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预防剖宫手术当中的作用,并且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于预防剖宫手术当中寒战反应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某医院2018年3月到6月之间收录的60例剖宫产术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注射大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观察组注射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于两组患者的反应进行仔细的观察,认真记录两组患者的反应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注射了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患者的寒战程度,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寒战程度较小,并且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比较低,而对照组患者的寒战反应较为明显,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高于观察组。结论注射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于于防治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能够降低寒战的反应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注射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的效果好于注射大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在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的效果更为突出。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剖宫产术 寒战反应 适宜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高辛在呼吸机机械通气肺心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按地高辛使用情况分成三组,36例接受0.125mg地高辛治疗,12例接受0.25mg地高辛治疗,32例非地高辛治疗患者作为对照。三组患者治疗7天后,测定地高辛浓度,患者BNP、UCG的情况,观察地高辛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7天后,0.125mg地高辛组患者与非地高辛组患者相比BNP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25mg地高辛治疗组患者由于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给予地高辛减量或停用,均未用至7天。结论0.125mg地高辛治疗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慢性肺心病患者相对安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地高辛 呼吸机机械通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中剂量螺内酯和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螺内酯(小剂量) 治疗 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应用小剂量曲马多加氟哌利多对硬腰联合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文所选120例择期行硬腰联合麻醉开展中下腹和下肢手术的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7月至12月所收治,随机将其分成A、B、C三组,每组均为40例;于麻醉穿刺成功开始手术之前,A组给予1mg/kg曲马多静脉注射;B组给予1mg/kg静脉注射,10分钟后给予0.1mg/kg氟哌利多注射;C组仅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对麻醉开始后3小时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A组、B组显著低于C组,B组显著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小剂量曲马多加氟哌利多能对硬腰联合麻醉后不良反应进行有效预防,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剂量 曲马多 氟哌利多 硬腰联合麻醉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更快更有效地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7年本院收治的1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50例)、Ⅱ组(50例)以及Ⅲ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Ⅰ组给予50μg/100μg、Ⅱ组给予50μg/250μg、Ⅲ组给予50μg/500μg的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进行定量吸入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功能变化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92%vs94%vs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179,P=0.071);治疗后三组FEV1(56.45±10.32)Lvs(58.18±13.24)Lvs(55.23±11.21)L和PEF(48.34±11.12)L/minvs(49.23±10.67)L/minvs(47.34±12.07)L/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27,P=0.266;F=0.112,P=0.628);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vs6%vs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048,P=0.061)。结论中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优于高剂量,且不良反应更少,可优先采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不同剂量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茶碱缓释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是否优于单独吸入治疗,并且对比小剂量茶碱与常规剂量的作用是否有差异。方法入选重度稳定期稳定期COPD患者60例,分为常规剂量茶碱组(20例,口服茶碱缓释片0.2gbid,同时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1吸Bid),小剂量茶碱组(20例,口服茶碱缓释片0.1gbid,同时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1吸Bid),对照组(20例,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1吸Bi),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抽取适量外周血检测炎症因子的水平,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观察治疗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炎症指标(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常规剂量茶碱及小剂量茶碱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三组不良反应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茶碱缓释片联合吸入治疗能够明显减轻重度COPD疾病患者外周血炎症反应,且抗炎作用与常规剂量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茶碱较单独吸入治疗能更加显著的减轻COPD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

  • 标签: 茶碱 沙美特罗替卡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剂量泼尼松和大剂量地塞米松一线治疗成人ITP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ITP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泼尼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8%,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人数为5人,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7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50),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4%(17/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卡方=8.3916,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成人ITP的效果显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剂量泼尼松 大剂量地塞米松 成人IT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且术前术后均给药阿托伐他汀治疗。按照就诊顺序将2016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阿托化他汀治疗;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口服强化剂量安托伐他汀治疗。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两组术前术后白介素4、白介素10、γ干扰素水平。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白介素4、白介素10、γ干扰素等各炎性因子水平相对表达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观察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常规剂量,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调节各炎症因子水平,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反应,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炎症反应
  • 简介:碘普罗胺,商品名优维显,是一种低渗透压非离子型造影剂.广泛用于各种造影,尤其是心血管造影.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 标签: 碘海醇/类似物和衍生物 碘海醇/副作用
  • 简介:血小板输血反应是指由于免疫性或非免疫性原因,使输入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发热、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血小板输注后紫癜(post-transfusionpurpura,PTP)、血小板输注后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等输血不良反应[1]。本文对血小板输血反应及其对策作一简述。

