间质成分多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因此最常见的类型类似于纤维肉瘤或所谓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现报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伴发胶质肉瘤1例复习文献,对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认识.

  • 标签: 神经胶质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资料  患者,女性,26岁。2010年7月初突然出现左眼刺痛,持续数秒后缓解,晨起后发现左眼皮水肿,在诊所给予金霉素眼膏等对症治疗后缓解。7月中旬再次出现左眼肿,并出现左眼远视,对症治疗后无改善。进一步检查CT发现左眼眶肿块逐转院至本院就诊。复查MRI,影像学表现(图1):左侧眼眶可见一跨外侧壁生长的软组织肿块,约4.4cm×3.1cm,T1WI等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病变累及左侧蝶骨和左侧眼眶外侧壁和左侧额骨,侵入眶内推移压迫眼球和眼肌,累及球后区和眶尖,左侧眼球向前内移位,推移压迫左侧颞肌,相应部位硬脑膜增厚强化。

  • 标签: 例表现 原发平滑肌 平滑肌肉瘤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收治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23例,结合其临床表现、预后等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23例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9例死亡,5例呈植物人状态。结论:CT检查和及时复查可以了解颅内血肿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大面积脑梗死。

  • 标签: 颅内出血 创伤性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正位平片的检查和测量,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骨性关节病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共69个髋关节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测量其CE角(中心边缘角)、sharp角(髋臼角)和髋顶切线角。结果:CE角最大27°,最小25。,平均11.2°。sharp角最大59°,最小49°,平均55.6°。髋顶切线角全部为零度和负角,零度28髋,负角41髋。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表现为髋臼顶及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髋臼和/(或)股骨头囊变,以髋臼更为明显。结论:X线正位平片可良好地显示髋关节骨结构,结合CE角、sharp角、髋顶切线角等相关测量,骨盆正位片目前仍是放射科诊断髋臼发育不良骨性关节病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 标签: 髋脱位 骨关节炎 X线诊断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21岁,未婚。于2011年6月发现左小腿前方有一蚕豆样大小无痛性肿块,未治疗。2011年8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证实为血肿炎症,病理不详。同时发现左足趾多发性黑色肿块,初期为血泡样,逐渐硬化结痂,进行性生长,无红肿及疼痛,无破溃。近期肿瘤明显增大。2012年3月外院胸部CT提示两肺多有发转移灶,遂来我院就诊,行腿部、足部MRI检查。查体: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无痛性肿块 肿瘤切除术 边缘浸润 截肢术 肿瘤实质部分
  • 简介:目的:探讨MRI血氧水平参数R2*、T2*值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之间的差异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一组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转移瘤、血管瘤及肝脓肿病例行MRI多回波R2*扫描。在R2*图和T2*图上分别测量病灶、脾及脊柱旁骨骼肌的T。’值和&。值,同时计算病灶/脾及病灶/肌比值。分析以上参数在以上不同病种之间的差异。结果:在5种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的R2*“值及其比值最小、T2*’值及其比值则最大。血管瘤的T。”病灶/肌比值明显大于肝脓肿及肝转移瘤(P〈O.05)。肝细胞癌的R2*值、R2*病灶/肌比值明显大于血管瘤,而Tz”病灶/肌比值则小于血管瘤(P〈0.05)。另外,肝细胞癌的R2*病灶/脾比值也明显大于肝脓肿(P=0.044,t=2.222)。在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转移瘤3种恶性肿瘤之间,胆管癌分别与血管瘤、肝脓肿之间,转移瘤与肝脓肿之间R2*、T2*值及其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MRI血氧水平参数有助于血管瘤与肝细胞癌、转移瘤及肝脓肿之间,肝脓肿与肝细胞癌之间的鉴别,但对不同恶性肿瘤、对胆管癌与其他疾病之间的鉴别存在一定困难。

  • 标签: 肝肿瘤 肝脓肿 血氧测定法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脊髓纵裂畸形是一种少见的脊椎发育畸形,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的4%~9%。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脊髓纵隔畸形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的2例脊髓纵隔畸形报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椎管闭合不全 胎儿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3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对53例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脏各级动脉的血流,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肾脏损害程度的增加,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下降,以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下降最为明显,RI及搏动指数增高,RI明显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肾损害程度的一项可行、可靠的指标.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肾病 肾血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