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呼吸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随机分组,就全身麻醉方法(n=40,参照组)及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n=40,研究组)实施后对患者呼吸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呼吸感染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免疫功能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方法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对比,后者术后患者发生呼吸感染的几率较低,且患者各项免疫指标较正常,可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影响
  • 简介:目的:分析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69岁,平均51岁;肿瘤直径4.0-13.5cm。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以呈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部分表现为片状生长,肿瘤细胞表现为靴钉样改变,其中特征性变化为间质纤维增生及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集合管上皮的异型增生;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19、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34βE12、CK7、Ksp-cadherin和P504S,而均缺乏CK20、CD10、TFE3、CEA、Villin及CD117表达。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其诊断时应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髓质癌等鉴别,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肾集合管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起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13岁;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0.5a;6例均无明确诱因及阳性家族史.均有白天发生的发作性睡眠,于上课、进餐、看电视等各种场合均有发生,不能克制.每次睡眠发作时间数分钟至1~2h不等,每日可发作数次.轻时仅表现为双眼睑下垂呈瞌睡状.4例有典型猝倒发作,表现为突然地全身软弱无力,不能维持正常体位而瘫倒在地或座位上,持续时间短暂,多几秒钟即恢复正常姿势,常在大笑或情绪过于激动时发生,发作时意识清楚.另2例无典型猝倒,而仅表现为突然地一过性头下垂或双下肢软弱无力,屈曲,呈欲跪倒状,但不倒地,即刻恢复正常.2例有睡前幻觉.本组均无睡瘫表现,夜间睡眠尚正常.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误诊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睾丸损伤继发睾丸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睾丸损伤继发睾丸缺血坏死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疾病史、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特征,总结外伤性睾丸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13至56岁。睾丸血管损伤、睾丸缺血坏死1例;睾丸白膜破裂、睾丸破溃坏死1例;阴囊外伤继发精索扭转4例。本组中6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行患侧睾丸切除及对侧睾丸固定术。术后发热1例,最高体温38.3℃,给予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睾丸外伤后应严密监测睾丸血流情况,适当放宽手术探查指征,避免误诊漏诊,最大限度保护对侧睾丸功能。

  • 标签: 睾丸外伤 缺血坏死 精索扭转
  • 简介:乳腺表皮囊肿是乳腺皮肤附属器的良性肿瘤,并非少见病,本病以20~50岁发病率最高;因临床症状与体征不明显,在日常工作中易被忽视,而造成误诊.现对X线片误诊的乳腺表皮囊肿6例分析如下.

  • 标签: 乳腺表皮囊肿 乳腺肿瘤 误诊 X线诊断 病因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7例对照组和37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可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科护理 血红蛋白 红细胞计数
  • 简介:目的:观察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7例住院的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DNA载量.并用ELISA测定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IgM和HHV-6IgG。结果:127例药疹患者中15例(11.8%)患者有HHV-6活动性感染,其中以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最多见,占46.7%,还可见于发疹型(EE)、多形红斑型(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剥脱性皮炎型(ED)。HHV-6感染组男性的药疹发生率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5);HHV-6感染组DIH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1);HHV-6感染组较无HHV-6感染组更易发生发热(P〈0.05)、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嗜酸粒细胞增多(P均〈0.01);HHV.6感染患者药疹发病潜伏期和病情控制时间均显著长于无HHV-6感染组(P〈0.01):药疹患者入院时和恢复期的HHV-6/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HHV-6活动性感染最常见于DIHS,也可见于EE、EM、SJS和ED;HHV-6感染与DIHS的发生密切相关:有HHV-6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病情重、系统损害多、潜伏期长、治疗所需时间长;药疹患者有较高的HHV-6潜伏感染率。

  • 标签: 药疹 人类疱疹病毒-6 药物超敏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气湿化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5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湿化效果、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护理技术、工作态度、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气湿化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升湿化效果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强化气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 2月 ~2019年 9月期间,选择我院 104例接受气护理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 52例;观察组采取强化气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首先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对比,护理前两组数据无差异, 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最后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结论:强化气护理对于老年患者的血气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强化气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消化癌属于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消化早癌通常无显著症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提高早期发现该疾病,并进行早期治疗,其治疗的有效率通常能够超过90%。近几年,内镜诊治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内镜诊治应用于消化早癌的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内镜 诊治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疏导在严重呼吸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严重呼吸烧伤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3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2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疏导,对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为73.91%,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在严重呼吸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服务,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严重呼吸道烧伤 心理疏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别对人工气囊压力值范围、压力的影响因素、监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管理
  • 简介:2002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2009年,人类面对新型H1N1甲型流感的威胁。短短数年间,急性呼吸病毒感染性疾病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呼吸病毒感染往往呈范围不等的流行或散发性发病。

  • 标签: 呼吸道 病毒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应用“6s”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门诊输液室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6年12月-2018年2月,根据其就诊时间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2016年12月-2017年6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2017年7月-2018年2月)则实施“6s”管理,对比2组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实施“6s”管理,可促进护理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且可增加患者的满意程度,意义重大。

  • 标签: &ldquo 6s&rdquo 管理 门诊 输液室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尿IL-6、IL-8在肾脏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肾损伤患者241例,分为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和尿蛋白定性阳性组,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尿IL-6、IL-8水平.结果肾脏损伤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时血、尿IL-6、IL-8轻度升高,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尿蛋白定性阳性组尿IL-6、IL-8明显增高;血、尿IL-6、IL-8之间无相关性.结论IL-6、IL-8等细胞因子检测对肾损伤早期诊断价值不大,但可反映肾损伤的严重程度,对发病机理的探讨、病情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疾病 蛋白尿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T7-连接双信号放大技术进行呼吸七项病原RNA检测,探讨其在儿童呼吸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处390例呼吸感染的患儿呼吸分泌物,进行T7-连接双信号放大技术检测呼吸七项病原体RNA,同时采集我院住院处522例支原体、衣原体和184例流感三项抗体检测,比较分析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7-连接双信号放大技术检测时间仅需要2-3小时,其灵敏度和可靠性和时效性均优于抗体检测,且不需要昂贵的特殊设备,具有实验室前期投入少,线性范围宽,无需内参,直接定量,试剂盒价格便宜等优点。结论T7-连接双信号放大技术可方便快捷的检测呼吸七项病原体RNA,其检测效能灵敏性、特异性及时效性均较高,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T7-连接双信号放大技术 病原体RNA 呼吸道感染
  • 简介: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与肝炎病毒侵袭肝细胞后导致的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紊乱有关.白细胞介素-6(IL-6)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的水平变化,笔者对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L-6作了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 白细胞介素-6 血液 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知长沙地区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状况,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儿童保健门诊科接诊的6月龄婴儿624例,对婴儿家属发放喂养状况调查表,了解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产妇母乳喂养状况。结果6个月纯母乳喂养例数为472例,纯母乳喂养率为75.64%,混合喂养例数为142例,混合喂养率为22.75%,人工喂养例数为10例,人工喂养率为1.60%。结论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乳房因素、分娩方式、乳汁分泌量以及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不到位,进而降低产妇母乳喂养几率。

  • 标签: 6月龄婴儿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