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急救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行急诊急救治疗,给予患者畅通气道、镇静、头部降温、脱水降颅压、血压管控等综合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急诊接诊到确诊时间平均为(12.3±0.8)h;患者诊断急性脑卒中至接受急诊救治时间平均为(13.9±0.9)h;经急诊急救后,本组50例患者中38例症状改善,占76.0%,9例患者致残,占18.0%,3例患者死亡,占6.0%;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6h者与发病时间>6h者对比,症状改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处理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致残、死亡现象发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急救 致残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死亡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再闭塞死亡。结果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为87.5%(35/40),与对照组的85%(34/4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闭塞为5%(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7/40)(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为2.5%(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5/40)(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远期疗效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冠脉再鼻塞死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庆市2007-2016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寿命损失情况,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死亡、标化死亡、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PYLL‰)等指标,对大庆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6年大庆市居民心脏病粗死亡均值为124.44/10万,标化死亡为161.85/10万,脑血管病粗死亡为130.88/10万,标化死亡为158.91/10万。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男性死亡高于女性,农村死亡高于城镇。2016年因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的占全死因构成的51.17%。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PYLL分别为18967.8人年和22790.0人年,减寿指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大庆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男性危害大于女性,农村大于城市。心脑血管疾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率 标化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中行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干预的治疗效果、死亡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回顾性本院的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30例),并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开展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研究组30例),并对比其治疗效果及死亡。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方案干预的出院死亡、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中行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干预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胸痛中心 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主动脉夹层 死亡率 治疗效果
  • 简介:脑出血的死亡较高,其死亡原因各不相同,我们总结1996年~1999年我科脑出血死亡病例137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脑出血 诊断 死亡原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邵阳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知晓、管理以及相应治疗,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方法按照多层随机选择邵阳市年龄大于18周岁的常住居民600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居民对糖尿病的知晓和治疗,通过实验室测量居民的血糖水平,统计居民糖尿病患病。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600例居民中,有90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有82人知晓自己患有此病,知晓为91.1%;64例患者实施相关治疗,治疗为71.1%,其中20例患者采用运动方案治疗,占总数的22.2%,30例患者控制饮食,占总数的33.3%,通过药物治疗患者68人,占总数的75.5%,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为14.4%。糖尿病知识知晓,患病群体明显高于正常群体(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此外糖尿病血糖控制措施知晓、相关并发症知晓,患病群体也明显高于正常群体(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邵阳市居民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及患者血糖控制、治疗知识的知晓均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发病死亡

  • 标签: 邵阳市 糖尿病 患病率 知晓率 管理率 治疗率
  • 简介:1病历摘要女,1小时龄。系第1胎,第1产,胎龄40^+周,因“初产头浮”2008—01—02择期行剖宫产,生后面色红,哭声响,Apgar评分1min10分,5min10分。出生体重3200g,羊水清,无粪染。出生约0.5h左右出现面色紫绀,呼吸略促,无呻吟及三凹症,立即给予清理气道,并予吸氧,面色紫绀未改善,立即予转入新生儿科。人院时体检:T36.0℃,P148次/min,R56次/min,反应欠佳,无呻吟及三凹症等呼吸困难,全身紫绀,

  • 标签: 肺炎 吸入性/诊断 心脏缺损 先天性/诊断 误诊 | 人类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发病在7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病例516例,存活出院428例,院内死亡88例,院内死亡为17.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体温(OR=26.091,P=0.003)、入院时脑疝(OR=18.313,P=0.005)、Glasgow评分(OR=4.055,P=0.040)、肺部感染(OR=8.632,P=0.015)、消化道出血(OR=3.028,P=0.043)、脑心综合征(OR=20.123,P=0.004)、卒中类型(OR=13.174,P=0.010)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入院时出现高热或脑疝、Glasgow评分在3-5分、院内并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以及出血型脑卒中是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报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6年1571例死亡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死亡病例的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报告情况看出,2014年死亡病例有486例(30.94%),2015年有519例(33.04%),2016年有566例(36.03%);其中≥60岁以上患者有949例,占60.41%,2014年有291例(18.52%),2015年有308例(19.61%),2016年有350例(22.28%),三年死亡均无明显差别(χ2=0.101,0.582,0.198,P>0.05)。其中合并基础疾病的有173例,占11.01%,脑血管疾病有71例(4.52%),心脏疾病有42例(2.67%),高血压有21例(1.34%),糖尿病有13例(0.83%),肺部感染有10例(0.64%),尿毒症有5例(0.32%),慢阻肺有4例(0.25%),其他有7例(0.45%),其中脑血管疾病发生较慢阻肺高(χ2=3.916,P<0.05)。且死亡病例患者中呼吸衰竭居多,占39.02%,心脏衰竭患者33.61%,消化系统衰竭有20.94%,脑衰竭有10.44%,全身衰竭有8.59%,肾脏衰竭有6.49%,其中呼吸、心脏衰竭发生比其他脏器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1,7.786,30.102,25.526,15.630,4.046,22.941,18.801,P<0.05)。结论我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数量日趋增长,其中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较多,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并伴有多处脏器衰竭现象,因此应加强老年患者慢性病防治工作,为其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情况分析 死亡病例 疾病分类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新生儿破伤风死亡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1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7例(72.5%),死亡14例(27.4%)。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发病年龄<3天、首次出现痉挛时间<4天、痉挛发作频繁伴反复发绀、使用安定剂量偏小、肺炎、败血症的比例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年龄<3天、首次出现惊厥时间<4天、痉挛发作频繁伴反复发绀、使用安定剂量偏小、肺炎、败血症是影响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重症新生儿破伤风并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可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

