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广泛参与在机体皮肤发育中,主要是在表皮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毛囊发育中,能够对p63基因表达起到直接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表皮分化。在皮肤再生和创面愈合中miRNA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则关于miRNA合成及其在皮肤发育再生和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探讨。

  • 标签: 皮肤发育再生 创面愈合 微小RN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4例备孕及不孕患者超声监测排卵52个周期,对其卵泡的发育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进行观察,进一步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行排卵监测34人,52周期,其中自然周期49周期,药物周期3周期。结果监测52个周期有10个周期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19.23%。其中自然周期31例,有排卵周期24例共42周期,有9例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21.42%。子宫内膜平均厚度(10.02±2.147)mm,卵泡排出时平均大小(19±1.589)mm。药物周期3例,克罗米酚促排卵周期2例,子宫内膜厚度(8±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7.75±0.3536)mm;来曲唑促排卵周期1例,子宫内膜厚度(10±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8.5±0.3536)mm;该例成功妊娠。结论超声监测排卵能直观观察卵泡及内膜生长情况、在自然周期及药物周期均能为排卵监测提供良好的形态学支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排卵监测 自然周期 药物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道出血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3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行全方位、综合性的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饮食、心理等一系列内科护理对策后,临床疗效显著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10例,好转出院5例,转外科治疗2例,无死亡情况,对照组组患者治愈7例,好转出院5例,转外科治疗4例,1例死亡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全方位综合性的护理,有利于疾病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可继续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患者护理 综合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2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后发现一共有62例患者患上了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患者患上了滤泡癌,还有10例患者为髓样癌的患者,并且经过螺旋CT的方式进行检测后的检出率99.02相比于经过病理诊断进行检测的检出率100%,两种检测方式的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类型中,乳头状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为了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医护人员需要使用螺旋CT和病理诊断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4例在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治疗对象,按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每组各17例,其中保守治疗组实施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组采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治愈率。结果在我院收治的作为临床研究治疗对象的34例患者中,保守治疗组治愈14例,治愈率为82.35%,手术治疗组治愈15例,治愈率为88.24%。结论在进行治疗时,不论对肠瘘者行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效果相当,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选择,肠瘘患者要及早识别,并尽量做到提早入院,进行相关的治疗,临床效果好且能减少住院诊治时长,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 标签: 胃肠手术 肠瘘 临床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并观察B超对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PMTC患者共24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颈对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观察B超对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情况。结果240例患者中,共72例出现中央淋巴结转移,占3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包膜侵犯为PTMC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超诊断为侧颈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素。B超诊断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56%和83.33%。结论针对中央区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应提前进行临床干预,高分辨B超对预测PTMC的颈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侧颈淋巴结转移高危患者需进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超 诊断 颈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34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损伤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五级的病例是最少的,每个等级都会有一些病例,有些事单纯的胰腺损伤,有些是合并其他器官损伤。胰腺位于腹膜后,解剖部位深而隐蔽,临床上胰腺损伤很少见,胰腺损伤仅仅只占了腹部外伤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六之间。但是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出现交通事故的频率也增大了,这就使得胰腺损伤的发生率上升了很多。胰腺本身特殊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给胰腺损伤手术带来了一些难度,也就延误了胰腺损伤的治疗。

  • 标签: 胰腺损伤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对1例血清学血型鉴定困难的患者进行ABO基因分型,分析引起血型鉴定困难的原因及其突变基因。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全自动血型鉴定系统,对该例患者进行血清学血型鉴定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结合Sanger测序及PCR产物克隆的方法,分析该患者及其父母ABO基因的增强子、启动子、第1~7外显子区及其侧翼序列,寻找变异位点。结果:该例患者的血清学正定型为ABweak,ABO基因外显子分型结果为A102/B101,其B等位基因增强子CBF/NF-Y微卫星区比正常的4个43bp串联多了一个串联,B等位基因启动子缺少-35~-18的18bp序列。结论:该患者B等位基因调控区内的变异很可能是引起其B抗原弱表达的原因。

