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菌株引起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的226株常见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26株受试菌对氟胞嘧啶100%敏感,MIC90为≤0.125-0.5μg/ml;168株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MIC90分别为32μg/ml、1μg/ml和1μg/ml,敏感率分别为90.5%(S88.1%+SDD2.4%)、92.3%(S87.5%+SDD4.8%)和91.7%;31株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96.8%(S93.6%+SDD3.2%)、93.5%(S83.9%+SDD9.6%)和100%;16株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11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1.8%(S18.2%+SDD63.6%)和72.8%(S36.4%+SDD36.4%),而对两性霉素B100%敏感。在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中有3.2%~27.2%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耐药。结论: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

  • 标签: 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体外敏感性 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常见致病真菌菌种及治疗结果,为真菌性眼内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72例真菌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发病原因、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结果72例患者中,涂片或病理活检及培养均真菌阳性者25例,单纯真菌培养阳性者30例,单纯病理活检阳性者17例。培养阳性的72例中烟曲霉菌感染者20例,腹孢镰刀菌感染者15例,毛霉菌感染者13例,木贼镰刀菌感染者24例。16例行眼球摘除术;3例拒绝行眼球摘除术出院;29例眼内炎症缓解后出院;24例病情稳定后行硅油填充及取出术,术后视力光感。结论真菌性眼内炎发病隐匿,进展缓慢,非常容易被忽视并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和合理的检查对其诊断有着重要的帮助。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高治愈率和保存视功能。

  • 标签: 真菌性眼内炎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耳真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外耳真菌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25)接受局部治疗为主,对照组(n=25)接受全身抗真菌药物+抗生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控制率。结果规定疗程之后,两组治愈率均达98.9%以上;半年之内观察组的复发控制率为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结论局部治疗外耳真菌病,可以提高复发控制率,减少抗生素使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外耳真菌病 病原菌
  • 简介:摘要肺部感染是发生于肺实质的一种炎性疾病,多因细菌感染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是致使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病的常见表现是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早期可有咳嗽、发热、胸痛等出现,发生后,需对感染细菌进行明确,并及时展开干预。真菌是老年肺部感染的主要细菌之一,感染受多个因素影响,本文基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情况,对近年来真菌感染老年肺部的一些危险因素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肺部感染 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老年患者共92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特异性抗真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伏立康唑抢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死亡率、APACHEⅡ分值及MOD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APACHEⅡ分值及MODS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特异性抗真菌治疗,伏立康唑抢先治疗可显著改善肺部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APACHEⅡ分值及MODS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ICU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 治疗总有效率 APACHEⅡ分值 MODS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本院于2016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病史材料、临床病症、易感原因和治疗方案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结论针对呼吸内科肺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效控制,重视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常见基础疾病及病原菌。同时科学合理的休息与饮食,防止病情的恶化。

  • 标签: 呼吸内科 真菌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情况,总结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中,8例(9.5%)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在治疗后,8例患者中痊愈5例(62.5%),显效2例(25.0%),有效1例(12.5%),无效0例(0.0%),治疗总有效率87.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诊断采用病史依据、放射检查、病原菌检查等方法明确诊断,重症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轻症患者使用氟康唑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肺部真菌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真菌性阴道炎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接诊妇科疾病患者180例,其中真菌性阴道炎患者46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n=23)与对照组(n=23)。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91.29%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后73.91%的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真菌性阴道炎病症,减少患者炎症复发率,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真菌性阴道炎 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菌种分布、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3年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并进行跟踪调查,对相应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年内共发生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205例,其感染发生率按年份统计分别为0.28%、0.34%和0.39%,居医院内同期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占58.53%,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皆表明,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常见易感因素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以及侵袭性操作等.结论: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念珠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积极控制易感因素是降低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早诊、早治是预防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下呼吸道真菌感染 医院内感染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4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it螺旋CT对该48例患者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感染率为57.6%。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26例;局限性病灶1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中叶9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5例。病灶结节影6例,单发类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2例,小片状融合实变影10例,网结状影7例,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7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病变范围广;以斑片状或大片实变影、结节影常见。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肺部感染 螺旋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在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角膜植片透明率、术后复发率以及角膜植片排斥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100%,对患者随访观察2年,所有植片均透明,视力矫正从0.1升高至0.2-0.6,无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0.00%。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感染,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角膜溃疡 深板层角膜移植 应用价值 复发率
  • 简介:艾滋病患者由于存在免疫缺陷而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随着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并发各种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通过重建机体免疫功能而降低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风险。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艾滋病 诊断
  • 简介:摘要蒽环类药物在肿瘤的防治方案中应用率较高,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心脏毒性,故导致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但若能清楚其临床特征,并加以药物干预,那么将有助于减轻心脏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本文从蒽环类药物产生心脏毒性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药物干预手段方面入手,阐述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与药物研究进展。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防治措施 药物干预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药研究的深入及制药技术发展,新药物不断出现应用,同时各类药物联用情况增加,使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临床发生率增高,DILI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对DIL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相关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和护理措施。方法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6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106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53例;对这106例患者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本次患者的真菌感染情况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从真菌感染情况来看,ICU重症患者中合并有真菌感染的患者占39.62%,真菌感染中,主要的菌类有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3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4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重症肺炎患者感染合并真菌感染的概率比较高,真菌感染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后,能够显著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ICU重症肺炎 真菌感染 临床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采用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肺部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伪热带念珠菌为主,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达91.49%、对照组为3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减少易感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氟康唑治疗效果显著。及时治疗是减少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为时间区间,选择46例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另外选择46例呼吸内科病房内未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念珠菌属为患者主要感染真菌类型,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真菌;研究组中男性、年龄≥60岁、抗生素连用≥2种、有创伤性操作、机械通气患者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为造成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真菌,男性、年龄≥60岁、抗生素连用≥2种、有创伤性操作、机械通气为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抽取ICU住院的未真菌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扩张病程、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等均为支气管扩张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来说,必须强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院内感染风险的发生率,促进其自身免疫力的提高,预防肺部真菌感染。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分析。方法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采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雾化吸入,观察口腔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48例患者中41例口腔真菌感染痊愈,无复发,也没有发生其他系统的真菌感染,痊愈率为85.4%。2例停药1周后,口腔内再次出现了白斑、白点,重复治疗有效;4例口腔白斑、白点消失,但痰涂片仍有真菌孢子及菌丝;1例住院时已发现有口腔真菌感染及真菌性肺炎,由于病情危重,住院12d后死亡。结论合理的口腔护理可促进口腔真菌感染愈合,有效减少了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时的控制了口腔真菌感染对重型肝炎患者的威胁,值得临床上应用。

  • 标签: 重型肝炎 口腔真菌感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