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3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n=15)和治疗组(n=15),分别给予消化内科常规治疗和消化内科常规治疗+替普瑞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对照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77.27%,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住院时间、疾病复发率分别为(7.05±1.25)d、2.27%,均低于对照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P<0.05)。结论在常规消化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口服替普瑞酮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胃炎指的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作为主要表现特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中非常多见,病程时间比较缓慢,患者大部分伴随异型增生以及肠上皮化生,病变组织不容易恢复到正常水平。中医学中将慢性萎缩胃炎疾病归纳为胃痞、呃逆以及胃脘痛的范畴,正常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患慢性萎缩胃炎的几率处于25%到50%之间,通常认为慢性萎缩胃炎疾病属于胃癌的前期病变,但是也有人认为慢性萎缩胃炎疾病属于胃癌潜伏因素,所以在国外内临床界获得了高度的重视。现在西医还没有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理想方法,采取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胃炎,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胃镜和病理检测证实,中医治疗慢性萎缩胃炎可以有效阻断并且逆转癌变。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表现,根据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然后将问题全部的解决,对于治疗这种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损耗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对于我国人民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方法为了能够提供更加重要的解决方案,制定了有效的医学研究方案,首先就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将患者分成两个组,一个组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另一个组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上加上有效的药物辅助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个组的患者情况。结果与结论根据两个组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常规治疗上加上有效的药物辅助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患者 消化内科
  • 简介:目的对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对慢性萎缩胃炎患者60例开展分析报道,为患者使用参芪蒲丹汤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病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共有20例患者被治愈,18例患者治疗显效,20例患者治疗有效,有2例无效的病例,临床中的治疗有效率是96.7%;全部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均得到了改善,患者的粘膜萎缩和炎程度得到了改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临床中治疗前后差异性比较大(P<0.05)。结论慢性萎缩胃炎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 参芪蒲丹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饮食护理在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70例确诊为慢性萎缩胃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饮食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饮食护理能有效提高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饮食 护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临床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用于慢性萎缩胃炎的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5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检查、临床病理检查,对病理学结果以及内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95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通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的为75例,诊断符合率为78.94%;其中15例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呈现白相以及变薄,通过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胃炎的为11例,占73.33%;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的为40例,其中30例通过临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胃炎,占75.00%;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的为24例,其中23例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胃炎,占95.8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胃炎临床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等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临床联合采用病理诊断、内镜检查可促进慢性萎缩胃炎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临床病理诊断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慢性萎缩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2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以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为分组指标,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患者接受了中医治疗,56例患者接受了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36人,明显多于对照组显效患者20人,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6%,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3.2%,两组患者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时,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减轻,治疗有效率更高。

  • 标签: 中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采用消化内科方式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进入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103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51例患者,给予其常规治疗,实验组中52例患者,给予其常规治疗+消化内科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为34例,其总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例数为49例,总有效率高达94.2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比对照组高,且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在对照组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有5例,发生率为9.80%;而实验组中患者发生恶心的情况有1例,发生率为1.9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实验组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展开常规给药+消化内科治疗,提高慢性萎缩胃炎治疗有效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的相关。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门诊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1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计算病理检查与临床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内镜检查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中126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7.5%。其中胃黏膜固有腺体不同程度萎缩,表现腺体变小,囊扩张、减少甚至消失者为17例,固有膜内弥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伴有淋巴滤泡形成者为54例,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为55例。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依次为85.0%、84.4%、91.7%,内镜检查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密切相关。临床上将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参芪健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温胃舒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参芪健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胃刺痛、倦怠乏力、胃脘胀满以及食少纳呆等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刺痛、倦怠乏力、胃脘胀满以及食少纳呆等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上述临床症状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健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胃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参芪健胃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胃炎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慢性萎缩胃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进展实施针对治疗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结果观察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胃炎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其同样是癌前病变,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临床对慢性萎缩胃炎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而近几年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中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在慢性萎缩胃炎血瘀证型的治疗中,治疗效果极为理想。本文简单的从慢性萎缩胃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证型、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对近几年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慢性萎缩胃炎血瘀证上的治疗进展。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血瘀证 中医药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改进对患者治疗。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消化内科中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9)与观察组(n=29),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普瑞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并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采用替普瑞酮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良好,应当在临床治疗中加以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胃炎中胃黏膜萎缩程度及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方法慢性萎缩胃炎患者330例,采用胃镜病理检测判断胃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采用14C呼气试验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在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4.1%,不同萎缩程度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有无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胃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胃黏膜萎缩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于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的影响不明显。

  • 标签: 胃炎 萎缩性 肠上皮化生 上皮内瘤变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之间门诊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用维霉素、果胶铋,治疗组用维霉素、果胶铋,并加益气健脾、活血行瘀的中药治疗,三个疗程之后,对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胃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74%,两组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慢性萎缩胃炎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优于单一的西医治疗。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行中医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24例为参照组,而接受中医治疗的24例则为治疗组,用药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中医症状积分等,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参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16/2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2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接受治疗后,治疗组大便稀溏症状、胃脘痛症状、纳呆少食症状、痞满不适症状、气短懒言症状及嗳气反酸症状等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慢性萎缩胃炎的患者,若其疾病类型是脾胃虚寒型,建议以中医方案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缓解,在提升其临床效果的基础上,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等评分,进而改善预后,应用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药物治疗 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症状 中医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在慢性萎缩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30)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各项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可有效提高慢性萎缩胃炎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具有积极作用,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安全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 加味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半夏泻心汤加味对慢性萎缩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76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胃炎的治疗中,可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加味 慢性萎缩性胃炎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72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其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开展加味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分析其幽门螺杆菌转阴概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候积分比较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候积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其幽门螺杆菌转阴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常规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加味半夏泻心汤 症候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康舒宁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患有慢性萎缩胃炎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4例。采用常规西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胃康舒宁方与西药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消化道症状、头晕、失眠、皮疹和荨麻疹等,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采用中药组方胃康舒宁方和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萎缩胃炎,具有见效快、治愈后不易复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康舒宁方 西药 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