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后路手术治疗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中期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50例患者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腿部VAS评分、ODI指数、腰部VAS评分等与术前相比改善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24个月50例患者腿部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12个月相比降低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在腰部VAS评分比较上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后路手术治疗的中期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腿部疼痛,加速其腰部功能恢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退变性脊柱侧凸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 治疗 中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性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退行性腰椎侧并椎管狭窄后路手术治疗的17例病患的资料,从而对腰及腿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凸角、侧Cobb角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十七例的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时间7~21个月,平均(13.47±2.69)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6.78±0.93)分,ODI评分(68.84±7.14)%,Cobb角(21.51±9.49)°;术后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2.39±0.94)分,ODI评分(30.74±9.12)%,Cobb角(5.31±3.44)°,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82.35%。在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椎间隙高度丢失,融合器移位,内固定断裂情况,且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对退行性腰椎侧性椎管狭窄进行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的治疗退行性腰椎侧

  • 标签: 退行性腰椎侧凸 后路手术 椎管狭窄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畸形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8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术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无复发,且对手术效果以及外形表示满意,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畸形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加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对外形满意,运动功能恢复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优质护理干预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侧翻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行脊柱侧翻修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患者平均翻修的次数为(1.10±0.19)次,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所有患者均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00%。结论对脊柱侧翻修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患者平均翻修的次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脊柱侧凸翻修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DTA-K2抗凝剂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体检并被确诊为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聚集患者2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的EDTA-K2抗凝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同时进行末梢血血小板手工计数。比较两组在15min、30min、60min时的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在15min、30min、60min时的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与手工血小板计数、枸橼酸钠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逐渐降低,呈现不稳定状态,而手工血小板计数和枸橼酸钠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结果则无明显变化。结论EDTA-K2抗凝剂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检测指数假性减少,临床上可采用枸橼酸钠抗凝剂代替EDTA-K2抗凝剂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避免因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造成的误诊。

  • 标签: EDTA-K2抗凝剂 血小板假性减少 枸橼酸钠抗凝剂 手工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患者围术期期应用规范化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青少年脊柱侧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命名为常规组,另外的30例患者给予规范的护理程序,命名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脊柱侧矫正角度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且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脊柱侧患者围术期期应用规范化护理程序,有利于改善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规范护理程度 青少年 基础侧凸 围术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脊柱后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脊柱后畸形患者3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19)使用传统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19)使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Cobb角,以及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即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6.84%,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26%,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即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创伤性脊柱后畸形的患者采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矫形效果。同时,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的临床复发率较低,说明该手术成功率显著,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 应用效果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成形术和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成2组(n=40),分别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成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康复,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后成形术治疗患者前柱高度(81.2±12.3)mm、中柱高度(83.5±12.6)mm以及活动能力评分(1.3±0.23)分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的(74.2±11.3)mm、(76.3±11.8)mm、(1.5±0.4)分,(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但是后成形术有更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守疗法及椎体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椎体后成形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椎体高度、Cobb角和疼痛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后成形术治疗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缓解其疼痛情况,较传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JS-K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MTS法检测JS-K对MG63细胞抑制率。倒置显微镜及细胞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JS-K对MG63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PARP、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JS-K处理MG63细胞的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MG63细胞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逐渐增加(P<0.05);WB结果显示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且JS-K在20μmol/L时出现PARP裂解条带。结论JS-K可能通过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及阻滞细胞周期进展,促进凋亡。

  • 标签: MG63细胞 JS-K 凋亡 Bcl-2 Bax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DTA-K2抗凝血对30余项生化项目检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及其校正。方法对同时抽取的50例EDTA-K2抗凝血标本与血清标本在AU2700生化分析仪进行TBIL、DBIL、SP、A、ALT、AST、TBA、ALP、MAO、ADA、BU、Cr、UA、P、Mg、GLU、TC、TG、HDL-C、LDL-C、APOA1、APOB、IMA、CK、CK-MB、LDH、α-HBDA、CRP、ASO、RF、AMS、IgG、IgM、IgA、C3、C4等项目测定,对大部分生化项目进行直线回归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两组标本生化项目中除DBIL、Mg、ASO、RF、ALP、I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项目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良好(r2>0.80)的生化项目有TBIL、BU、Cr、P、GLU、TC、TG、HDL-C、LDL-C、APOA1、APOB、CK、CK-MB、α-HBDA、CRP、ASO、AMS、IgG、IgM、IgA、C3、C4。结论在血清标本不足时或血清标本存在溶血时,可用多余的血常规标本(EDTA-K2抗凝血)经离心后,替代血清标本用于(除TBIL、LDH、α-HBDA、P、Mg、UA、ASO、RF、ALP、IMA外)生化项目的检测,且结果可用于临床分析。

  • 标签: EDTA-K2 生化检验 AU2700生化分析仪 直线回归 相关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椎体成形术、后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并分别为其采用椎体成形术、后成形术。为两组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cobb角、椎体压缩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VAS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其cobb角、椎体压缩率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成形术可以降低其椎体压缩率与疼痛度,缩小cobb角,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疗效更显著。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体后成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体后成形术治疗,术后根据不同康复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补充钙盐与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营养、运动、日光浴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配合营养、运动、日光浴三联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行与应用。

  • 标签: 不同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反应时间 (R)、凝血形成时间 (K)以及最大振幅 (MA)在脑梗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期将其分为脑梗死急性期 95例与脑梗死恢复期 9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 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检测血 FIB、 R、 K、 MA水平,并比较不同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急性期患者FIB、 R、 K、 MA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及对照组 (P<0.05),并且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FIB、 R、 K、 M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后各时相 FIB、 R、 K、 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且呈随时间递减趋势。 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FIB、 R、 K、 MA水平明显升高,可动态监测 FIB、 R、 K、 MA水平的变化辅助临床诊断,并可根据 FIB、 R、 K、 MA水平的变化实现对脑梗死疗效观察与预后评估,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动态监测 纤维蛋白原 凝血相关指标 脑梗死 临床诊断 治疗与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化疗中谷氨酰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34例胃癌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对常规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谷氨酰胺。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3.58%比常规组的53.73%要高,两组相比,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症状4.48%比常规组的11.94%要低(P<0.05)。结论胃癌患者在进行化疗过程中,增加谷氨酰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反应,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化疗 胃癌 谷氨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脉冲光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面部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2例,观察组采取脉冲光配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则采取单一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次数,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脉冲光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面部痤疮患者,能够获得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满意率也将大大提升。

  • 标签: 强脉冲光 中药内服 面部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对创伤性脊柱后畸形患者术后Cobb角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创伤性脊柱后畸形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创伤性脊柱后畸形矫正效果;手术后住院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水平;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创伤性脊柱后畸形矫正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Cobb角水平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Cobb角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脊柱后畸形患者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疗效肯定,可有效恢复Cobb角,降低复发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 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 术后Cobb角 复发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分析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措施。结果对比两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士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体后成形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疼痛与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资料100例实施分析,所选100例病人全部接受椎体后成形术治疗,根据随机法对于所选病人施行分组,对照组病人手术之后接受钙剂配合骨化三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况与功能障碍指数得分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开展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功能障碍指数得分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接受椎体后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在其手术之后为其提供降钙素联合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功能障碍指数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就该院选择具有可比性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两组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经过一阶段治疗后,观察组36位患者基本恢复,治愈率达到100%,对照组有20位患者基本恢复,但是仍存在一些健康问题,治愈率接近55.6%。结论米非司酮的最佳给药剂量为每天12.5mg,安全性好、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少且经济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7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