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11C-乙酸(11C-AC)PET/CT诊断肾细胞癌的灵敏度高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但其显像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其被肾细胞癌摄取是否与细胞膜脂肪酸合成相关。方法①细胞抑制实验:培养3株肾癌细胞(786-0、ACNH和Caki-1),分别以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C75、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后加入11C-AC,30min后测细胞摄取放射性计数,并收集细胞提取液测定蛋白浓度,以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AS表达。②小动物PET/CT显像:对786-0荷瘤裸鼠行11C-AC显像,测得肿瘤与软组织的靶本比(T/B),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结果786-0细胞株实验组比对照组摄取11C-AC量明显降低,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2.430±0.107和3.544±0.443(P=0.013),降低率为31.42%。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实验组FA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ACNH和Caki-1细胞株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和FAS表达均无显著差异。小动物PET/CT显示,裸鼠皮下肿瘤11C-AC摄取明显增高,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强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的11C-AC摄取与FAS表达有关,但不同病理类型摄取乙酸的程度不同。

  • 标签: 11C-乙酸 肾细胞癌 脂肪酸合酶
  • 简介:目的肾细胞癌(RCC)的诊断主要依赖传统影像学检查,但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有研究指出,11C-乙酸(11C-AC)在RCC的原发病灶中存在高摄取,而另一项类似研究则认为RCC的摄取与正常肾实质相仿。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肾占位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肾脏单发占位者分别行20min11C-ACPET动态采集及18F-脱氧葡萄糖(18F-FDG)、11C-ACPET/CT局部静态显像,勾画肾占位及健侧肾实质感兴趣区(ROI),以靶本(T/B值)比值为指标,定义T/B比值〉1为阳性,≤1为阴性。观察肾占位放射性摄取特征和动态曲线差异,并比较两种示踪剂诊断RCC的阳性率。结果34例肾占位者中,26例手术、8例穿刺。其中26例为RCC,11C-AC和18F-FDGPET/CT诊断RCC的阳性率分别为88.5%和3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动态显像的时间-放射性曲线(TAC)显示,RCC与良性病变的放射性计数达峰时间及曲线走势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11C-ACPET/CT显像探测RC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18F-FDG。TAC可能有助于肾占位性质的鉴别。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11C-乙酸 肾占位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基于体积参数的蛋氨酸(methionine,MET)PET显像在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胶质瘤患者的METPET图像并以此图像数据为基础计算相应的体积参数。结果:基于METPET图像的体积参数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分级的胶质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当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时,WHOⅡ级与Ⅲ级胶质瘤之间体积参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基于METPET的代谢体积参数对胶质瘤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实际应用时应注意考虑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特殊摄取情况。

  • 标签: 蛋氨酸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联合雷贝拉唑在治疗胃溃疡中的作用。 方法 将我院 2010 年 6 月至 2012 年 1 月间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0 例,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联合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胃溃疡的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胃溃疡治愈率明显升高 (P < 0.05) ,复发率明显降低 (P < 0.05) 。 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疗效高,复发率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铝碳酸镁 雷贝拉唑 胃溃疡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 4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 6 个月后体重、 BMI 、 FVC 、 FEV1% 的改变情况;随访 1 年,统计治疗前 1 年内和治疗后 1 年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体重、 FVC 、 FEV1% 明显增加,治疗后 1 年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显著减少( P<0.05 或 <0.01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经济上投入较少,并且能达到较满意效果;是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10mm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超声造影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4例≤10mmHCC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总结超声造影时相变化。结果:34例共34个病灶中,100%(34个)表现为动脉期高回声增强,61.8%(21个)表现为门静脉期低回声增强,38.2%(13个)表现为门静脉期等回声增强,其中延迟期减退7例,延迟期仍呈等回声6例。在≤10mmHCC的超声造影中,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呈等回声及低回声时间分别是(18.56±3.94)、(23.88±4.59)、(32.33±6.54)及(134.21±66.38)s。若以动脉期高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回声增强作为诊断指标,超声造影诊断≤10mmHCC的准确率为61.8%。若以动脉期出现高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呈等或低回声增强,延迟期呈低回声增强为诊断指标,其准确率为82.4%;若再结合既往肿瘤病史,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1.1%。结论:超声造影时相分析有助于提高≤10mmHCC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细胞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肺内直径≤10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uregroundglassnodule,p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年3月-2016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经CT检查确诊为肺部pGG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一病灶,结节最大径≤10mm,确诊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病灶是否增大和(或)出现实性成分,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56例,前者病灶增大和(或)出现实性成分,后者病灶大小无变化且始终未出现实性成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有统计意义的项目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χ^2=0.0487,P=0.8463)、年龄(t=0.1793,P=0.8583)、结节直径(t=0.4919,P=0.6245)、结节形状(χ^2=0.0360,P=0.8700)、病灶边缘特征(χ^2=2.4550,P=0.3071)、瘤肺界面清楚情况(χ^2=0.2887,P=0.61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结节密度(t=2.2296,P=0.0292)、空气支气管征阳性率(χ^2=6.4240,P=0.0119)、血管改变阳性率(χ^2=5.8159,P=0.017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密度(χ^2=5.0306,P=0.0249)、空气支气管征(χ^2=5.2295,P=0.0222)是肺部≤10mm的pGG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改变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χ^2=1.9711,P=0.1603)。结论:对于肺部≤10mm的pGGN患者,结节密度≥-500HU或空气支气管征呈阳性时应加强监测,以早期发现进展并及时给予治疗。

  • 标签: 纯磨玻璃 密度 结节 肺肿瘤 进展
  • 简介:2014年国家级妇产科超声临床与进展学习班暨第3期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ISUOG)中国培训项目将于7月31日-8月2日在上海举办,由周毓青主任负责组织、ISUOG理事会常委GeorgeSHYeo教授指导。同时邀请国内外著名教授AndrewMclennan、常才、李丽蟾、严英榴、雷凯荣、沈国芳、牛建梅、应涛等任课。

  • 标签: 妇产科超声 培训项目 国家级 学习班 信息 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