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外科病理学是一门应用病理学知识对临床穿刺、内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病变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疾病诊断的学科,故有诊断病理学之称.而肿瘤病理诊断在外科病理诊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 标签: 肿瘤 病理诊断 细胞学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跟踪心电监护仪最新发展趋势,实现心电监护仪新技术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外科实施心电监护的住院病人80例,对照组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病人实行24h常规心电监护,观察组使用新型心电监护仪器。观察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心电图、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故障率,操作考核合格率、配件更换率、设备故障率及维修率。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心电图、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故障率,操作考核合格率、配件更换率、设备故障率及维修率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结论新型心电监护仪可以发挥设备最大效能,减少人为因素对监护效果的影响,确保病人使用安全。

  • 标签: 心电监护 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管理
  • 简介:摘要椎体压缩性骨折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两种,即恶性与良性,在以往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采取传统技术往往很难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性质进行判断,此时,一种全新的诊治技术便应运而生了,MRI作为一种新型的椎体骨折诊断技术,其可以大大提升椎体骨折性质诊断的精确度。本文探讨了MRI新技术在椎体骨折良恶性鉴别中的研究进展,可供参考。

  • 标签: MRI技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鉴别
  • 简介:摘要各种医药制剂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发展。将新的、多样化的药物制剂技术与中药制剂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促进了中医治疗的质量,而且提高了临床用药的价值,进一步扩大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 标签: 药物制剂新技术 中药制剂现代化 应用
  • 简介:摘要DSA已广泛应用在全身各部位的血管和肿瘤的检查和介入治疗,DSA检查是所有血管检查的“金标准”,为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参考,介入放射测量技术作为DSA后处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凭借自身在测量精度与操作便捷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已成为DSA后处理测量的主流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DSA的技术优势,为诊疗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参考,文章从不同维度出发,对DSA技术原理进行厘清,在相关理论原则的框架体系下,推动DSA后处理系统测量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以满足临床医学介入诊疗的使用要求,构建起现代化的DSA后处理测量体系。

  • 标签: DSA 系统测量 测量技术 开发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微创骨挤压技术在上颌后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颌窦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42例。上颌窦剩余牙槽骨高度为6.6mm(4.8~7.6mm)。进行微创骨挤压技术抬高上颌窦底同期植入59枚Replace和BLB种植体,平均抬高上颌窦底3.7mm(2~5mm)。手术后6~8月进行上部结构修复术,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射线检查观察牙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改变及骨结合情况,随访期为12.5月(6.5~15.1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8.31%,58枚种植体成功负载,骨结合状况良好,种植体稳定,无不良自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40d脱落术中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穿孔率为3.39%,术后当天与术后6月X射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骨高度平均增加2.3mm(1.8~3.7mm)。边缘骨丧失平均为1.2mm(1.0~1.7mm)。结论应用微创骨挤压技术同期进行牙种植术,手术操作步骤简单,并且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上颌窦区 后牙种植 微创骨挤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新技术血流向量成像(VFM)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利用VFM技术采集所有患者基本数据及血流参数,并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心段十二点长轴速度峰值差值(Ts-6D-12)、间隔后壁达峰时间差值(SPWMD)、左心室十五节段至收缩血量最小值(Tmsv16-SD)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体力学上观察组各指标均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超声新技术VFM可直观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流体力学变化,这为患者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超声新技术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靶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确诊鼻咽癌的早期患者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小靶调强放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调强放疗技术。结果26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实验组13例,对照组13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放疗比较,实验组放疗反应(口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较对照组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控率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论小靶调强放疗技术与常规调强放疗技术比较,在保证肿瘤局部控制率基础上,小靶调强放疗技术改善了患者口干、口腔黏膜反应、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小靶区调强放疗 常规调强放疗 放疗反应
  • 简介:摘要该文在阐述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中药产业现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利于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 标签: SWOT分析 中药产业 发展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院医疗(下文简称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方法全面分析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现存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对比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后的管理质量。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院临床科室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抢救车药品、常用备用药品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的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均明显提升,且药患纠纷率明显减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南院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强化管理,可明显提升药品达标率、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且有助于降低药患纠纷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科室药品 管理 问题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用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为根治胃肠肿瘤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外科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30例。依患者状况、肿瘤情况采取对肿瘤的针对性切除。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其中24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复发后经二次治疗后根治,3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胃肠肿瘤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征性,早期发现困难,较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能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切除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腿骨折并发筋膜区间综合征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6年2月,到医院就诊的小腿骨折并发筋膜间综合征的患者56例,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与护理经验。结果56例患者中,经治疗与护理,54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坏死截肢,治疗及护理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对小腿骨折并发筋膜间综合征的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保证患者良好的痊愈率,促进患者患肢恢复。

