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n=90)和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n=90)实施研究,对所有人员均实施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组患者随病情加重、病灶直径增大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可辅助患者病情诊断。

  • 标签: 脑卒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分析3种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感染患者的血常规结果,为类流感患者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发热门诊就诊,且经病毒核酸检测证实的421例H1N1、H3N2及乙型流感患者,同时采集其手指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其流感病毒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的暴发没有特定规律,但有阶段性。421例类流感患者的血常规分析中,白细胞总数正常者311例(73.87%)、增高者86例(20.4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313例(74.35%);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者274例(20.43%)。3种流感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经t检验后提示,H1N1与H3N2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1N1及H3N2与乙型流感患者间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的爆发无规律.但可在一定阶段流行.因此对类流感患者的监测要坚持全年并严密防范。流感病毒阳性患者主要以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为主,但H1N1、H3N2流感患者比乙型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要高.而其淋巴细胞百分比则相对乙型流感患者要低。故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与流感病毒感染的通常血象变化不符.但临床高度怀疑为流感病毒感染者.在抗菌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考虑作咽、鼻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以进一步确诊。

  • 标签: 类流感 流感 流感病毒甲型H1N1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ApoAⅠ与HDL-C以及ApoB与LDL-C之间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成人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与载脂蛋白B,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poAⅠ与HDL-C以及ApoB与LDL-C之间均呈中等相关性,实验组ApoAⅠ与HDL-C呈中等相关性,ApoB与LDL-C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载脂蛋白AⅠ与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相关性,载脂蛋白B与低密度脂蛋白同样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载脂蛋白AⅠ(ApoAⅠ) 载脂蛋白B(ApoB)
  • 简介:目的观察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4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观察。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治愈3例,死亡1例,发热、呼吸困难、咳嗽为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4例均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接受抗生素、抗病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合并有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应及早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 标签: 流感 人/诊断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人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1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患者的血标本进行鉴定,并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血清学标准方法鉴定ABO血型,并进行血浆总体A糖基转移酶(glucanotransferase,GTA)活性测定。对ABO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行PCR扩增、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本例血清学鉴定为AxB亚型;血浆总体GTA活性明显下降(效价为±);ABO基因外显子1的第2位核苷酸存在T〉C错义突变。结论:ABO基因c.2T〉C突变导致翻译起始位点被跨膜结构域或茎区域中的Met替代,从而形成N端截短的GTA的表达,进而引起此例患者AxB表型。

  • 标签: ABO亚型 启始密码子 错义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运用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患儿各6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5例为对照组,分别行C反应蛋白检测和血常规检测,对比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的CRP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并且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高于支原体感染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白细胞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以及贫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和细菌感染组(P<0.05),但是对照组和细菌感染组比较无区别(P>0.05);同时,三组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肺炎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准确判断疾病类型。

  • 标签: C反应蛋白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CHD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83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1、3、5、7、15、25日血清CRP浓度变化,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45例。结果:UA组血清CRP浓度明显增高,与SA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虽然两组同在正常人波动范围内,但有差异(P<0.05)。SA组和UA组患者入院1-25天经治疗后,SA组血清CRP浓度下降不明显。UA组在入院1-3天内CRP下降不明显,以后下降至接近SA组的水平。结论:心肌缺血本身并不能明显引起血清CRP浓度的增高。心绞痛从SA到UA的发展过程中,血清CRP浓度在逐渐增高,并随着有效的治疗而接近对照组。因此,血清CRP测定在心绞痛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绞痛 血清 C-反应蛋白 诊断 治疗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过程中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方法通过建立比较独立的发热门诊同时将工作的制度以及流程进一步完善,且加大对医护工作人员培训,进行较为规范的一种管理,对消毒隔离的措施进行严格的落实,同时做好医护工作人员具体的防护。结果所有的患者都主动愿意接受隔离观察,对医院的工作积极的配合,通过治疗之后都有效治愈且出院,此外,未出现院内感染事件,没有重症感染,未发现医护人员出现感染。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发热门诊实施护理管理,临床取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甲型H1N1 发热门诊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索CR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确诊AP患者83例,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63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20例),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CRP水平,建立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同时比较以120mg/L和150mg/L为阀值时CRP对SAP的诊断效率。结果两组患者CRP水平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第72小时为峰值,24h、48h、72h、96h四个时间点SAP组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第72小时CRP水平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87。预测灵敏度48h和72h水平相当为70%,特异度第72h最高,为76.2%。CRP水平为150mg/L预测SA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120mg/L高,分别为80%和76.2%。结论CRP水平的波动能反映AP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转归情况,尤其当患者入院后CRP>150mg/L,要注意坏死性胰腺炎可能。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62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桡骨远端C型骨折复位后出现桡骨短缩>5mm(46例)者,优1例良17例,可27例,差1例,优良率39.1%;桡骨远端C型骨折复位后桡骨短缩<5mm(16例)者,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7.5%。两者进行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出现桡骨短缩>5mm时,应采取手术治疗,恢复维持桡骨长度。