  • 标签: 新生儿 破伤风 危险因素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住院死亡患者疾病谱变化及相关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5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住院死亡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73例死亡患者男性871人(68.42%),女性402人(31.58%),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44岁60人(4.71%),45-59岁170人(13.35%),60-74岁357人(28.04%),75-89岁611人(48.00%),>90岁75人(5.89%),平均年龄72.50±6.82岁;主要死于内科系统呼吸科269人(21.13%),肿瘤科234人(18.13%),神经内科228人(17.91%),心血管内科125人(9.82%)及消化科68人(5.34%);外科系统主要死于神经外科99人(7.78%)及普外科49人(3.85%)。全院患者死因构成前五位分别是肿瘤(480人,37.71%)、呼吸系统疾病(233人,18.3%)、心血管系统疾病(222人,17.44%)、神经系统相关疾病(138人,10.84%)及颅脑外伤(61人,4.79%),这五大类疾病占所有死亡的89.08%(P<0.05),结论住院死亡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老年(>60岁)患者为主,主要死于呼吸科、肿瘤科、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肿瘤、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颅脑外伤疾病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关注老年患者相关常见死亡疾病的研究意义重大。

  • 标签: 住院患者 死亡特点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增高的因素,并提出降低剖宫产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之间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500例,对其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病历进行分析,对产妇为何实施剖宫产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再制定相应降低剖宫产的措施。结果发生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胎儿因素;②产妇因素;③社会因素,并给予产妇加强预防干预的措施、加强心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有积极的意义。结论对产妇在产前加大相关知识水平宣传的力度,充分了解产妇的病情和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分娩前应对产妇是否符合剖宫产的指征进行控制,能减低剖宫产,但是需要产妇和医生的共同配合。

  • 标签: 剖宫产率 因素 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为SARS重症病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4月底收治的5例确诊非典的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病例均为男性,平均49岁,从发病到入院平均7.6d,从住院到确诊平均1.2d;从住院到死亡平均14.4d,从发病到死亡平均为22d。死亡病例粒细胞总数和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多数病人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降低(4/5),血红蛋白均呈进行性下降。死亡病人除已见报道的ALT、AST、LDH、CK升高及低钙血症外,GLU均明显高于正常而ALB均明显降低;大多数病人TP、PA等多项生化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而脱氧血红蛋白百分(HHb)明显上升,同时伴有低磷、低镁血症。结论SARS死亡病例多项实验室指标均会出现明显异常,动态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SARS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死亡病例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毒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死亡的37例尿毒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间段进行血液透析生存时间超过1年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事件17例,脑血管事件10例,严重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4例,多脏器衰竭1例;两组透析前肾小球滤过、LDL、Kt/V比较(P<0.05)。结论尿毒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主要为合并症、透析前肾小球滤过、LDL、Kt/V等,临床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监控,这有利于提高其生存

  • 标签: 尿毒症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死亡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祁阳县1993—2017年HIV/AIDS死亡情况,为完善病例管理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祁阳县1993-2017年HIV/AIDS死亡病例资料,进行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抗病毒治疗、死亡原因等分析。结果死亡病例中,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最多60.40%;职业以农民最多66.29%;发现方式以医疗机构最多52.25%,平均存活时间为4.61年,以小于6月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45.51%;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最多65.45%,抗病毒治疗与CD4检测逐年上升,平均为42.56%。结论祁阳县HIV/AIDS的发病与死亡已进入“高发病、高死亡”阶段,存在“三低一高”现象,应加强能力建设,推广开展HIV检测工作,加强病例管理,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 标签: HIV/AIDS 存活时间 晚发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DCA降低PIVAS药品破损。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静脉配置中心成立(2016年3月-12月)以来药品破损例数,对于破损例数居高不下的现状,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持续改善全流程质量控制1。结果针对不同破损情况逐条制定对策后,破损例数大幅下降,药品破损率由活动前的0.74‰降至0.12‰。结论PDCA循环对PIVAS的药品流程内破损干预效果明显,可降低药品破损例数。

  • 标签: PDCA PIVAS 药品 破损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