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在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头疼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笔者针对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特点,结合学习迁移规律,介绍了利用生物化学各部分内容及之问的共同要素,构建良好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学习迁移

  • 标签: 生物化学 教学理论 学习迁移 生物化学教学 学习迁移规律 知识结构
  • 简介:摘要人们在接受技能培训以及学习相关领域知识的时候,都会广泛的应用到学习迁移理论。在外科总论实验课教学中应用此理论,可以适当调整技能培训的难度和强度,以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学习迁移理论在外科总论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学习迁移理论 外科总论实验课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动态血压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接收的9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展开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监测的结果。结果在对比两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时,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比中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非杓型比例、晨峰出现频率均超过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24h动态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昼夜血压和变化规律,可及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动态血压 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目的: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小鼠模型研究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造血细胞增殖、定位和迁移的特点。方法:采用小鼠白血病移植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监测其白血病发病过程中,骨髓和脾脏中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在APL模型小鼠的白血病发病过程中,骨髓中正常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在发病晚期呈现下降趋势,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和共同淋巴祖细胞在发病晚期也明显下降。与之相反,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脾脏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未见明显下降,并呈现定位迁移或代偿增生的趋势,发病晚期,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共同淋巴祖细胞数量均显著上升。结论:白血病发病过程中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及免疫细胞在细胞数量和造血器官的定位发生显著变化,提示造血微环境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造血微环境 造血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间差异明显(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82%(41/5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48%(24/50),组间差异明显,X2=13.2587,P<0.05。结论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诊断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应用效果
  • 作者: 谭秀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患者多伴有心肌缺血,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是加重患者病情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故临床需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予以尽早检出。心电图是临床上诊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动态心电图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临床中比较准确、有效的诊断方式,能够做到24h对患者体征表现进行监测,这是传统心电检测方式无法比拟的。动态心电图具备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虽然不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水平,但其诊断结果在临床诊断上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医学参考价值。本文对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冠心病;诊断价值;研究进展
  • 简介:对我院1998-10~2003-04进行动态脑电监测儿童睡眠障碍(夜惊、梦游)的患儿85例的病因、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睡眠障碍 儿童 脑电描记术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收冠心病治疗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的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常规组患者中,检查有效率为64.10%,观察组患者中,检查有效率为92.31%,常规心电图的检查有效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观察组患者中,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等检查效果率要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常规组患者的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的检查效果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检查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更具有临床意义,能够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对以往接收过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共入院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86例,这86例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相关标准,针对这86例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其中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男性52例,女性36例,整体年龄小于40岁为20例,40-50岁之间为35例,大于50岁为31例患者。整体平均年龄在(45.8±4.3)岁,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治疗,通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进行比较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上均有可比性。根据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观察。结果接收过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后,根据动态心电图进行病人检测,其中检测率为87.95%(73/83),而复合性心律失常为38例、心律失常为35例。结论通过对接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对心血管疾病检查有很好疗效,同时可以降低患者费用和治疗时间。而不良反应几乎没有,所以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可以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效治疗,并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 心血管疾病 疗效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凝血系统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了siRNA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PAR1的内源表达的影响,然后在PAR1受siRNA干扰的情况下检测B16F10细胞在体内外迁移能力,其结果与未受siRNA干扰的试验结果相对照,来确定PAR1在B16F10瘤细胞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结果:75nmol/L的siRNA干扰48h后可明显抑制B16F10中PAR1的表达,其转录水平抑制率是60%,蛋白水平的抑制率为85%;体外迁移实验表明,PAR1表达量减少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1);动物实验表明,干扰B16F10细胞中的PAR1后,肿瘤细胞经血管迁移能力减弱,在肺部形成的转移瘤数目减少(P<0.01).结论:PAR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作用.开发PAR1封闭剂有望抑制肿瘤转移,可作为研制抗肿瘤转移药物的新靶点.