  • 标签: 血小板血型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年限为2015年4月-2017年4月,符合标准的有104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mg/次米非司酮,n=52)与对照组(12.5mg/次米非司酮,n=52)。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0/52)、82.7%(43/5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治疗中,采用25mg/次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不同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甲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口服小剂量的他巴唑治疗,对照组56例,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T3、FT4水平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他巴唑 甲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诊断出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子宫肌瘤的患者高剂量的米非司酮药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子宫肌瘤的患者低剂量的米非司酮药剂进行治疗,对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86.7%,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0%,两组治疗患者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剂量的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子宫肌瘤的治疗比使用高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高剂量与低剂量的米非司酮都能够对子宫肌瘤起到有效地治愈作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结节摘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D2、D3组),所有患者拟在局麻下手术。D1、D2、D3组均静脉输注0.7μg·kg-1右美托咪啶负荷量,输注时间10分钟,随后分别给予0.3μg·kg-1·h-1、0.5μg·kg-1·h-1、0.8μg·kg-1·h-1的右美托咪啶维持量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在静脉输注右美托嘧啶即刻(T0),输注20min(T1)、切皮时(T2)、手术中牵拉深部组织时(T3)、停药后1h(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评分(RAMSAY)等指标,并对总体麻醉效果进行评估。结果D2、D3组在T1~T3时点上的MAP和HR明显低于C组和D1组,并且低于T0时间点(P<0.05);RAMSAY评分D2、D3组T1~T4高于C组和D1组,并且高于T0时间点(P<0.05),D2组T1~T3组低于D3(P<0.05),D3组过度镇静。结论0.5μg·kg-1·h-1维持量的右美托咪啶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镇静、镇痛更满意,呼吸、循环平稳,副作用少

  • 标签: 右美托嘧啶 甲状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指标(子宫肌瘤体积、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孕酮、黄体生成素)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指标(子宫肌瘤体积、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孕酮、黄体生成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发生率、潮热发生率、阴道干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肺炎病患实施大剂量氨溴索的诊疗,分析实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我院48例重症肺炎病人作为研讨对象,将其划分为研讨组和比照组,每组各24例。比照组予以盐酸氨溴索正常剂量,研讨组实施大剂量氨溴索诊疗。分析讨论研讨组与比照组的诊疗成果、诊疗时间、退烧时间、病症改善时间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研讨组总有效率为95.8%,与比照组70.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讨组病症改善时间和治疗时间相较比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针对重症肺炎患者有缩短诊疗时间、快速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的控制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并且发生副作用的情况较少,可在临床中普遍应用。

  • 标签: 氨溴索 大剂量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NIHS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以明显降低患者CRP水平和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CRP 血脂
  • 简介:摘要总结和归纳建立便秘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并分析各方法的特点。目前小鼠和大鼠为便秘模型的动物对象,建立便秘模型的方法很多,但是其制作模型和指标的观察还需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在生物、细胞和分子水平继续进一步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寻找便秘的发生机制,使建立模型的方法思路与临床患者的便秘病机相一致,最终促进治疗便秘药物的研发和发展。

  • 标签: 便秘 动物模型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预防接种的疫苗开展回顾性分析。对接种者所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接种疫苗进行统计。结果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一共接种13426例,发生异常反应率为0.83%。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76.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4.29%,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8.93%;异常反应中接种疫苗有白破、HIB、麻风、水痘、麻腮风等。心因性反应为流感疫苗、卡介苗。没有出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事故问题。接种后出现发热/红肿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管性水肿、惊厥、过敏性皮炎、癔症、荨麻疹,各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表现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了解后,加强监测,确保疫苗质量,规范工作流程,从而达到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出现,提升接种成功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以及临床处理能力。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某医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急性输血反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共有35268人次输注了88439U的各种血液成分,其中主要为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以及去白血小板;笔者观察到输血期间共有165例患者出现180次急性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7%(165/35268),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以及过敏性输血反应(ATR)占95.56%(172/180)。结论由此可见,在临床出现的急性输血反应中,主要是以FNHTR以及ATR为主,输注血小板反应发生率最高。由此,给予患者合理输血、减少血液输注次数以及自体输血是当前减少输血反应的最好措施之一。

  • 标签: 急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