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mA)、B组(ATCM技术,50~380mA,NI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调节管电流技术 图像噪声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患者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S患者88例,分为PH组(9例)和非PH组(79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比较两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igh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R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enddiameter,LVDd)、右心房内径(rightatrialdiameter,RAD)、主肺动脉内径(mainpulmonaryarterydiameter,MPAD)、右室射血分数(righ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RVEF)、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arterysystolicpressure,PASP)、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ccelerationtime,AT)、右心室射血前时间(rightventricularpre-ejectionperiod,RPEP)、RPEP/AT、Tei指数等。结果:与非PH组相比,PH组RVDd、RAD扩大,MPAD增宽,R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Dd、LVEF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PH组AT缩短,RPEP/AT增大,Tei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早期筛查SS合并PH,对右心功能进行评估可发现SS患者合并PH时右心功能发生一定变化,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治SS合并PH提供了指导。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 简介: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程短、进展快、病死率高,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了手术时机。介入治疗因具有微创、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各种介入疗法因原理的差别而各有不足,因此多种介入疗法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最大疗效,并提高肝癌患者的总体疗效。本文就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无水酒精注射这4种介入疗法及序贯综合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肝肿癌 微创介入治疗 序贯综合治疗
  • 简介:患者,男性,44岁。3个月前因发热诊治过程中发现心脏杂音,近期出现活动耐量下降而就诊。查体:发育正常,唇、甲无发绀,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齐,80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增强,伴固定分裂。实验室检查:指尖氧饱和度96%。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①右心房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下部见一回声缺失约26mm(图1),左向右分流。②三尖瓣冗长、累赘,其上可见数枚条絮状回声,瓣口中度三尖瓣反流,并可见隔叶体根部细束穿梭血流(图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Ⅰ孔型房缺(左向右分流),三尖瓣隔叶细小裂缺,三尖瓣条絮状回声伴中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51mmHg)。

  • 标签: 经胸超声心动图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三尖瓣反流 左向右分流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MRI对Klippel-Feil综合征并发畸形和继发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5T超导MRI仪对21例Klippel-Feil综合征行颈椎MRI,观察MRI各序列对Klippel-Feil综合征阻滞椎的显示情况,并分析是否合并附件、脊髓或椎管等其他发育畸形,以及有无椎间盘、黄韧带、椎管及脊髓等的继发退变。结果:Klippel-Feil综合征阻滞椎MRI典型征象呈"蜂腰状",21例阻滞椎以累及C3椎体为主,占47.62%(10/21),均合并附件分割不全,脊髓空洞症、颅底凹陷、先天性椎管狭窄及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等其他发育异常或畸形各1例。21例中,继发椎间盘突出16例(76.19%),其中突出间盘位于阻滞椎以上5例(31.25%),位于阻滞椎以下11例(68.75%)。颈椎曲度变直14例(66.67%);黄韧带肥厚3例(14.29%)。结论:颈椎MRI不但可清晰显示Klippel-Feil综合征的先天阻滞椎及其并发畸形,还有助于准确评价继发的颈椎退行性改变,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 颈椎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