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超声研究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功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房颤患者共65例作为观察组,以门诊正常体检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评分均使用心超室制定的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观察两组患者的评分、同期血浆脑钠肽(BNP)、纽约心功能分级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要高,P<0.05;随着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也呈现上升趋势,心功能Ⅰ-Ⅳ级的心力衰竭指数分别为1.48±0.91、2.52±1.07、3.67±1.20、4.83±1.23;血浆BNP的高度和纽约心功能分级与心力衰竭超声指数相关,同期下两者与LVEF相关,但相关的程度和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与BSP、纽约心功能分级相比,相关性较小。结论使用超声研究慢性房颤患者心功能时,心力衰竭超声指数相较于LVEF来说较为准确。

  • 标签: 慢性房颤 心功能 超声研究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
  • 简介:摘要分析18例肺癌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房颤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吸烟史、术前合并其他心肺疾患、术后疼痛、缺氧、手术方式等因素有关,通过对患者术前做好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评估,术后加强心电监护,病情观察及疼痛、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等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是预防及治疗术后房颤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心律失常 房颤 肺癌 开胸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临床路径进行分组;观察组47例,采取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包括临床路径培训、临床路径表制订、临床路径实施;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问卷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健康知识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心理疏导、病情监测指导、康复知识指导的满意度均大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对于促进康复、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总费用均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房颤射频消融术 临床路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的100例冠心病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来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使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坩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持续时间和频率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一年后,观察组左心房平均内径是(33.17+1.15)mm,对照组是(36.12+1.06)mm,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中接受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突出,能够降低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提升转复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安全可靠,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心房颤动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心房颤动(房颤)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处理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6例高龄房颤急性发作期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28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房颤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房颤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房颤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而对房颤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房颤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房颤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房颤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龄 心房颤动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胺碘酮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55例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心脏超声表现。结果研究组二尖瓣返流(MR)发生率为52.7%,高于对照组的8.3%(P<0.05);研究组患者的收缩期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比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E/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右房上下径(Rad)、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PAF患者心脏超声表现为左房内径、E/A及室间隔厚度增大,且MR发生几率高,应加以重视。

  • 标签: 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 心脏超声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02~2016.01)期间,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的60例无心脏疾病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对其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比2组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发作及患者的左房内径、年龄及各时段房颤维持时间具有密切关联。结论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具有操作便捷,重复性佳等优势,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并应用。

  • 标签: 阵发性 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房颤动态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诊断的结果。方法选择100例房颤患者进行研究,对上述患者均采用房颤动态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检查,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出单纯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为67例,房颤伴房扑的患者为1例,房颤伴频发室性早博的患者为26例,而房颤伴交接性逸搏的患者为6例。心电散点图诊断单纯扇形的患者为70例,扇形伴有格子行的患者为8例,扇形伴平行x、y轴的线状图形的患者为20例,而扇形伴曲尺形的患者为2例。结论心电散点图和动态心电图都是用于诊断房颤的有效方式,需要二者联合使用,才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房颤动态心电图 心电散点图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析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效果。方法选取6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均是本医院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实验组和参考组,分别为33例和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抗凝治疗,而实验组基于此添加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参考组采用华法林和常规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抗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抗凝功能差不多(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抗凝功能指标均明显比参考组更优,且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分别为9.09%和31.2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行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存在显著的效果,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率和抗凝功能,减小患者脑栓塞以及脑卒中等概率,还能够减小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阿司匹林 非瓣膜性房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西地兰联合异搏定治疗冠心病快速房颤伴急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快速房颤合并心衰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静脉注射西地兰和异搏定,同时对照组80例使用西地兰静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变化,心率变化和左室射血数值。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静脉用药10~20min内胸闷、心悸等症状明显减轻,心室率明显减慢(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心室率降低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都得到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西地兰联合异搏定静脉使用快速房颤并心衰治疗可以快速减轻患者症状,减慢心室率,又能很快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和心功能,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西地兰 异搏定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结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衰合并房颤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予以对照组卡维地洛治疗,予以研究组稳心颗粒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静息心室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静息心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结合卡维地洛在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室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稳心颗粒 慢性心衰 卡维地洛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救治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57例,做为研究对象,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这57例患者随机分配两组,命名为A、B。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其他心律失常情况无明显差异,长R-R间期多在夜间发生,考虑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但R-R间期的长短情况不能准确反应房室传导,但能反应f波隐匿传导。结论在进行心房颤动诊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中,需要将患者白天活动时的心室率、24h平均心室率和临床症状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客观分析。准确判断心房颤动是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甲状腺功能衰退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的具体影响,本文抽取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浆中的THS水平将其分别分为A(TSH<0.55mIU/L)、B(0.55mIU/L<TSH<4.78mIU/L)和(TSH>4.78mIU/L)三组,其中A组患者24例,B组患者402例,C组患者42例。观察三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试验组检查结果以及房颤发生概率。结果显示46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共有37例患者发生房颤现象,占比为7.9%,其中A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为16.7%,B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为6.2%,在三组患者中发生房颤的概率最低(P<0.05),C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为19.0%,在三组患者中发生房颤的概率最高(P<0.05)。这说明甲状腺功能衰退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房颤发生概率进行评估。

  • 标签: 甲状腺功能 稳定性心绞痛 房颤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90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行瓣膜置换及房颤的双极射频消融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相应手术,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为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术后住院期间患者的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2.0%。结论对于心脏病变合并房颤的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上要注意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后通过对患者心功能的支持、术后人工瓣膜抗凝治疗的指导及肺部呼吸功能的护理是该手术术后护理的关键。

  • 标签: 瓣膜置换 心房纤颤 双极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1月)搜集的70例心房颤动患者患者一般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35例,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心房颤动患者的满意率(满意、一般、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急性胃扩张、胸壁血肿、肺静脉狭窄)。结果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价值较高。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华法林治疗慢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以及与标准剂量强度进行效果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选择抗凝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阿司匹林组抗凝强度2.0~3.0.;第二组华法林I组抗凝强度1.6~2.5;第三组华法林II组抗凝强度2.6~3.0。观察、记录患者INR达标时华法林剂量、INR值、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阿司匹林组4例发生脑卒中,华法林I组华法林II组分别为2例、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出血3例,发生率为10%,华法林I组、华法林II组出血分别为2例、4例。华法林I组、华法林I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法林是首选的抗凝药物,应用华法林时应定期监测INR,根据INR值调整用药剂量,权衡利弊采取个体化用药原则。

  • 标签: 低强度华法林 阿司匹林 心房颤动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结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衰合并房颤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予以对照组卡维地洛治疗,予以研究组稳心颗粒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静息心室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静息心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结合卡维地洛在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室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稳心颗粒 慢性心衰 卡维地洛 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