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在硬膜外血肿实施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的硬膜外血肿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相同方案进行微创治疗,术后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更好(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值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中实施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系统性康复护理 硬膜外血肿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中心静脉导管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后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36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两组,各180例,观察组为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在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期间发生导管病原菌定植、穿刺部位、隧道、植入部位感染及CRBSI的发生情况,并将两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ICU患者在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上述导管相关感染方面几率均低于对症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在临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能明显降低不良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系统性护理 相关性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急性阑尾炎患儿资料100例实施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所选取的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系统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出现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产生切口感染和脓肿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生粘连肠梗阻几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儿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减少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系统化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癌因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进行肺癌手术患者74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观察组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癌因疲乏自评量表(Therevisedpipergatiguescale,PFS)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PF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81.02±6.93)分,观察组(90.04±6.97)分,对照组生活质量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用于肺癌手术患者中有利于改善癌因疲乏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肺癌 癌因性疲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的术后护理措施和经验。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2月5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常规留置膀胱造瘘管和气囊尿管,进行持续膀胱冲洗,术后均采取了系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59例患者术后3d拔除造瘘管,术后5d拔除导尿管,患者均自排尿。术后8例出现下尿路感染症状,3例术后出现终末血尿。均经过抗炎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后采用系统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系统红斑狼疮(SLE)患者延续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SLE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表(DLQI)评分及复发率。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DLQI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SLE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此疾病认识及治疗依从,减少疾病复发,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活质量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探讨研究其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164名ICU患者参与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和血液流变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患者的血浆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尿结石患者的认知和预防治疗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符合本次研究的100名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集的尿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护理人员为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有别于传统护理系统护理,根据本次研究制定具体的观察指标,在实验研究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以及患者的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尿结石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84.62±2.42)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尿结石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58.29±2.53),而疾病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尿结石患者疾病复发率(16%)。结论对于尿结石患者,护理人员给予其系统护理干预,在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的同时,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 尿结石患者 认知程度 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系统红斑狼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0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循证护理)各300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可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综合护理系统红斑狼疮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1月90例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护理效果;系统红斑狼疮肾炎疾病知晓率、护理满意得分、治疗依从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情绪评分;高血压、疼痛和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系统红斑狼疮肾炎疾病知晓率、护理满意得分、治疗依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SAS和抑郁SDS情绪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SAS和抑郁SDS情绪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疼痛和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综合护理系统红斑狼疮肾炎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提升疾病认知和治疗依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综合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应用效果
  • 简介: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系统红斑狼疮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在文献中有类似描述,如“蝴蝶丹”、“阴阳毒”等。系统红斑狼疮来源:(1)阴阳毒: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把阴毒病、阳毒病合称为阴阳毒,“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绵纹……;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类似系统红斑狼疮的皮肤红斑、盘状红斑、冻疮样皮损、面部赤斑及彩色的花纹斑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及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镜》对阴阳毒进行了补充,认为阴阳毒伴有发热,手足指冷等症状,其更接近了红斑狼疮。(2)赤丹、茱萸丹: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有:“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钱,小者如麻豆,肉上栗如鸡冠,肌里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亦名茱萸丹”。赤丹又名茱萸丹,红斑狼疮的红色丘疹斑块,皮肤的斑丘疹,可以使用本病名来描述。(3)日晒疮:日晒疮病名出自明·申拱良《外科启玄》,皮肤受紫外线照射形成“日晒疮”(红斑狼疮皮肤损害),认为是“受暴晒而发”。因为暴晒,皮肤忍受日毒,形成一种毒热,毒热燔灼,除损伤皮肤外,伤津耗液,炼液成痰,灼伤五脏,阻滞气机,气血闭阻而发为狼疮。(4)蝴蝶丹、红蝴蝶疮:现代中医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及系统红斑狼疮的面部蝶形红斑...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科学术语 中医名词规范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系统红斑狼疮病人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该病病人40例进行研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医护人员信任度明显高于干预组,干预组的住院时间(21.7±4.3)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3.2±1.9)d。结论对系统红斑狼疮病人提供循证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冠心病患者7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冠心病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产妇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产妇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初产妇均给予同样的质量方法,对照组初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初产妇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初产妇的负性情绪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初产妇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初产妇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且观察组初产妇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初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初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现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初产妇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系统性护理 负性情绪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并讨论系统红斑狼疮病人发生狼疮危象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1月在院就诊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 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狼疮危象发生的因素,并根据这些明确的诱因提出具有针对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狼疮危象的影响因素包括用药不规范,不按时复诊,感染,社会应激事件等。结论 患者的用药不规范,不按时复诊,感染,遭遇社会应激事件等均可以影响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狼疮危象的发生,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减少狼疮危象的发生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危象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系统红斑狼疮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我院风湿免疫科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88例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成功接受治疗并出院,根据其护理模式之间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红斑狼疮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方式,观察两组出院患者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通过生活质量调查发现,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护理应用于系统红斑狼疮出院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控制疾病发展,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延续护理 常规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对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ICU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38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系统护理),每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关部位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可有效降低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ICU 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在低位结肠癌肠道造瘘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行肠道造瘘口术的低位结肠癌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低位结肠癌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系统护理在低位结肠癌造瘘口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低位结肠癌 肠道造瘘口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是一种综合应用数字化建模、化学、材料、信息以及机电控制等较为前沿的一项技术,也是实现快速成型的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近几年来对于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是不断扩展,其在临床领域的应用也是逐步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它具有的数字化、个体化与精准化的特点,在骨科临床的应用中已经得到一些探讨与研究。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分析讨论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的短期效应。

  • 标签: 3D打印技术 骨科临床 应用效应 系统性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