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之间接受整形美容手术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SAS、SDS两组自量评分表所得分数并未见明显区别,而在系统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表所得评分出现明显差异,干预组患者不良情绪明显更少。结论为整形美容手术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整形美容手术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正畸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其在整个治疗中的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口腔正畸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焦虑和抑郁评分等数据,探讨在麻醉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上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行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收集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术后SA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53.27±4.73分,对照组术前51.77±6.35分,(t=1.038,P>0.05);观察组术后24h37.47±5.37分,对照组术后24h43.83±5.07分,(t=-4.722,P<0.05)。术前、术后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53.23±5.42分,对照组术前54.53±5.86分,(t=-0.891,P>0.05);观察组术后24h37.43±5.35分,对照组术后24h40.47±4.95分,(t=-2.279,P<0.05)结论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 麻醉前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之间收治的整形美容科接受整形美容手术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SAS、SDS两组自量评分表所得分数并未见明显区别,而在系统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表所得评分出现明显差异,干预组患者不良情绪明显更少。结论为整形美容手术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整形美容手术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名,护理人员将100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取最为传统的简单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后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SAS评分(41.54±2.53)、SDS评分(44.13±2.2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子宫肌瘤的SAS评分(59.32±2.05)、SDS评分(56.42±2.37),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3.75±2.63)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2.59±2.53)。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临床治疗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木僵状态是精神科常见的病态表现之一,由于高度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病人处于不言、不动、不食、生活不能自理状态,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临床上我们体会到,对这类病人不仅要做好生活护理,还要将心理护理贯串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如护理不当,将给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很大的影响。

  • 标签: 木僵病人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术后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以及疼痛情况造成的影响。方法在来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中选取30例患者进行实验,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为患者的选取时间。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未实施心理护理的15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施心理护理的1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2组术后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两组间数据差异较大,且p<0.05;对比术后两组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服务态度、护理主动性以及护患沟通能力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术后骨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护患之间友好关系。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折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临床中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方法在我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任意选取2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例和12例。实验组每日除了常规护理还要对病人进行心理调控,人文关怀;对照护理组只需给予日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程度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为85.43%,而对照护理组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为71.45%,实验组对护理人员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6周后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影响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因素。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80例不同程度的脑性瘫痪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掌握病情、沟通、心理行为等干预措施,连续3个月。结果给予脑性瘫痪患儿心理护理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8%,其中30例效果显著,显效率为37.5%,45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过分紧张、恐惧、悲伤及忧郁情绪。

  • 标签: 护理 脑性瘫痪专病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心理干预对自尊水平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处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SES(自尊量表)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半年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ES分数为(23.25±3.09)分,对照组患者的SES分数为(21.20±3.95)分,明显观察组患者的SES分数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阶段使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自尊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干预 自尊水平 心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面部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面部烧伤患者中选择66例进行调查分析,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心理护理,各33例。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结果对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提示观察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有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则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面部烧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面部烧伤 心理护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了解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为医务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通过有计划的与家长进行谈话,观察及了解家长心理变化及家庭情况,总结父母心理变化特点。提示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运用护理心理学帮助家长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及早的积极参与配合,有利于患儿整个的康复治疗过程。以此总结出脑性瘫痪患儿家长需要深入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家长心理负担,减轻家长悲观心理,有助于尽早接受现实,积极面对。

  • 标签: 脑性瘫痪 家长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重肝患者有何影响。方法在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选取48例重型肝炎患者,所用患者进行血浆置换112次,观察患者前后心理变化。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对比其心理抑郁及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正常率(75%)比对照组患者的正常率(45%)高,差异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合理的分析深井内科患者住院治疗的心理状态和情况。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的进行情绪变化的分析,采用焦虑评价分析,抑郁自评标准对比分析的方法,准确的判断患者的心理状况水平,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分析效果,准确的分析观察随访的效果。结果100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伴有焦虑问题,占78%,35例患者伴有抑郁情绪,占总比例的35%,干预前的患者SAS和SDS评分标准为75分和80分左右,经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后,患者的SAS、SDS实际的评价分析标准为55分和58分。准确的分析心理干预后,患者实际的干预效果优于干预前的情况。结论神经内科的患者往往伴有多种情况的焦虑和抑郁问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及时改善患者的各类不良情绪问题,临床价值水平较为显著,是值得有效的推广应用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患者心理 住院
  • 简介:摘要随着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引入与和谐社区概念的提出,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社区的研究开始逐渐升温,主要集中在社区的精髓———社区心理意识的研究之上,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心理卫生服务。文章从社区心理意识的概念与内涵、社区心理意识形态与影响因素等多方面介绍研究成果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社区心理意识;社区归属感;社区情感

  • 标签: 社区心理意识 社区归属感 社区情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在消化内科患者心理状况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及抑郁情况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舒适度和满意度分别为95.00%和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况,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且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心理干预 消化内科 焦虑 抑郁 舒适度
  • 简介:摘要本案例报告中的兰兰是一个即幸运又幸福的女孩。她是一个被领养到福建的幸运孩子。领养她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因为本家庭三个都是男孩,那时一个月的小兰兰就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了。目的是作为家里的领养媳。当兰兰上初中三年级的时候,一次去同学家玩,同学的妈妈很不客气的将事实告诉了原本学习优秀的她。晴天霹雳的信息从天而降,从那以后她那颗好强的心,就无依无靠了,她不敢接受这个现实。因为她的三哥自由恋爱这年结婚了,对她的打击非常的大。从此她变得自卑、独来独往、学习成绩下降、忧郁、性格内项了,便有不好的行为出现不与家人打招呼自己出门几天后才回来,家人找不到她、先后有过三次分别用药物和煤气自杀手段轻生,家人发现的早,自杀未成功。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到心理有问题,自己有抑郁症的倾向,在家人的劝说下来找咨询师。

  • 标签: 心理治疗 激励治疗 家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科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急诊科于2015年12月到2017年1月接收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精神情况以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惧等8项情绪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精神病性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的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并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总体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共接收68例艾滋病患者为对象。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环境适应,独立程度,精神状态和信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艾滋病 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行为干预对防止酒依赖者复饮的疗效。方法采用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定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结果研究组在除问题解决维度外,FAD其他各维度得分和SAS与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消除酒依赖患者发病的心理因素,降低复发率,提高酒依赖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酒精依赖 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