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4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观察。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治愈3例,死亡1例,发热、呼吸困难、咳嗽为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4例均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接受抗生素、抗病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合并有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应及早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 标签: 流感 人/诊断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人类
  • 简介:目的:对1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患者的血标本进行鉴定,并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血清学标准方法鉴定ABO血型,并进行血浆总体A糖基转移酶(glucanotransferase,GTA)活性测定。对ABO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行PCR扩增、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本例血清学鉴定为AxB亚型;血浆总体GTA活性明显下降(效价为±);ABO基因外显子1的第2位核苷酸存在T〉C错义突变。结论:ABO基因c.2T〉C突变导致翻译起始位点被跨膜结构域或茎区域中的Met替代,从而形成N端截短的GTA的表达,进而引起此例患者AxB表型。

  • 标签: ABO亚型 启始密码子 错义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儿童遗传性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12srRNA基因直接测序异常结果。方法分析48例GJB2、SLC26A4,GJB3、12srRNA直接测序法的异常结果。结果GJB2基因发现4个突变位点,包括79G>A、341A>G、109G>A和235delC,12sRNA发现三个突变位点,即1382A>C、1438A>G、1555A>G,SLC26A4和GJB3基因均未见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突变位点是GJB279G>A和12sRNA1438A>G,其次是GJB2341A>G。结论GJB2和12sRNA基因可能是黑龙江省最常见的致聋基因,两个基因的热点突变与国内其它地方报道的有差异。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测序 GJB2 SLC26A4 GJB3 12srRNA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有机离子转运多肽1B1(SLCO1B1)521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SLCO1B1521T>C基因多态与冠心病相关的病例对照组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所需数据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3片文献纳入本研究,纳入本研究的人群总数为2252例,包括冠心病组1172例,对照组1080例。Meta分析结果TT型降低高脂血症类冠心病风险比TT/TC高1.18倍OR=1.18,95%CI=0.79~1.76;TC/CC型(含有C等位基因)降低高脂血症类冠心病风险仅仅占TT型90%,OR=0.87,95%CI=0.72~1.05。结论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类冠心病有密切相关性,但近年来才研究该基因同时有待于人去中进行大量研究考证。

  • 标签: SLCO1B1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Meta 分析
  • 简介:目的克隆精子表面蛋白P34H基因的编码区,为进一步体外表达P34H蛋白做难备。方法提取人附睾体部总R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反转录PCR获得编码P34H蛋白的基因片段。应用T/A克隆策略,将扩增的P34H基因编码区克隆入T载体,并通过双酶切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同时,以β-actin为内参,进行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比较P34H在附睾头部、体部和尾部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大小。结果成功地克隆了P34H基因。将P34H的cDNA序列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AF515625。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表明P34H主要在附睾体部表达。结论克隆的P34H基因可用于构建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表达P34H重组蛋白进行有关P34H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人精子表面蛋白 P34H 基因克隆 睾丸 附睾 反转录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1562C/T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MMP-9基因1562C/T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Stata12.0软件对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142例患者和1041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TvsC);共显性模型(TTvsCC)、(CTvsCC);显性模型(TT+CTvsCC)合并OR分别为OR=1.363,95%CI(1.168,1.591),P<0.05、OR=1.675,95%CI(1.105,2.538),P<0.05、OR=1.298,95%CI(1.076,1.566),P<0.05及OR=1.364,95%CI(1.143,1.627),P<0.05。结论MMP-9基因1562C/T多个基因型与高血压间有明显相关性,但仍需多中心,不同的种族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多态性 高血压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基本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50株为研究对象,使用PCR法对MRSA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15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tst、pνl、psm—mec、sasX、qacA/B、tetM、ermA/B/C、aph(3’)-Ⅲ、aac(6’)/aph(2’’)以及mecA的阳性率分别为0、96.67%、93.33%、74.67%、38.67%、90.0%、96.67%、77.33%、96.67%以及100%。结论MRSA同时携带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与人体感染性疾病的转归、病程以及种类等有关。

