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应用于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对象,同期选择非感染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PCT、WBC(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PCT、WBC、CRP等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的PCT、WBC、CRP等水平,与该组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应用于抗感染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能对患者感染严重程度予以充分反映,且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及监测感染情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动态监测 抗感染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的病患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对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点展开探讨分析。结果药师可根据患者及临床的实际状态与需求来决定抗菌药指征使用的必要性、抗感染治疗策略制定的必要性、重点关注病原学检测与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监测、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等作为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点。结论患者通过在临床药师介入参与抗感染治疗后,接受临床药师针对性的用药监护策略,可有效避免患者在用药方面上的错误,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感染治疗 药学监护切入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联合中药参芪定喘汤加减在成年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成年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抽签方式分为2组,每组各均38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抗感染药物治疗,联合组给予抗感染药物+中药参芪定喘汤加减方式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变化,并评价其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9.5%)较对照组(68.4%)高,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给予成年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抗感染药物联合中药参芪定喘汤加减治疗效果确切,利于减轻哮喘症状,安全性高。

  • 标签: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成年人 抗感染药物 中药参芪定喘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接收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 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各项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7.77%显著高于对照组 82.22%,且 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用力肺活量( FVC)、第 1秒用力呼吸容积( FEV1)、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6)、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等指标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 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用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其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常规抗感染治疗 重症肺部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分析组进行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无需采用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分析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分析价值(P<0.05)。结论表明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及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而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手术治疗 术后 抗感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入组我院5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实验组的28例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纳入对照组的28例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获得了明显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较为确切。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手术 术后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2016年1-6月56例出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采用Excel表对患者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情况、转院、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等方面进行汇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1%,以静脉滴注为主(96.6%),联合用药率为25.2%。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9.2%、37.9%和18.6%;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的用药频次分别居前3位。联合用药集中在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不足3%。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给药频次、溶媒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 标签: 儿科下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1日~2017年4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将66例患者按照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差异分为2组,33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莫西沙星片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观察组)。将两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94%)、细菌清除率(81.82%)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90.91%、75.76%)数据相近(P>0.05)。结论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方面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并医院感染患者420例,分析此次检测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分离病原菌583株,革兰阴性菌占59.52%,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革兰阳性菌占28.9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真菌占11.4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性较低;鲍曼氏不动杆菌对氨曲南耐药性较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头孢替坦耐药性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性较低。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多见革兰阴性菌,存在较为严重的耐药性。因此临床需密切监测细菌耐药性,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性。

  • 标签: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抗菌药物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阑尾炎术后感染预防中给予喹诺酮类药物与细化护理相结合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8例慢性阑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喹诺酮类药物预防术后感染,实验组采用喹诺酮类药物与细化护理相结合方法预防术后感染。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有2例,感染率为5.1%。而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有6例,感染率为15.3%。另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7±0.9)分,而对照组仅有(89.2±1.4)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阑尾炎术后感染预防中给予喹诺酮类药物与细化护理相结合方法效果显著,不但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慢性阑尾炎 感染 细化护理 喹诺酮类药物
  • 简介:摘要蒽环类药物在肿瘤的防治方案中应用率较高,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心脏毒性,故导致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但若能清楚其临床特征,并加以药物干预,那么将有助于减轻心脏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本文从蒽环类药物产生心脏毒性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药物干预手段方面入手,阐述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与药物研究进展。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防治措施 药物干预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药研究的深入及制药技术发展,新药物不断出现应用,同时各类药物联用情况增加,使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临床发生率增高,DILI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对DIL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相关药物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性肺炎的患病率有所下降,而支原体和病毒感染所占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多以消除炎症、清除致病菌为目的,所以常规治疗中仍以抗生素及序贯治疗为主;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在改善肺循环、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尽早进行微波或电超导与药物综合辅助治疗,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促使患儿早日康复有效办法。本文就小儿肺炎的药物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小儿肺炎 药物治疗 抗生素 中药 辅助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感染措施。方法将100例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做出预防感染措施。结果60岁以上,手术时间3小时以上,BMI24kg/m2以上、手术切口Ⅱ类、Ⅲ类以及伴有糖尿病的男性患者为急诊外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外科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切口感染相关高危因素,并给予高危患者及时有效预防感染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及预后。

  • 标签: 急诊外科 切口感染 高危因素 预防感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300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用药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多为二重感染、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以及全身或局部浮肿、白细胞降低、乏力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不良反应需高度重视,及时干预处理。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其他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中选择94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7例,对照组为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38%与对照组4.2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栓治疗中选择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且增加药物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脑血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大,高血压的发病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报告显示高血压患者超过3.3亿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积极的预防与治疗意义重大。目前,高血压常用药物分为五大类,主要包括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另外一些生物制剂也被临床证实有调节血压异常的作用,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诊断、治疗后,受损肝脏均获得一定修复,疗效较满意。结论对药物性肝病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获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药物多数是通过口服方式给药,药物在口服后需要经过吸收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在该过程中药物能否被肠胃所吸收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临床联合用药越来越普遍,多种药物之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会影响药物的药动学特征。基于此研究转运体介导的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药物的吸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近些年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转运体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患者的感染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行有效改善。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所收取的165例呼吸内科感染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受的感染因素主要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呼吸道侵袭性操作的感染、患者自身因素、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等有关。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受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行改善,有利于帮助病患预防和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使得身体得到快速恢复,从而有效提升防治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医院感染 因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