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放疗患者应用CBCT图像引导技术对摆位误差及其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5例本院自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所有患者于放疗治疗前,均实施千伏级CBCT扫描,同时与计划CT图像相对比,获取前后、左右、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同时分析放疗治疗计划对摆位误差与未移床时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前后、左右、头脚误差分别为(-0.04±0.05)cm、(0.12±0.05)cm、(0.13±0.10)cm,通过旋转轴进行分析发现误差分别为(-0.01±0.32)0、(0.56±0.18)0、(0.04±0.30)0。其对于头脚方向来讲,其摆位误差明显大于前后与左右误差。未移床时的大体肿瘤体积剂量为原计划的89.5%、计划靶体积剂量94.7%。当治疗剂量在35-40Gy时,通过重新定位,发现肿瘤体积明显减少。结论千伏级CBCT扫描图像引导技术可有效减少肺癌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有效减少计划靶区体积外的位移剂量、同时还可提高计划靶区体积剂量适形度的精准率,从而减少肿瘤计划靶区的外放范围,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 标签: 肺癌放疗 CBCT图像引导技术 摆位误差 剂量分布
  • 简介:目的探究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4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照射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照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均能有效满足剂量要求,且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更佳、时间缩短,更有助于保证放疗效果;图像引导(CBCT)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宫颈癌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准度。

  • 标签: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 图像引导 效果
  • 简介:目的:分别采用MRI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ingleshortechoplanarimaging,ss-EP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序列和快速自旋回波(turbospinecho,TSE)DWI序列,对受检者行头颅MRI检查,比较2种序列的图像质量及对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测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因头痛或头晕接受头颅MRI检查的患者,除常规检查序列外,分别采集ss-EPIDWI和TSEDWI图像,并对2组序列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估。主观评估,主要评判图像的磁敏感伪影;而客观评估,则包括测量脑组织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和脑灰白质ADC值。将2组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的SNR及ADC差异。结果:主观评估方面,TSEDWI序列的图像磁敏感伪影明显少于ss-EPID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客观评估方面,TSEDWI序列的脑白质SNR(15.25±1.49)有略低于ss-EPIDWI序列SNR(15.53±1.44)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331)。TSEDWI序列的脑灰质SNR(28.14±4.13)低于ss-EPIDWI序列SNR(30.43±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83);TSEDWI序列的脑白质ADC[(0.795±0.056)×10~(-3)mm~2/s]低于ss-EPIDWI序列[(0.820±0.058)×10~(-3)mm~2/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TSEDWI序列的脑灰质ADC值[(0.939±0.103)×10-3mm~2/s]高于ss-EPIDWI序列[(0.885±0.05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TSEDWI序列检查有助于减少磁敏感伪影,改善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伪影 信噪比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各个行业中都透露着智能化足迹,这些智能化的设备给相应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长远的方向来看,未来是智能化的世界,所有的活动发展都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目前的医院发展现状来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布医院中的各个部门,大规模的医学图像数据采集装置在医院中也有了初步的应用。先进的图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医学图像的表达加强,对一些疾病的早期检查有了明显的效果,比如说从CT中观察到肝囊肿病人的异常等等。所以在医院中建立超大规模医学图像数据集及新型智能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对医院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接下来本文将重点分析一些问题。

  • 标签: 超大规模 医学图像 数据采集 新型智能计算机辅助 综合医院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实施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掷骰子方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SSRS、HAMD、治疗知识、治疗态度及治疗环境评分。结果组间护理后的SSRS、HAMD、治疗知识、治疗态度及治疗环境评分比较,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实施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 标签: 抑郁症 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临床上发现,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范围内失眠病人占到总人口数量的11.76%,也就意味着全国有近2亿失眠病人,他们通常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药物的使用可产生诸多的不良反应和躯体依赖性,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就是目前极有前途的一种新型心身治疗方法音乐疗法是很可取的。本文通过对新兴的微信小程序信息技术的分析,探索以微信小程序为依托运用音乐疗法改善睡眠质量的新路径,即自主研发设计的这款助睡眠小程序,这将是“互联网+医学”时代下医学载体的有益尝试与创新。

  • 标签: 微信小程序 音乐模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声困难采用音乐疗法对患儿康复护理过程当中的依从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发声困难患儿64例,采用奇偶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2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音乐疗法,对比2组患儿护理前后共识声学语音评价、声学语音质量、儿童语言障碍指数以及患儿护理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儿96.9%高于参照组患儿依从率78.1%,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治疗前2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各项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音乐疗法对发声困难患儿的具有显著改善效果,患儿对该种方式的依从性较高,可逐渐改善患儿发声正常。

  • 标签: 音乐疗法 发生困难 康复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采用音乐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6月~2017年的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增加音乐疗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接受治疗后的BPRS量表、SANS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采用音乐疗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促进患者存在的阴性症状改善,提高恢复效率。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治疗 音乐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音乐治疗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随机分为医教结合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加用音乐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状态评估(参考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三版——PEP-3)、发育状态评估(参考Gesell发育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儿童PEP-3、Gesell评分结果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对比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儿童指标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教结合联合音乐治疗可以综合提高患儿的社交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音乐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康复训练 社会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音乐干预护理疗法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按照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循证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音乐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音乐干预护理疗法,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音乐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新生儿护理中开展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参与实验,入选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划分两组,Ⅰ组接受常规标准抚触护理,Ⅱ组接受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对比观察两组的干预情况。结果相比Ⅰ组,Ⅱ组干预后第1d的哭闹率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d相比,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相比Ⅰ组在首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上均显著缩短,在出生第3d睡眠时间上显著延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引入音乐及先俯后仰卧位抚触,能够使新生儿获得更理想的干预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音乐 先俯后仰卧位 抚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期间的实际运用方案,同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64例,研究组64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康复护理模式。通过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QLS),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SDSS评分(5.311±1.403)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SDSS评分(3.382±1.52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中SCL90总症状指数的分数在2.5分以下的有52例(81.25%),而参照组仅仅有42例(6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QLS评分(32.27±3.16)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SQLS评分(43.33±2.9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音乐疗法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认知能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音乐疗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 康复护理 运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有氧运动联合音乐疗法的系统护理对乳腺癌病人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进行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100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联合有氧运动,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为基础进行音乐疗法,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肩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音乐疗法的系统护理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值得应用。

  • 标签: 有氧运动 音乐疗法 系统护理 乳腺癌 康复及预后 影响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立哌唑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7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联合音乐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生存质量LQO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治疗疗效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之前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生存质量LQO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生存质量LQO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轻微,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确切,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可减轻患者抑郁心理,值得推广。

  • 标签: 阿立哌唑 音乐疗法 精神分裂症 疗效 患者生活质量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