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传统观念认为,心肌缺血是一个“有或无”的过程。但近年研究证明,由于心肌缺血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及缺血心肌后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血流供应,心肌梗死区域或严重缺血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区域可能仍有存活心肌。存活心肌的概念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后,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的相关动脉疏通后。相关区域无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异常的节段可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可恢复收缩功能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肌缺血 心肌存活性
  • 简介:碘普罗胺,商品名优维显,是一种低渗透压非离子型造影剂.广泛用于各种造影,尤其是心血管造影.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 标签: 碘海醇/类似物和衍生物 碘海醇/副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同时采集同一受试对象的静脉血标本,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检测总酸性磷酸酶和耐酒石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采血后低温分离血清ACPT和TrACP活性在1h内无明显变化,室温放置2.5h后活性下降约9%,离心后未及时吸出血清或全血静置2.5h再离心检测,ACP活性上升约20%。促凝胶可使ACP总活性明显上升,柠檬酸钠和氟化钠一草酸钾对ACP活性产生抑制,尤以后者更为显著。胆红素对ACP活性测定有明显的负干扰。结论:ACP活性易受多种试验条件的明显影响,应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试验条件 酸性磷酸酶活性 影响 抗凝剂
  • 简介:血小板输血反应是指由于免疫性或非免疫性原因,使输入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发热、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血小板输注后紫癜(post-transfusionpurpura,PTP)、血小板输注后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等输血不良反应[1]。本文对血小板输血反应及其对策作一简述。

  • 标签: 血小板血型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预防接种的疫苗开展回顾性分析。对接种者所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接种疫苗进行统计。结果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一共接种13426例,发生异常反应率为0.83%。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76.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4.29%,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8.93%;异常反应中接种疫苗有白破、HIB、麻风、水痘、麻腮风等。心因性反应为流感疫苗、卡介苗。没有出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事故问题。接种后出现发热/红肿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管性水肿、惊厥、过敏性皮炎、癔症、荨麻疹,各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表现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了解后,加强监测,确保疫苗质量,规范工作流程,从而达到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出现,提升接种成功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以及临床处理能力。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某医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急性输血反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共有35268人次输注了88439U的各种血液成分,其中主要为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以及去白血小板;笔者观察到输血期间共有165例患者出现180次急性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7%(165/35268),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以及过敏性输血反应(ATR)占95.56%(172/180)。结论由此可见,在临床出现的急性输血反应中,主要是以FNHTR以及ATR为主,输注血小板反应发生率最高。由此,给予患者合理输血、减少血液输注次数以及自体输血是当前减少输血反应的最好措施之一。

  • 标签: 急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映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起到预防献血反应发生机率,营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献血过程。方法在200例献血反应中收集数据,以不同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准备情况做比较,得出理论依据。结果其中轻度反应168例,占84%;中度反应26例,占13%;中度反应6例,占3%。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预防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反应曲线发生异常的原因。方法观察试剂空白、标准品、质控品及临床标本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和异常反应曲线,并对异常反应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反应曲线能反应出生化分析仪不稳定、试剂变质、临床患者标本检测结果异常和标本性状等问题。结论分析生化检验反应曲线有助于正确分析检测结果和快速发现导致异常结果的原因,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并能很好地应用反应曲线。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反应曲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称量法测定活性碳管中苯乙烯解析效率。方法通过称量法配置苯乙烯标准系列及解析效率测定,用二硫化碳解析,经SE-30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结果通过本法测定活性碳管中苯乙烯解析效率区间为78.7%-80.7%,平均解析效率为79.86%。结论本法具有快速、准确可靠、操作简单、仪器配置要求低,适用于工作场所苯乙烯及考核样品检测解析效率测定,对基层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称量法 活性碳 苯乙烯 解析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间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心、肾功能损害、肠胃功能障碍以及HI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 血管活性药物 临床治疗疗效
  •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痛/血液 P物质/血液 血管活性肠肽/血液 人类 儿童
  • 简介:摘要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硝酸甘油型偏头疼模型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天舒胶囊对其影响,通过研究比较得出天舒胶囊可抑制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脑血流量增加,抑制血管的过度舒张,调节血管的舒缩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CGRP、PGE2、NO、ET相关血管活性物质表达有关。

  • 标签: 偏头疼 脑血流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 简介:水溶性维生素为静脉营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消耗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患者的辅助治疗。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致过敏反应,现摘要如下。

  • 标签: 维生素类/副作用 过敏反应/化学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景天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高原反应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分别接受红景天和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平均治疗时间4.3±0.7d;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1.4%,平均治疗时间6.4±0.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治疗急性高原反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红景天 急性高原反应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4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50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9例(38%)为胃肠道反应,14例(28%)为过敏反应,8例(16%)为水杨酸反应,6例(12%)为瑞氏综合征,3例(6%)为肝损害。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发应后均立即停止用药,给予对症处理后以上症状自行消失。结论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但也会发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应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和途径正确,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阿司匹林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西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展开分析并探讨在临床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因出现西药不良反应进行诊治的患者共100例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并对其治疗后的情况展开分析。结果呕吐恶心、头晕头痛、身体忽冷忽热、水肿、水肿等为西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中使用西药时需要更加谨慎、合理,使得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西药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探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研究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有在我院接受相关辛伐他汀药物治疗的患者。对其相应临床记录资料以及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UKCSM)的相关记录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最后得出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结论。结果通过对相关的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分析得到,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肌病、腹痛、便秘、胃肠道不适、疲乏、头痛、脱发、感觉神经紊乱、皮疹、视觉障碍、手指关节疼痛等,而且伴随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升高和ALT的升高以及相应肾功能和肝脏功能的损害等。根据资料文献分析得出,发生不良反应还与药物的剂量有关系。相应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有,当辛伐他汀和香豆素的衍生物抗凝血剂、致肌病的药(如贝特类的降脂药物)、相关的代谢类酶P450(CYP3A4)抑制剂、葡萄柚汁以及流感病毒的疫苗进行联合使用时,会到导致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辛伐他汀与多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时,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合理的对患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并且选择合适的使用对象以及药物的相关剂量等,还要对相关的CPK、肾功能以及肝脏进行监测,这些对于预防产生相关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辛伐他汀 相应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相互作用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科室的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有无器官功能衰竭分为衰竭组和非衰竭组,每组研究对象为30例,同期选取30例未见异常的患儿为参照组,评估三组患儿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衰竭组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衰竭组和非衰竭组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可明显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预后,临床上早期对该病患儿的上述指标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患儿病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小板参数 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