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凝治疗发型子痫前期孕妇解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接收并单纯运用硫酸镁治疗的50例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硫酸镁、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的5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临床疗效优于甲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硫酸镁、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早发型 子痫前期 治疗方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成人缓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糖尿病中的一种类型,该病出现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症状相似,在诊断与鉴别方面有着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病程的不断发展,LADA患者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衰弱速度明显高于T2DM患者,从而表现出了区别于T2DM的临床症状。此外,LADA的临床特点与出现于青少年时期的1型糖尿病(T1DM)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我国对于LAD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相关的报道较少。因此,文章主要针对LADA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成人缓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胎盘剥的临床表现。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期间收取的23例胎盘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分析后的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所有23例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子宫压迫疼痛69.57%、腰腹部疼痛65.22%、阴道流血56.52%、宫底升高和胎心音异常未52.17%、血性羊水39.13%、低血压8.70%、休克和DIC为4.35%,而无症状占总例数的17.39%;引发胎盘剥的原因诸多,其中最多为胎膜破(34.78%)和妊高症(13.04%);而产后发生子宫卒中1例(4.35%)是机械性因素引起;胎儿窘迫2例(8.70%);围产儿发生死亡2例是妊高症引发。结论胎膜破、妊高症是引发胎盘剥最常见的原因,而子宫压迫、腰腹部疼痛以及阴道流血是最典型的特征,只有增加对胎盘剥的认知度,才能应对临床上发生的各种危急情况,对减少因胎盘剥发生的不良后果的意义重大。

  • 标签: 胎盘早剥 临床表现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武清区中医医院5年间15例妊娠并发胎盘剥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系统的数据整理分析,探讨不典型胎盘剥的发病时间、诊断方法、病因及诱因、产科处理方法及围生期结果,总结胎盘剥产生的原因、诊治经验,总结有效的诊治及预防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方法查阅并收集武清区中医医院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5年间,发生胎盘剥的15例孕产妇的病历资料。结果1219例病人中不典型胎盘剥15例,发病率为产妇的1.23%。结论胎盘剥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故孕产妇应加强产前宣教,重视产前检查,提高孕期保健质量。积极去除各种诱因,可减少和预防胎盘剥的发生。

  • 标签: 胎盘早剥 病因 临床表现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剥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母婴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产前漏诊47例及产前确诊17例胎盘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剥发生率为36.17%,漏诊率为73.44%,胎膜破及催产素使用不当是不典型胎盘剥的主要发病诱因,胎心异常、早产及阴道流血是常见临床表现,胎盘剥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胎窘率明显升高。结论不典型胎盘剥发生率较高,病情隐匿,发病诱因不明确,症状不典型,轻型胎盘剥及后壁胎盘剥B超检出率低是漏诊的主要原因,应提高警惕,反复检查,动态观察,才能降低胎盘剥发生率及母婴病死率,减少孕产妇死亡。

  • 标签: 胎盘早剥 早期观察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胎盘剥的实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9月接收的胎盘剥产妇88例,运用掷骰子方式将产妇划分为参照组与实践组,各4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实践组则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在剖宫产发生率上,实践组要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很是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分娩率上,实践组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结局上,实践组要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由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胎盘剥产妇临床护理工作时,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应重视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获取良好的新生儿结局,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安全高效,便于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于推广。

  • 标签: 胎盘早剥 优质护理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剥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胎盘剥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胎盘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结果(1)妊娠结局剖宫产58例(69.05%),阴道分娩20例(23.8%)。发生产后出血6例(7.15%)。新生儿轻度窒息7例,重度窒息4例,死亡3例。(2)临床特征合并重度子痫前期42例(50%),轻度子痫前期16例(19.05%),妊娠期高血压19例(22.61%),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7例(8.34%)。阴道出血者32例,血性羊水者24例,腹痛腰痛者28例,其中板状腹者12例,休克9例,胎儿宫内窘迫7例。(3)危险因素平均发病年龄31.4±8.3岁。孕2O~24周3例,25~28周7例,29~32周26例,33~36周19例,≥37周29例,提示随着孕周增长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初产妇53例,经产妇31例。结论胎盘剥严重影响母婴生命安全,孕产妇年龄越大、孕周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等是胎盘剥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提早预防,改善母婴妊娠结局,提高母婴存活率。

