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腰椎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给予手术护理配合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经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的50例胸腰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的2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配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手术部位引流量低,VAS评分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在胸腰椎后路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给予手术护理配合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路内固定手术 围术期 手术配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胸腰椎患者分为两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经皮螺钉固定。结果操作时间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然而,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和住院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同时并发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的理想,可提高骨折的病人生活质量,帮助病人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型胸椎骨采用长节段后路固定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C型胸椎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后路固定系统治疗,研究组采用长节段后路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对照组优良率是85.0%,研究组是95.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的后凸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显著(P<0.05)。结论C型胸椎骨采用长节段后路固定系统治疗的疗效满意,可明显减小伤椎后凸角,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C型胸椎骨折 长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平行方式分组,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撷取的62例脊柱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后路手术固定治疗,对照组通过常规开放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对比为93.55%、9.68%,74.19%、29.03%,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相关指标实行对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治疗中,采用后路手术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可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值得在脊柱骨折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 内固定 脊柱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6例胸腰椎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53例),一组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后Frankel脊髓功能等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另外,观察组患者手术后Frankel脊髓功能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同时,该手术方式还能够更好地加快患者恢复脊柱功能,可以继续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不伴有脊椎损伤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80例腰椎不伴有脊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40例。采用steffee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椎体前后缘高度纠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矢状面Cobbs角纠正度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不伴有脊椎损伤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有效治疗腰椎

  • 标签: 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脊柱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05月--2017年05月间,我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51)与常规组(n=51)。研究组采用微创脊柱固定系统治疗,常规组采用SINO脊柱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术前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结果无差异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有差异意义(p<0.05);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患者,采用微创脊柱固定系统治疗,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临床疗效突出。

  • 标签: 无神经损伤 胸腰椎骨折 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椎板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术和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腰椎狭窄症病患84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Ⅰ组行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Ⅱ组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术中出血量比Ⅱ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Ⅱ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良率为90.5%,Ⅱ组为83.3%,两组病患治疗优良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患治疗前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狭窄症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对21例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及术后12月伤椎前缘压缩率和后凸Cobb’s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及术后神经症状加重的现象,无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术后12月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而术后与术后12月无明显差异。结论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可减少固定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固定松动、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的82例胸腰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钉棒脊柱固定系统治疗方案,观察在实施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固定系统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胸腰椎应用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固定系统治疗方案能有效避免大面积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脊柱内固定 sextant 胸腰椎 经皮微创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在我院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中的119例胸腰椎患者为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的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中60例患者,给予开放式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基础组中有59例患者,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手术之,观察组患者中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基础组,组间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患者手术之前,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经过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s角、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所降低,且显著低于基础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给予胸腰椎的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等,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创脊柱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的具体临床疗效,为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6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丝钉固定治疗,实验组行微创脊柱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具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期间椎体缘高度、Cobb角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情况对比,P>0.05差异不明显。治疗后组间相同观察指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及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实验组均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行微创脊柱固定系统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以及复位效果显著等优势,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无神经损伤 胸腰椎骨折 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 传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60例在本院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疾病患者,选取方式为随机。我们将参与本次调查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前路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后路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6.66%,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均差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中可采取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折 脊柱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人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8例,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78例,采用后路手术固定的治疗方法。仔细观察两组的病人的接受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路手术固定治疗方案,治疗脊柱骨折可以明显的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后路手术 固定治疗 记住骨折 临床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的疗效。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患者中选出60例,根据患者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及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的相关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与切开复位固定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接近,但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指标方面具有优势,能够确保患者更早康复。

  • 标签: 经皮微创 椎弓根钉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经伤椎固定)与对照组(跨伤椎固定),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输血多,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上升,而伤椎Cobb角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经伤椎固定治疗更有利于重建脊柱生理序列以及恢复其稳定性,能维持脊柱较好的高度及曲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伤椎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后路手术治疗的17例病患的资料,从而对腰及腿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凸角、侧凸Cobb角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十七例的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时间7~21个月,平均(13.47±2.69)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6.78±0.93)分,ODI评分(68.84±7.14)%,Cobb角(21.51±9.49)°;术后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2.39±0.94)分,ODI评分(30.74±9.12)%,Cobb角(5.31±3.44)°,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82.35%。在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椎间隙高度丢失,融合器移位,固定断裂情况,且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进行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以有效的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

  • 标签: 退行性腰椎侧凸 后路手术 椎管狭窄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胸腰椎患者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胸腰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正中入路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情况、腰背痛状况及不良事件。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生理盐水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腰背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患者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减轻腰背痛,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旁肌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胸腰椎患者7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将其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正中入路椎弓根,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引流量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5.71%和5.71%,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胸腰椎的过程中,经肌间隙入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正中入路治疗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也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肌间隙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路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下颈椎骨脱位患者选为本次观察对象,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共抽取80例。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采取了前路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耗时、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JO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耗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JO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采用前路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脱位,可改善颈椎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路内固定术 下颈椎骨折脱位 颈椎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