  • 标签: 桡骨 骨折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血清脂蛋白(a)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5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透析后血清Lp(a)、CRP、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透析后血清Lp(a)与CRP水平均明显低于透析前(P<0.05);研究组血清Lp(a)与CRP呈现正相关(P<0.05),与血肌酐、尿素氮无相关性(P>0.05)。结论应加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p(a)与CRP水平检测,尽早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清脂蛋白(a) C 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功能检查中血清胱抑素C的作用。方法择选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开展肾功能检查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对象。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象开展研究。观察组比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及肾功能损伤阳性检出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CysC、Scr、BUN水平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CysC阳性检出率高于Scr、BUN,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检查中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用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评价之中。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肾功能检查 血清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病理科2015年10月~2017年10月15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其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c-Met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的例数为62(41.33%)、88(58.67%)。c-Met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为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中,Ⅲ~Ⅳ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发生发展中c-Met不是其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乳腺癌中的c-Met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淋巴结出现转移后及患者具有较高的TNM分期则其表达出现增强,提示c-Met在乳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c-Met 表达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为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干预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眼压、视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眼压以及视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眼压以及视力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肺炎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6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以及42例健康体检儿童(即为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6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40例患儿为轻度炎症(即为一般感染组)、有26例患儿为重度炎症(即为重症感染组),比较三组儿童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差异。结果入院时重症感染组患儿PCT、CRP最高,且依次高于一般感染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持续治疗72小时后重症感染组患儿PCT、CRP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PCT、CRP检测含量呈正相关,因此检测患儿PCT、CRP对判定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PCT CRP 感染 小儿支气管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我处口腔科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98例患者(100颗患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慢性牙髓炎/急慢性根尖周炎下颌第二恒磨牙,根尖孔发育完全。观察98例患者C形根管系统X线诊断、显微镜诊断情况,以及根管预备、充填效果。结果98例患者通过根管治疗,手术前X线片主要影像显示锥形融合根,根中30%存在条索状X线低密度区。根管显微镜下,98例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口,主要表现为C1、C2、C3。结论C形根管的形态比较多变,合理分类利于临床诊断、治疗。应联合X线、显微镜诊断,以此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照。

  • 标签: C形根管 下颌第二磨牙 临床诊断 观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六十四例,对其进行了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其进行了小梁切除术的实施,实验组的患者给其进行了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C的实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和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眼压进行了对比,在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没有太大区别,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得到缓解,一个月、六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给青光眼患者运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效果显著,并且非常的安全,值得医学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4月到2017年5月治疗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的对象,为全部患者都给予实施介入治疗,同时对介入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和hs-CRP的改变进行观察,并随访调查手术结束之后患者出现的主要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按照手术之前血清中CRP的水平把冠心病患者分成A组(其CRP大于等于3mg/L)和B组(其CRP小于3mg/L),结果所有的患者经过介入治疗之后均取得成功,在介入之后的3个月患者的LVEF值与介入之后1个月相比显著偏高,并且均显著高于为患者实施介入之前,P<0.05;在介入之后的3个月患者的血清hs-CRP值与介入之后1个月相比显著偏高,并且均显著高于为患者实施介入之前;A组患者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几率与B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此外经检测,A组患者介入之后1个月和介入之后3个月的LVEF值与B组相比显著偏低,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中,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对主要的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临床取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高敏 C反应蛋白 冠心病介入 预后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和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三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健康组;三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健康组、病毒感染组。结论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血清降钙素原还对感染性疾病的类型有判定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