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脊柱骨折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脊柱外伤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男38例,女7例,年龄21~72岁.结果:CT能够准确地发现脊柱骨折的部位,三柱的损伤情况,椎管狭窄的程度,椎体骨折的类型.本组病例中,颈椎骨折的发生率最低,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在脊柱外伤中CT作为重要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柱外伤 发生率 CT诊断 治疗 回顾性
  • 简介: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交通事故增加而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胸部平片是诊断肋骨骨折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但往往由于投照位置、体位、条件等原因不能充分地、完全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数目,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特别是外伤或车祸病人,骨折的数量、对位情况对于判断伤害的程度及伤残等级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准确无误的诊断肋骨骨折是绝对必要的.本文对我院两年来使用CR诊断肋骨骨折的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法.

  • 标签: 肋骨骨折 胸部平片 漏诊
  • 简介:摘要 :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病理生理过程,对骨折愈合原理和过程的研究,国内外医学界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对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几种骨折愈合原理理论作了综述,并提出了一种新型髓内钉的设计实例—套管式髓内钉。

  • 标签: 骨折,愈合原理,髓内钉,设计
  • 简介:随着交通事故、工伤和暴力事件的频发,鼻骨骨折、上颌骨额突骨折及伴发邻近骨复杂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临床上单凭外伤史、鼻部触诊及常规的鼻骨X片侧位片检查,常有一定的漏诊.而螺旋CT的应用为颌面部复杂骨折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技术.本文旨在探讨其对鼻外伤、鼻眶骨折、上颌骨额突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部复合骨折 螺旋CT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情况、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加快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脊柱骨折内固定术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鼻骨骨折的MSCT表现及诊断误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行MS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包括MPR、MIP及VR。结果:251例骨折中,单纯性骨折84例,60例无明显错位,24例明显错位;粉碎性骨折123例;复合型骨折44例。轴位上正常结构误诊为骨折11例,鼻骨孔6例,缝间骨2例,鼻骨变异(勾形鼻)1例,鼻骨内面压迹2例。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能明确地显示鼻骨骨折情况。

  • 标签: 鼻骨 骨折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0例均行CR正侧位、低场强MR检查、螺旋CT轴位平扫加三维重建,并随访复查3个月~2年;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10例依据3种不同分型方法分型:①依据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位置,10例均为外侧型,无内侧型.②依据骨折骨折块数目,分为二部分型8例,三部分型2例,无四部分型.③依据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1例.随访:周围型骨桥形成2例,胫骨远端骨梗死1例.结论:CR、CT、MRI对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三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最有价值信息,指导治疗.

  • 标签: 胫骨骨折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复查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SCT检查且曾漏诊的隐匿性骨折6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中,51例初次MSCT检查发现154处骨折,复诊MSCT发现276处骨折;10例初次MSCT未见骨折征象,MSCT复查发现28处骨折,复查发现骨皮质模糊、翘起、断裂,局部密度减低,局部软组织肿胀,部分复查时间较长者出现骨痂形成。初次及MSCT复查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复查诊断肋骨骨折的漏诊率显著低于初次MSCT,且能为隐匿性肋骨骨折相关的法医临床鉴定提供更准确详尽的证据。

  • 标签: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 :探讨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要点。收治胸部损伤导致多发肋骨骨折患者 100例,对患者的门诊、住院病历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对于阳性或者阴性肋骨骨折的患者,均在外伤 3~ 4周左右进行相应的胸部 CT平扫 +三维重建,并以该结果作为法医临床医学鉴定的最终依据。结果: 100例患者共 460处肋骨骨折,外伤后进行胸部正斜片检查的 43例患者经检查共 81处肋骨骨折, 13例患者原共计 26处肋骨骨折后经过胸部正斜片复查新发现 28处肋骨骨折; 30例患者共计 55处肋骨骨折通过胸部 CT复查后发现 100处肋骨骨折。其他 57例外伤后胸部 CT检查共发现 257处肋骨骨折,经胸部 CT复查后发现肋骨骨折 332处。在多发肋骨骨折诊断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检查位置、检查条件以及检查时间等因素,造成漏诊或者误诊。

