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感染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目的在于减少手术伤口感发生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并确保医疗安全。方法本论文研究如何加强手术人员和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手术室,密切配合的手术,手术器械和无菌技术的规范性。结果骨科无菌手术切口,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在手术室,我院骨科一个无菌手术切口率控制在标准值低。结论规范化管理,加强骨科手术室,骨科的无菌手术是无菌手术切口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骨外科 手术切口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切口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为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了解切口干扰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切口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水平等存在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切口与诸多因素相关,可以通过术前预防、提高主刀医生水平等措施做好预防工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切口的可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切口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感染措施。方法将100例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做出预防感染措施。结果60岁以上,手术时间3小时以上,BMI24kg/m2以上、手术切口Ⅱ类、Ⅲ类以及伴有糖尿病的男性患者为急诊外科切口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外科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切口相关高危因素,并给予高危患者及时有效预防感染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及预后。

  • 标签: 急诊外科 切口感染 高危因素 预防感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折手术后切口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找有效护理对策。方法患者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病例,抽取128例随机分对参照组和考察组各64例,对两组发生切口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参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考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患者发生切口的因素包括手术原因和患者自身原因,在不同护理干预后,考察组的感染控制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的因素较多,因此需根据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而采取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避免感染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切口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高、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夏季、瘢痕子宫、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与感染关联;围术期用药(抗生素)能减低切口。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切口,通过控制体重指数、治疗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者密切观察适时终止妊娠;围术期应用抗生素;夏季加强无菌操作、瘢痕子宫充分给予试产的机会、选择择期剖宫产、缩短手术时间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切口

  • 标签: 剖宫产术 外科伤口感染/预防和控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切口的影响评价。方法选取我院阑尾炎患者116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58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性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并且住院时间也比常规组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阑尾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其切口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并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切口感染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的相关因素。方法择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3例脊柱手术患者,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术后切口的相关因素。结果803例脊柱手术患者中,18例术后发生切口,其中2例为迟发感染。相比于术后无切口患者,术后发生切口的患者年龄比较大、手术时间比较长、住院时间比较长(P<0.05);据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内固定物植入、糖尿病病史是术后发生切口的相关因素,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也证实这些因素与术后发生切口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论对于脊柱手术患者来说,术后切口的出现与年龄、内固定物植入、糖尿病病史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需要做好干预性治疗工作,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脊柱手术 术后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的诱因与预防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阑尾炎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组成感染组,将同期收治的64名无切口的阑尾炎手术患者组成对照组,经过统计与分析,对比阑尾炎手术切口的诱因,总结预防方式。结果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切除法、切口引流、手术时间、化脓性穿孔五个方面,感染组平均年龄(49.81±8.33)岁,高于对照组的(40.12±7.09)岁;感染组中11例采用逆行切除法,对照组仅有3例;感染组8例术后设置引流管,对照组1例;感染组49例化脓性穿孔,对照组18例。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降低阑尾炎手术切口发生率,需要及早治疗,加强配合,做好术前、术后管理工作。

  • 标签: 阑尾炎手术 切口感染 诱因 预防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选取某医院急诊科收治患者中,发生切口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作对比研究。通过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两组患者的状况,从而得出了急诊手术中切口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 标签: 急诊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切口往往是导致老年骨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护理,防止切口成为现阶段老年骨科手术临床医护人员首要任务。方法本文选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骨科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0000例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研究,主要护理对象为发生手术切口的47例,以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关于切口的规定作为参照标准。结果我们认为,骨科手术切口后要加强护理。要确保手术室的新风量以及换气次数,及时关闭对手术室的闷,防止细菌滋生和入侵。在调查的47名骨科手术切口的患者当中,有28位患者的手术部位是颈部、肩部以上部位,占59.5%;手术时间>3h的24例,占51%;手术时有实习生参观的10例,占21.2%。讨论文章就骨科患者合并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了解析,我们提出高龄患者容易在术后感染,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可以说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渠道,抗生素的使用要谨慎。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护理跟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预防骨科切口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 100 例在我院采用骨科手术治疗 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 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2 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现切口的患者数只有 2 例,对照组有 6 例患者出现切口,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 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 , 2 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手术室综合 护理配合预防骨科切口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切口并可以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切口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阑尾炎手术切口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阑尾炎手术切口患者为观察组,另选30例手术切口感染的阑尾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导致切口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年龄和体重指数均比对照组大,化脓性穿孔和逆行法切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切口长度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的相关因素有很多,诸如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化脓性穿孔和逆行法切除等,为此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防治,以此有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早期恢复。

  • 标签: 阑尾炎 手术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手术室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切口的有效预防所起到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的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较为全面的综合护理,即手术前后加强护患沟通,增加抗生素的使用,严格要求在手术室的感染控制规章,应用最新先进消毒方式,注意器具使用时的绝对清洁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的愈合例数为3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例;对照组患者切口发生感染1例,试验组6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降低手术室患者的切口率,加强综合护理的干预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效果,并促进伤口愈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综合护理 术后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一般手术后切口是手术患者中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和并发症之一。一旦感染,就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而更严重的患者可伴发败血症,病死率极高,临床分析后,有多种原因可导致切口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8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患者各42例。参照组行基础护理方法,实验组进行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在针对骨科切口问题时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应该在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与全面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配合 骨科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相关因素及实施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63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根据患者切口情况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切口感染患者为对照组(35例),切口患者为观察组(28例),针对两组行腹部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切口的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手段。结果经对比分析后发现手术时间、切口消毒不当、非主刀缝合、肥胖、病房污染、换药不及时等均属于影响患者切口的因素,临床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能显著减少切口的发生。结论针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能显著减少切口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妇产科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手术部位切口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以往在我院手术的7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切口事件发生率仅为2.8%,低于对照组的13.9%(P<0.05);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达到97.2%,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手术部位切口事件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手术 手术室 针对性护理干预 切口 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切口效果进行分析,总结骨科切口手术护理干预方法,提高骨科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210例骨科手术患者治疗病例,研究分析其在入院手术治疗期间相关资料。结果在选取的21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手术治疗后切口处未出现感染的患者198例,切口出现感染患者12例,感染率为5.7%。结论骨科手术治疗期间,规范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切口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护理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在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对切口的作用效果,为预防腹部手术切口的发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手术20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对切口进行保护;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无菌纱布垫对切口进行保护;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及住院时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2.00%,丙级愈合即切口5例均优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61.00%,丙级愈合即切口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23.8±9.7)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9.1±12.6)d,其中χ2=3.333,P=0.00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有效对腹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具有降低作用。

  • 标签: 切口感染 切口保护 腹部手术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手术切口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02例骨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术室护理和常规护理,各组51例。结果对照组手术切口发生率为25.49%,观察组为3.92%,数据比较,观察组切口率明显较低,(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较好,其各项评分均比较优,(P<0.05)。结论临床对骨科手术患者治疗时,配合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降低切口发生率,且利于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故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骨科 手术室护理 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