  • 标签: 蛋白酶活化受体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 RNA干扰 实验性肺转移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患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81.3%)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46.3%),数据差异明显(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比之常规心电图更能够有效的提高冠心病病患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检出的阳性率,有助于为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脑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常规MRI检查,在T1WI模式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模式下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低信号,个别患者在延迟扫描中存在强化现象。结论脑垂体微腺瘤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和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就诊的ALHF患者1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急性发作6h内及首检后24、72h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并计算其首检后24、72h的变化率。依据患者出院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6)、预后不良组(n=59)和死亡组(n=31),分析三组患者各时点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及变化率,以评价其预测作用。结果预后良好组首检后24、72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较急性发作6h内下降,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组内各时点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及死亡组首检后24h的Q-Tc间期及首检后72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2、RATEQ-Tc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与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TEQ-Tc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点的QRS波时限、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变化率能较好的预测ALHF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心电图/QRS波时限/Q&ndash Tc间期/变化率 动态观察 预后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的临床对比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28日~2018年1月7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阳性率与心律失常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测出阳性41例(82%),对照组检测出阳性26例(52%)(P<0.05)。观察组检测出室性早搏二/三联14例、室性早搏成对12例、房性早搏二/三联22例、房性早搏成对12例、短阵室上速12例、房室传导阻滞16例、房性早搏单发22例、房室传导阻滞13例、短阵窦性停搏17例;对照组检测出室性早搏二/三联2例、室性早搏成对2例、房性早搏二/三联6例、房性早搏成对2例、短阵室上速2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房性早搏单发7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短阵窦性停搏5例(P<0.05)。结论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更能反映出患者心律失常、冠脉缺血等情况,从而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心电图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5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静态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种方式诊断结果。结果常规静态组对房性早搏的检出率为80.00%,室性早搏检出率为76.5%,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为61.5%,室内传导阻滞检出率为63.6%,总检出率为71.4%,动态心态图的检出率依次为93.3%、100.0%、84.6%、90.9%和92.9%,比较两种方式对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价值,推广应用价值明显,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患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8例窦房阻滞,12例慢-快综合征,10例双结病变,动态心电图检出37例,检出率为61.7%。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作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早期的诊断方法。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肌桥患者的运动平板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对比其诊断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共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被诊断为心肌桥患者80例,分别用运动平板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分析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运动平板心电图阳性48例,阴性3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的共41例,阴性者共39例。运动平板心电图检出心肌桥的敏感性为80.5%,特异性为61.5%。动态心电图阳性49例,阴性31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41例,阴性39例。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桥的敏感性为58.5%,特异性为35.9%。运动平板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敏感性和特异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均可有效诊断心肌桥,且运动平板心电图更有优势,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 标签: 心肌桥 运动平板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62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用动态心电图24h检测,并对心电情况做记录和分析。结果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形式发生率高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和偶发性房性期间收缩。结论老年人因电生理学的改变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各类型的心律失常频繁发生,并随年龄增加心律失常明显增多,尤以房性早搏最为多见。

  • 标签: 老年人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唾液腺动态显像的定量分析指标协助诊断干燥综合征(SS)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德阳市人民医院风湿科确诊为SS,并行唾液腺动态显像患者127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组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SS(SLE-SS)组17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SS(RA-SS)组62例。另选取同期除SS及其他唾液腺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到唾液腺功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唾液腺动态显像,对比观察各组患者双侧腮腺及颌下腺摄取值(UI)、排泌分数(EF)等指标。结果PSS组、SLE-SS组及RA-SS组UI及EF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各疾病组U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指标有助于结果判断,UI值和EF值可以作为协助临床诊断SS的指标。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唾液腺显像 腺体功能 摄取值UI 排泌分数EF
  • 简介:摘要动态心电图作为可长时间检测患者心脏状态的仪器,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它发源于1947年Hotel检测,可将检测时间延长至24h甚至72h,将检测次数提升为10万次左右。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开展心电检测,效果甚佳。它还可应用于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检测中,效果显著。本文借助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开展检查,针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表现、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使动态心电图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服务,促进动态心电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