  • 标签: 胎盘早剥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58例胎盘剥孕产妇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9例,分别给予常规性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剖腹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胎盘剥孕产妇实施合理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胎盘早剥 孕产妇 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胎盘剥急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方式及产妇的抢救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因胎盘剥而紧急行剖宫产术26例,总结分析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处理措施,对产妇的抢救治疗措施等。结果选择气管插管全麻21例,椎管内麻醉5例,其中2例因术中大出血而改为插管全麻;18例产妇术中出现大出血,10例进展为DIC,经予以充分扩容抗休克及相应成分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无1例产妇死亡。结论胎盘剥是产科严重的急症,气管插管全麻对产妇及胎儿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式,合理及时的成分输血可提高大出血产妇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胎盘早剥 剖宫产 麻醉 成分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胎盘剥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胎盘剥患者130例进行分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终止妊娠组采用立刻终止妊娠的方法治疗;硫酸镁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率。结果130例胎盘剥患者中,有40例有腹痛症状,45例阴道流血,23例伴随血性羊水。经治疗,硫酸镁组患者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和终止妊娠组无显著差异,P>0.05;硫酸镁组分娩孕周、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比终止妊娠组好,P<0.05;硫酸镁组新生儿死亡率显著比终止妊娠组低,P<0.05。结论胎盘剥的临床特点有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等,经保守治疗有有效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新生儿死亡,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胎盘早剥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胎膜破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胎膜破产妇1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循证护理。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之后,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胎膜破疾病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胎膜早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期待疗法对未足月胎膜破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09月收治的未足月胎膜破患者115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分组依据为患者破膜时孕周情况的不同;对观察组(59例)以及对照组(56例)患者临床全部选择期待疗法实施疾病治疗,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未足月胎膜破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结果在期待治疗时间方面,两组未足月胎膜破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出现宫内感染情况以及出现产褥感染情况方面,两组未足月胎膜破患者之间未凸显差异(P>0.05);在新生儿结局方面,两组未足月胎膜破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分娩方式方面,两组未足月胎膜破患者之间未凸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未足月胎膜破患者临床选择期待疗法实施疾病治疗,针对患者胎肺成熟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将出现围生期感染率有效降低,将出现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降低。

  • 标签: 期待疗法 未足月胎膜早破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剥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胎盘剥将这些患者分为胎盘剥组和无胎盘剥组,每组4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年龄、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胎盘剥组患者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胎盘剥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胎盘剥组患者产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胎盘剥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胎盘剥组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等发生率明显低于胎盘剥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剥严重威胁着胎儿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因此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及早期预防及诊断胎盘剥对胎儿及新生儿健康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胎盘早剥 新生儿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月胎膜破对产妇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7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1例足月胎膜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32例产妇为对照组,给予产妇阴道分泌物培养检查、离心处理及胎心监测处理。观察产妇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及免疫调节因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的乳杆菌属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对照组产妇的白介素2高于观察组产妇,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胎膜破可引发产妇感染率及新生儿感染率的增加。这一变化与产妇的阴道菌群失调有关。临床中应通过阴道菌群失调的预防,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率。

  • 标签: 足月胎膜早破 产妇感染 新生儿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服务在胎膜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92例胎膜破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循证护理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行循证护理。结果循证护理组产后感染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P<0.05);循证护理组产后出血量为366.5±85.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46.3±78.6ml(P<0.05);循证护理组第一、二、三产程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循证护理组自然分娩率为5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6%(P<0.05)。结论循证护理服务能够促进胎膜破患者产后感染率的降低,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产程时间,同时促进自然分娩率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妇产科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胎膜早破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妇胎膜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特征与临床治疗。方法按照有无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158例胎膜破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程延长、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并统计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感染以及围产儿死亡率等不良事件,同时针对观察组开展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延长、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感染以及围产儿死亡率等不良事件明显高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可导致母婴结局不良,临床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降低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发生率;一旦出现胎膜破,应积极干预并预防羊膜腔感染综合征。

  • 标签: 羊膜腔感染综合征 胎膜早破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未足月胎膜破宫缩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宫缩抑制剂的种类、治疗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总结。结果及结论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可改善母婴的预后。PPROM发生后应立即使用宫缩抑制剂。而不应等到有宫缩后才使用,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护母胎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时机终止妊娠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宫缩抑制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对胎盘剥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40例胎盘剥住院患者,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超声诊断,40例胎盘剥患者中,超声诊断出14例附着于宫体前壁,全部阳性,最终确诊为13例阳性;24例附着于宫体后壁,全部阳性,其中超声诊断出22例阳性;2例附着于宫体侧壁,全部为阳性。结论有效地采用超声诊断胎盘剥可以降低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其作为胎盘剥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 胎盘早剥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足月妊娠胎膜破孕妇不同时间引产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足月妊娠胎膜破且使用缩宫素引产孕妇21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同时间引产将孕妇分为四组,A组(破膜后≤6h缩宫素引产)56例、B组(破膜后7~12h缩宫素引产)54例、C组(破膜后13~24h缩宫素引产)53例、D组(破膜后>24h缩宫素引产)52例,比较引产效果。结果随着引产时间延长,顺产率、引产成功率和用药时宫颈Bishop评分逐渐降低,其中D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A、B、C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引产时间延长,剖宫产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用药至临产时间、破膜至分娩时间和产程时间逐渐增加,其中D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A、B、C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妊娠胎膜破孕妇的不同时间引产效果差异显著,其中破膜后24h内引产有助于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减少临产、分娩及其产程时间。

  • 标签: 足月妊娠 胎膜早破 引产 宫缩素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臀位单胎未足月胎膜破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60例臀位单胎未足月胎膜破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的60例头位单胎未足月胎膜破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终止妊娠的孕周及胎膜破发生的时间、早产率、妊娠结局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胎膜破时间为(33.8±2.3)孕周,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5.4±1.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膜破前有不规则宫缩21例(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例(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给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48h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使用宫缩抑制剂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羊水过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位妊娠合并胎膜破的早产儿、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发生率较高,能够增加剖宫产率,且新生儿预后较差,应积极预防处理。

  • 标签: 臀位妊娠 未足月胎膜早破 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