  • 标签: 小腿骨折 筋膜间区综合征 治疗与护理
  • 简介:目的:对1例血清学血型鉴定困难的患者进行ABO基因分型,分析引起血型鉴定困难的原因及其突变基因。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全自动血型鉴定系统,对该例患者进行血清学血型鉴定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结合Sanger测序及PCR产物克隆的方法,分析该患者及其父母ABO基因的增强子、启动子、第1~7外显子区及其侧翼序列,寻找变异位点。结果:该例患者的血清学正定型为ABweak,ABO基因外显子分型结果为A102/B101,其B等位基因增强子CBF/NF-Y微卫星比正常的4个43bp串联多了一个串联,B等位基因启动子缺少-35~-18的18bp序列。结论:该患者B等位基因调控区内的变异很可能是引起其B抗原弱表达的原因。

  • 标签: ABO血型 疑难血型 调控区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桥小脑角(CPA)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00例CPA肿瘤的MRI表现,并归纳分析其MRI特征性表现。结果100例CPA肿瘤其中听神经瘤48例,脑膜瘤18例,三叉神经瘤3例,胆脂瘤(表皮样囊肿)15例,蛛网膜囊肿4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小脑星形细胞瘤3例,髓母细胞瘤、脑脓肿、脑转移瘤各一例。年龄2~82岁。各种桥小脑肿瘤均有其特殊征象。结论MRI在CPA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听神经瘤 脑膜瘤 三叉神经瘤 胆脂瘤
  • 简介:手屈肌腱Ⅱ由狭窄的腱鞘共同包绕深、浅屈肌腱,由于该区解剖结构特殊,所以该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甚至手指关节僵硬,给手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我院2000-08以来,在吻合屈指浅、深肌腱时,同时重建腱周膜完整性,共修复40例72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腱/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尿激肽原酶对缺血脑灌注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取80名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缺血脑灌注治疗。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的例数是40例。采用缺血脑灌注的治疗方法用于对照组,采用缺血脑灌注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实验组患者。将两组治疗后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60%和实验组90%,对照组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缺血性灌注患者来说,使用人尿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 标签: 人尿激肽原酶 缺血区脑灌注 影响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药房门诊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精细化管理前)以及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精细化管理后)的工作资料,各1200份。对比精细化管理开展前后药房管理工作的效率。结果精细化管理后,上报差错率、单方调剂时间、侯药平均时间均明显降低,与管理前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改善工作质量,提升管理效果,应将这一模式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医院门诊 药房管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自麻风病流行收集的水、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对麻风杆菌检出情况。方法自麻风病一般流行采集标本49份,自高流行采集标本31份,自较高流行采集标本57份。从73个不同地域对119份水样采集,约500ml,从15个不同地域对23份土样采集,约50g,对麻风杆菌行PCR检测。结果本次从不同流行程度的麻风病地区采集的水、土壤样品共137份中,PCR阳性共70份,经测序操作,含麻风菌共40份,达57.1%确认率。较高流行样品57份中,PCR阳性29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3份;高流行样品31份,PCR阳性17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3份;一般流行样品49份,PCR阳性23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4份。较高流行共用水源无麻风杆菌DNA检出;高流行和其它一般流行部分水源水中有麻风杆菌DNA检出。结论通过对麻风病流行所收集的水、土壤检测显示,均有麻风杆菌检出,表明可能是引发麻风病的重要传染源,故需加大对水、土壤的管控力度,以改善高发状况。

  • 标签: 土壤检测 麻风病流行区 麻风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升患者护理体验与质量,有效抑制ICU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本文拟设计并开发了ICU意外拔管统计信息系统来解决以上问题。方法本系统以JAVA为编程语言、J2EE为开发平台、UML为建模语言、Oracle为数据库管理技术,完成了ICU意外拔管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来满足ICU意外拔管管理工作迫切的信息化需求。结论对ICU置管患者进行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并对拔管信息进行实时存储,更将ICU意外拔管风险评估与预警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之中,为ICU患者置管与拔管提供全程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本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医生与护士的工作量,让最多的传统手工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成与管理,更提升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意外拔管 护理信息化 重症监护室 J2EE M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