  • 标签: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目的:分析3种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感染患者的血常规结果,为类流感患者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发热门诊就诊,且经病毒核酸检测证实的421例H1N1、H3N2及乙型流感患者,同时采集其手指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其流感病毒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的暴发没有特定规律,但有阶段性。421例类流感患者的血常规分析中,白细胞总数正常者311例(73.87%)、增高者86例(20.4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313例(74.35%);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者274例(20.43%)。3种流感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经t检验后提示,H1N1与H3N2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1N1及H3N2与乙型流感患者间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的爆发无规律.但可在一定阶段流行.因此对类流感患者的监测要坚持全年并严密防范。流感病毒阳性患者主要以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为主,但H1N1、H3N2流感患者比乙型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要高.而其淋巴细胞百分比则相对乙型流感患者要低。故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与流感病毒感染的通常血象变化不符.但临床高度怀疑为流感病毒感染者.在抗菌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考虑作咽、鼻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以进一步确诊。

  • 标签: 类流感 流感 流感病毒甲型H1N1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H型高血压78例门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在治疗中给予高血压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治疗中给予门诊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好转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型高血压患者在门诊治疗的过程中,给予门诊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H型高血压 门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ApoAⅠ与HDL-C以及ApoB与LDL-C之间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成人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与载脂蛋白B,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poAⅠ与HDL-C以及ApoB与LDL-C之间均呈中等相关性,实验组ApoAⅠ与HDL-C呈中等相关性,ApoB与LDL-C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载脂蛋白AⅠ与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相关性,载脂蛋白B与低密度脂蛋白同样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载脂蛋白AⅠ(ApoAⅠ) 载脂蛋白B(ApoB)
  • 简介: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往往南基因突变引起,而这些异常基因主要为编码心脏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因而这类疾病也被称为离子通道病;其他还包括编码细胞骨架蛋白、细胞间连接蛋白等的基因基因诊断即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

  • 标签: 心律失常 基因 诊断
  • 简介:摘要我国有众多H型高血压患者数量,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经成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对于H型高血压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从H型高血压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对临床中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H型高血压 中西医 进展
  • 简介:基因治疗中的目的基因转移的主要方法就是载体导入法,通过载体将外源性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该文就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基因治疗 载体 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对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术后2h与24h出血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6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2h与24h出血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为(425.23±12.36)mL、(355.42±10.65)mL;观察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为(226.34±11.26)mL、(192.34±11.54)mL。观察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术后2h与24h出血量的改善上优于缩宫素。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出血量
  • 简介:目的:构建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方法:首先利用精细微加工法制作单个传感器,在此基础上先后构建了粘胶式以及夹具式2×5型传感器阵列。并自行开发研制自激式振荡电路、PESAV2.0版频率记录分析软件。将它们与计算机联用以构建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结果:成功地制造出了在气、液相中稳定振荡的单个传感器,构建的粘接式及夹具式传感器阵列各有其优缺点;自激式振荡电路有非常强的振荡能力,在液相中起振非常容易,其频率稳定度也可达实用要求。PESAV2.0版频率记录分析软件具有自行设置各初始参数,实时记录频率变化、自动绘制频率变化趋势图及分析结果等多项功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搭建起一个基因检测的技术平台,为临床上病原性微生物的检测以及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

  • 标签: 压电基因 传感器 检测系统 建立 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位高血压病患,均分两组后分别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对照组)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观察组)治疗,对比血浆Hcy值与血压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血浆Hcy值降至(13.03±1.88)μmol/L,SBP降至(131.07±5.32)mmHg,DBP降至(82.61±4.85)mmHg,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显著控制高血压病患血浆Hcy值,降低血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血浆Hcy 血压值
  • 简介: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jeroveci,Pj)感染人体后,可导致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pneumonia,PcP)。长期以来,人们将肺孢子菌误认为原虫,将导致人体肺孢子菌肺炎的病原体称为"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carinii)",

  • 标签: 耶氏肺孢子菌 肺孢子菌肺炎 病原检查 基因检测
  • 简介: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快速进展,极大地推动了医学与医学遗传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自身、防病治病提供了广泛的前景。面对21世纪这一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医学基础课程的教育不能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只有将有关基因的基础知识与基因研究最新成果融会贯通,才能真正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观,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有强烈进取心、责任心的实用人才。并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对基因研究的艰苦历程以及参与研究的意义,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崇高的职业理想。

  • 标签: “基因”教学 教学观 人类基因组医学遗传学 医学教育
  • 简介: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可归纳为几个基本假说,即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表观遗传修饰和干细胞起源。其中,基因点突变、缺失、扩增的变化已得到较多的实验证据。但这些研究结论是建立在仅对很少一部分基因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可见,我们靠现有的知识很难真正揭示基因变异与肿瘤间的关系。如需全面了解,必须进行肿瘤全基因组变异分析。

  • 标签: 肿瘤 基因组 变异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