  • 标签: ABO血型 疑难血型 调控区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甲状腺微小癌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超声是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在人类日常生活当中是十分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在灰阶超声的图像特征使超声检查具有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为PTMC的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就PTMC的超声诊断现状与进展进行评述。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60岁以后首发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使用精神药物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规范应用精神科药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看我院病案室的出院登记本记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精神科出院病历4234进行筛选,从中选出60岁以后(包括60岁)首发,诊断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病历34本为样本病历(8.03‰)。对每本病历的用药名称、药物剂量逐项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男27例,女7例。年龄60-78岁。平均64.6岁。临床分型躁狂发作16例,抑郁发作14例,躁狂抑郁发作4例。治疗过程药物治疗28例,无抽搐电休克(ECT)治疗6例。转归治愈23例,显进4例,好转3例,无改善4例。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药米氮平、氟西汀、舍曲林。抗躁狂药碳酸锂缓释片,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维思通,其它;氯硝西泮、佳乐定。合并用药29例(85.2%),单一用药5例(14.8%)。结论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首次住院躁狂抑郁发作精神病人当中。精神科用药情况,大多数都采取合并用药(29例)占85.2%),药物剂量较常规治疗剂量低,说明老年精神病人的药物治疗,不管何种药物治疗,应以低剂量为主。

  • 标签: 60岁首发 躁狂抑郁发作发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常妊振大出血的形成原因以及临床急救和护理的方法进行相关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急救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全面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抢救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34例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23例,非手术治疗11例。19例患者进行了剖宫产,8例患者流产。34名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d至20d不等,平均(14.3±5.3)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的急救与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与胎儿结局,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异常妊娠大出血 急救措施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异位妊娠诊断中阴道B超与腹部B超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腹腔镜检查与清宫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术前均行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式异位妊娠检出率、超声分型。结果阴道B超异位妊娠检出率明显比腹部B超高(P<0.05);超声分型中胎囊型、破裂型、陈旧型检查率明显比腹部B超高(P<0.05)。结论相较于腹部B超诊断,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可获取更高的异位妊娠与超声分型检出率。

  • 标签: 阴道 腹部 超声检查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异位妊娠采取腹部B超与阴道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疑似为异位妊娠患者60例纳为参研样本,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腹部B超诊断;后者实施阴道B超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干预组整体诊断有效性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阴道B超应用在异位妊娠临床诊断中效果确切,优于腹部B超,建议深入推荐。

  • 标签: 临床诊断 异位妊娠 符合率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法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1位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为所有对象都提供一般的腹部B超、阴道B超检查、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检查,且将术后病理诊断作为参考标准,比较3种检查方法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表明,在121位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中,其中有50位患者患有异位妊娠破裂,35位患者的胚胎停止发育,21位患有急性盆腔炎症,11位患者的黄体破裂,4位患者出现了宫颈粘连。这些患者通过腹部B超检查后,有95位患者被诊出疾病,诊出率达到了78.5%;而使用阴道B超检查后,被诊出疾病的患者有107位,诊出率达到了88.4%;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检查后诊断出114位患者,确诊率达到了94.2%,比较可知,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检查具有更高的诊出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方法中,腹部B超、阴道B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种方法均具有简单便捷、安全无创的特点,且设备成本较低,适合在各层次医院中引进,以提供妇产科急腹症诊断的便利,在妇产科急腹症疗的诊断工作中意义重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腹部B超 阴道B超 急腹症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对压疮病患展开护理时,采用中医进行护理的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压疮重症病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组以往的护理方案,而研究组则在常规组护理方案的前提中加入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认可度展。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2.35%,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认可度为97.06%,常规组护理认可度为85.29%,研究组护理认可度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压疮病患展开护理时,采用中医护理方案能够使护理效果和认可度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效果极佳,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压疮 中医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拙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52.9%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的护理的满意度为58.8%(10/17)低于观察组的94.1%(16/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性,对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经腹部B超和经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不同作用。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的异位妊娠女性均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阴道B超进行异位妊娠的诊断;对照组35例,采用腹部B超进行诊断。记录两组异位妊娠女性的诊断符合率和检出率。结果在接受检查后,观察组患者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B超的检查,能有效提升患者诊断的符合率和假孕囊、盆腔积液、附件包块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后期的治疗,具有较显著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腹部B超 阴道B超 异位妊娠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结节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布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A/T<16.06%、边界清晰21.21%、无微小钙化38.79%、内部回声均匀39.39%、周边回声有声晕为0少于A/T≥193.94%、边界模糊78.79%、有微小钙化61.21%、内部回声不均匀60.61%、周边无或不完整声晕100.00%的患者(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阳性6.0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测二维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对照组采用钢丝结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骨折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中,31例I级愈合、6例II级愈合,愈合率83.78%;对照组的愈合率是59.46%,其中I级愈合22例、II级愈合10例、III级愈合5例,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骨折部位尽快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骨折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采用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结节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布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A/T<16.06%、边界清晰21.21%、无微小钙化38.79%、内部回声均匀39.39%、周边回声有声晕为0少于A/T≥193.94%、边界模糊78.79%、有微小钙化61.21%、内部回声不均匀60.61%、周边无或不完整声晕100.00%的患者(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阳性6.0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测二维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彩超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