  • 标签: 肋骨 多发骨折 法医 鉴定
  • 简介: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而且构造最复杂的关节,损伤最多,是由股骨髁、胫骨髁及髌骨、腓骨构成的活动关节,股骨髁及胫骨髁为松质骨,表面覆盖软骨,关节内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和“O”形的外侧半月板以及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的骨髓腔由富含水分的造血细胞及脂肪组成。当膝关节外伤时,这些结构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膝关节外伤造成的影像学表现也不尽相同。

  • 标签: 隐性骨折 影像学诊断 膝关节
  • 简介:无论是健康体检还是疾病检查,总能听到熟悉又陌生的超声检查(俗称B超)。很多人对超声检查并不了解,还停留在产检或结石等疾病的检查,事实上,这些只是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一小部分。超声检查究竟有什么用?那个黏糊糊的东西又是什么?检查之前有什么要注意的?报告要如何解读?下面就展开详细的阐述。

  • 标签: 超声诊断技术;特点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78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者20例,腹部包块者9例,黑便者11例,肠梗阻者3例,贫血症状者7例。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关键。导管原位癌是乳腺原位癌最常见的类型,手术治疗可痊愈。本文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常用的3种影像学检查(X线、MRI、超声)的表现和诊断价值作简单阐述。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X线摄影 乳腺MRI 超声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用于脊椎骨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 2018-2019 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 抽取 80 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两组,每组 40 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操作模式,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评 估两组的脊柱功能,生活功能,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此次治疗的满意度和两组护理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的 脊柱评分自己生活评分情况都不如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比对照组小 17.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20% 左右。结论:经过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循证护理模式对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有些很好的效果,可以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脊柱骨折 护理 临床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TOA)的CT表现,着重探讨和剖析其CT特点,以寻求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收集12例CT检查后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TOA。综合临床及手术所见仔细分析CT图像中脓肿本身及继发改变。结果:CT均表现为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及周围明显渗出水肿,4例呈管状、“腊肠形”或“葫芦状”囊状影,5例囊壁呈分层强化并可见水肿带,全部脓肿与盆腔结构广泛紧密粘连,部分侵及邻近组织器官,1例并结肠低位梗阻,1例合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CT确诊9例,3例误诊为卵巢癌。结论:附件区“腊肠样形囊性影”、“囊壁明显环状强化并见水肿分层”等为TOA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综合临床资料及其CT特点能够正确诊断本病,同时对诊断不清的可疑妇科感染有鉴别价值。

  • 标签: 输卵管炎 卵巢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MS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骨折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复杂性骨折。二维(2D)与三维(3D)后处理图像可相互补充,以最大限度减少漏诊和误诊,为临床治疗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笔者遇到不少MSCT及其后处理图像中出现骨折假象,文献对此也有报道。本文对MSCT后处理图像中骨折假象的表现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选择113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防范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结果防范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脊柱骨折 手术室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胫腓骨下段骨折 60例,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所有患者行腓骨下段骨折切开复位,进行术后对症处理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观察显示, 36例解剖复位, 13例近解剖复位, 11例功能复位。其中 5个月内骨性愈合 39例, 5—10个月愈合 15例, >10个月愈合 6例。按照吴岳嵩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患者优 31例,良 22例,差 7例,优良率为 88.3%。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骨折复位好、愈合率高和功能恢复好等的优点,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胫腓骨下段骨折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男,30岁,因右小腿摔伤肿痛流血3h,急诊以“右胫腓骨病理性骨折”收入院。患者3h前下楼时滑倒摔伤右小腿,当即疼痛剧烈、流血不能活动,伤后无昏迷,无恶心呕吐。查体拍片诊为右胫腓骨病理性骨折,X线片显示右胫骨中段骨折,见游离骨块,断端周围骨质低密度改变,腓骨骨折,见一长约7cm×2cm的游离骨块。诊断为:右胫腓骨病理性骨折。经询问病史,患者1991年因戈谢病于外院行脾切除手术,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 标签: 戈谢病 胫骨 腓骨 骨折 自发性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