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0%[1]。为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进行筛查和精确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诊断仍存在特异度和灵敏度不足缺点,不能准确诊断胃癌及癌前状态[2]。分子影像出现和发展则为解决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技术手段。

  • 标签: 胃癌 分子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羊水过少患者中运用低分子肝素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羊水过少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病例数为6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能量合剂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分析两组羊水指数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产妇治疗后逇羊水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羊水过少妊娠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具有较好效果,能够提升羊水指数,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羊水过少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右旋糖酐 妊娠结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产妇羊水过少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羊水过少产妇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羊水指数上升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以及胎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孕妇羊水过少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羊水指数,降低剖宫产率以及胎儿窒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羊水过少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护理体会。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依从性、对分子靶向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认知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B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分子靶向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护理中干预结果确切。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乳腺癌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重型肝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时间节点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28例重症肝病者做出医疗调研对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研究患者预后效果,检测患者检测TB、ALT、TBA等肝功能数据指标。结果5例(17.85%)、20例(71.43%)患者疗效显著、3例(10.71%)患者治疗无效。经过DPMAS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恢复P<0.05.结论对患者临床治疗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将患者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数据进行归纳,治疗期间,患者预后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对重症肝病患者病情有一定缓解作用,值得更为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双重血浆分析吸附 重型肝病 肝功能
  • 简介: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标志着人类正式迈进基因组时代,而其得益于测序技术和设备快速发展,以及费用不断下降,才使针对个人基因测序成为现实,人类由此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由于人体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如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并引起上代向下代传递疾病,称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大多属于罕见病,影响了世界总人口约10%。

  • 标签: 遗传性疾病 精准医学 分子诊断 高通量测序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痤疮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红蓝光+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用红蓝光+强脉冲光+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各症状积分低、临床治疗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痤疮患者接受红蓝光、强脉冲光以及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其临床症状,皮肤损伤得以充分改善,具有极佳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分子水杨酸 痤疮 应用价值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全球年新发胃癌患者达950000例以上,有超过一半病例发生于东亚国家,其中仅我国发病例数每年就超过40万,占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40%。胃癌已成为不容忽视严重危害国民生命和健康疾病。目前,国内外针对胃癌尚缺乏特异性靶向治疗分子靶点,临床治疗手段相对单一。其中,早中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而对于丧失手术治疗时机晚期胃癌患者则以化疗为主。

  • 标签: 胃癌分子分型 亚洲癌症研究组 诊断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科在2015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4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22)予以普通肝素治疗,实验组(n=22)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较比二组治疗总有效率、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5.45%>72.73%),各凝血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9.09%<27.27%),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较比普通肝素更具优势,且不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疗效研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速度最快学科。它发展为医学检验科学提供了较好方法,给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 标签: 分子生物学 医学检验 蛋白质
  • 简介:实体瘤异质性在临床选择化疗中是一个长期困扰医师难题。即便是肿瘤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相似的不同个体,对同一化疗方案临床反应和预后仍存较大差异。根据不同个体分子分型与遗传背景差异制定“分子处方”,以指导临床选择高效、低毒化疗药物,实现药物选择、配伍、剂量均恰到好处“个体化治疗“,是临床医师多年来梦寐以求目标。

  • 标签: 结肠直肠肿瘤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培养掌握一定诊断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检验工作者,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科建设发展重要课题。该文旨在总结探讨诊断分子生物学课程改革方案,就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浅谈笔者见解。

  • 标签: 诊断分子生物学 医学检验 课程建设
  • 简介:探索分子生物学学习新方式。提供开放实验环境,使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学习,学会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组织实验过程,讨论实验结果,在查阅文献资料过程中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通过开放性实验,搬炼了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显著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开放性实验是一种创新而有成效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全方面提升了学生素质,培养了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实际动手能力新人才。

  • 标签: 开放性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33例,均为肾病综合征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24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对照组、观察组24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50/65)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86.71%(61/6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NS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患儿肾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小儿肾病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纳入研究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是95.00%,比对照组高2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50%,比对照组低12.50%,两组比较有差异,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措施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干预对普胸外科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影响。方法抽选114例普胸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治疗,剂量为1000U;观察组57例,同样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治疗,剂量为2000U。观察两组患者APTT、PT、PLT变化情况,并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APTT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T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PLT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PLT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普胸外科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术后高凝状态。

  • 标签: 郭低分子肝素 普胸外科 术后凝血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