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团队情景模拟演练在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手术室护士15名、麻醉医师9名和护工2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3个组,采用团队情景模拟演练模式对其进行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培训,将培训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培训后,3个组大火灾撤退时间及小火灾重新开始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数据结果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通过培训后6个组的准确评估火势、演练流程标准、演练正确熟练操作及处理突发事件等均掌握良好,其中1组和3组考核综合评分最高。结论团队情景模拟演练在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培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增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火灾应急预案掌握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防火意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跨团队情景模拟演练 手术室 火灾应急预案 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大咯血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36例咯血患者的救治与护理经验。结果36例患者治愈18例,好转10例,转外科治疗5例,死亡3例。结论正确、合理的救治与精心的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咯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对比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102例在我院进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对比组(n=49)和探究组(n=53),对比组患者所用固定治疗方式为伤椎固定,探究组患者所用固定治疗方式为经伤椎固定。结果治疗后探究组患者后凸Cobb角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288,P=0.0323),伤椎压缩率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83,P=0.0409)。2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59,P=0.0002),2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67,P=0.1843)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明显较伤椎固定治疗效果理想。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泡切除术治疗肺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泡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基本资料,评价该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55.2±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9±10.3)ml;平均住院时间(7.8±1.1)d。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其余患者均未见明显异常。本次手术无中转为开胸手术案例。且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未见患者复发。结论胸腔镜肺泡切除术治疗肺泡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创伤较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镜 肺大泡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手术复位中使用经伤椎固定方法和伤椎固定治疗方法两种手段的临床效果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脊柱外科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3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实验组,将3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差异,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分析对比经伤椎固定和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患者轻,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对照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重于实验组患者。在经统计学计算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采用经伤椎固定手术治疗后,疼痛情况低于伤椎固定患者,并发症方面经伤椎固定手术患者较轻,下床时间经伤椎固定和伤椎固定两者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多采用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情况,分别采用日本腰椎功能评价JOA评分法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脊柱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观察术前术后伤椎体压缩率与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两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压缩率、伤椎压缩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术后观察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均能有效缓解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疼痛,改善伤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恢复,但经伤椎固定治疗对于伤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恢复效果更佳,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增加。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叶肺炎康复的护理体会的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叶肺炎儿童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的方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护理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观察组护理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要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同时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都要少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结论在儿童叶肺炎康复的护理的过程中实施加强康复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儿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 大叶肺炎康复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24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扩张合并咔血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支气管扩张合并咔血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中,在一般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病情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大咯血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与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是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伤椎置4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13例、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可有助于脊柱稳定性的增强,降低伤椎高度的丢失,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 跨伤椎 万向钉置钉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4例纳入本研究,结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伤椎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经伤椎进行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包括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术后半年的相关矫正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即可VAS和JOA指标对比无数据差异(P>0.05),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度、即刻矫正度以及术后半年的Cobb角度、即刻矫正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后缘的术后即刻矫正指标和术后半年的相对高度和矫正丢失度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在临床矫正治疗中应用经伤椎固定治疗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更好地维持矫正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单侧固定和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伤椎固定,观察组患者经伤椎单侧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体压缩率与前后凸Cobb角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单侧固定和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伤椎单侧固定 跨伤椎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与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固定)与对照组(伤椎固定),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输血多,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上升,而伤椎Cobb角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经伤椎固定治疗更有利于重建脊柱生理序列以及恢复其稳定性,能维持脊柱较好的高度及曲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伤椎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案笔者选取其所在医院最近一年时间内所接收治疗的咯血患者共计100人,并将患者任意分成2组,分别是A组和B组,每组50人,A组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常规疗法,而B组是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开阔创新加入了外周血管介入治疗,AB两组患者经过数天的治疗其临床效果显示分组对比治疗后,A组成功治愈15人,具有显著疗效的22人,有疗效的3人,无疗效的10人,总有效率为82.310%B组成功治愈30人,具有显著疗效的10人,有疗效的8人,无疗效的2人,总有效率为95.35%,通过两个组别的治疗方法和各项数据的比较以及近半年的追踪回访得出结论从临床效果来看采用外周血管介入的方法治疗咯血比传统的外科手术和内科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的多,可以在临床中使用与推广。

  • 标签: 外周血管介入 大咯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叶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老年叶性肺炎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症状对患者进行合理治疗用药,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胸闷、头痛、咳嗽、皮疹等。在进行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为88.3%。结论对老年叶性肺炎患者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疗效,对患者治疗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

  • 标签: 老年大叶性肺炎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内镜下隐静脉切除术与隐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隐静脉剥脱术,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隐静脉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切口数目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隐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术中切口少、出血量少,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标签: 内镜 大隐静脉切除术 大隐静脉剥脱术 下肢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下治疗肺泡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之间收治的采用胸腔镜治疗肺泡的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48例以前通过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肺泡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均通过手术治愈,其胸液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早期肺复张不全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的实施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组织损伤小等的优点,再结合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肺大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剖开取隐静脉后下肢切口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采用常规取隐静脉行不停跳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术后下肢切口的愈合情况,结痂时间,血肿、感觉麻木、伤口水泡、伤口渗液、伤口裂开等发生例数。结果单侧下肢取隐静脉60例,双侧下肢取隐静脉25例,隐静脉平均采集时间(15.50±3.70)min,隐静脉平均采集长度(37.00±12.50)cm。平均结痂时间(5.16±2.31)d,下肢血肿1例、伤口水泡10例,伤口渗液5例,感觉麻木49例、伤口感染0例、伤口裂开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患者。下肢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经过有效的医疗干预及护理措施均愈合。结论正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CABG患者隐静脉下肢切口的愈合情况,降低伤口并发症,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 标签: 搭桥 大隐静脉 下肢切口 护理
  • 简介:摘要十九虽然早已闭幕,但是产生的十九精神却一直在影响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十九的召开,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站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会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站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起点上,高瞻远瞩,向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十九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健康情况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十九大精神 疾控工作 契合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比分析肺炎型肺癌、叶性肺炎的CT征像,旨在提高对肺炎型肺癌早期诊断能力。方法择取我院20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叶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之间的影像学资料(CT征象对照分析)、病灶分布、治疗后的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磨玻璃样改变、小结节影、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等方面CT征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灶分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叶间裂膨隆的CT征象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灶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病灶缩小甚至消失。结论肺炎型肺癌有误诊为叶性肺炎的风险,在有疑虑时需要通过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大叶性肺炎 CT征象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切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胃切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相对更高(P<0.05),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对更短(P<0.05)。结论为了有效减轻胃瘫综合征对于胃切术后恢复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快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更好的维护其身心健康。

  • 标签: 胃大切术 胃瘫综合征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