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分析显微镜手工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两种手法对所有的患者实施两次尿常规的检查,首先对所有患者采用尿液分析来进行检查,然后再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对患者进行检查,将两次的检查结果详细的记录,然后再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数据的对比发现尿液分析患者尿液蛋白率(54%)和隐性血阳性率(68%)要明显高于显微镜手工所检查得到的结果(33%和57%),然而显微镜手工检查所得到的白细胞阳性率却是(63%)要员高于尿液分法所得到的(27%),两种检查方式所得到的尿液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尿常规的检测中,尿液分析对于尿液蛋白率和隐性阳性率的检查效果要好于显微镜手工,但是在对于白细胞阳性率的检查中尿液分析的效果要强于尿液分析

  • 标签: 尿常规 尿液分析法 显微镜手工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检测尿液白细胞(BWC)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同时对相同的680例尿液标本。结果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结果为阳性者(±~4+)219例,阳性率为32.2%,再用显微镜镜检检出白细胞超出正常范围(即大于0~5/HP)者为180例,阳性率占26.5%。剩余461例阴性标本用显微镜镜检发现73例阳性,388例阴性。结论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法测定尿液白细胞两种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尿液分析仪并不能代替显微镜镜检对尿液白细胞的检测。

  • 标签: 显微镜镜检法 尿液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对比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检验科收取的行尿常规检验的尿液标本320份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显微镜检测和干化学分析三种检测,观察和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尿沉渣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白、红细胞阳性率与其他两种检测的差异显著(p<0.01),尿沉渣全自动分析检测显微镜检测红、白细胞阳性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建议临床应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联合显微镜检测进行尿常规检验,以提高检验的准确率。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 显微镜检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60例,根据其具体的损伤部位,选择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全60例患者中皮瓣成活59例,坏死1例,成活率为98.33%。术后随访可见皮瓣外形良好,无瘢痕、挛缩、臃肿现象。对皮瓣行感觉神经测试后发现,两点辨别觉为4-8mm。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67%。结论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良好的恢复患者皮瓣感觉,治疗的安全性高,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手部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作者结合20多年《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工作经验,对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易出现的几个误区,作了简明的叙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这对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显微镜 实验教学 微生物学 检验技术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26例进行分析讨论,均实施末节手指离断再植术后无静脉回流,并采取指端放血治疗再植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给予密切的临床观察以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断指再植术实施有效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后成活病例为24例,占比例为92.3%,并且手指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末节断指植术后主要依靠指端放血来维持静脉回流,特别是加强临床疗效观察以及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是再植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断指再植术 临床观察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显微外科手术98例临床效果,以治疗蝶骨嵴脑膜瘤为例分析,并为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来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进行治疗蝶骨嵴脑膜瘤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定期随访患者主观感受,观察患者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该组内侧型50例患者中30例达SimpsonI~Ⅱ级切除标准,20例达SimpsonlI~IV级切除标准。外侧型48例患者中30例达SimpsonI~Ⅱ级切除标准,10例达SimpsonII~IV级切除标准,其中术后5例患者并发神经功能缺损,3例并发脑梗死,无死亡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临床效果好,肿瘤全切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骨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蝶骨嵴脑膜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显微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脑胶质瘤患者6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变切除程度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6例患者肿瘤全切50例(75.8%),次全切除9例(13.6%),部分切除7例。出院时情况恢复良好48例(72.7%),好转12例(18.2%),偏瘫、失语6例,无1例死亡。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胶质瘤显著提高了手术疗效,使胶质瘤的全切除率大大增加,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 标签: 胶质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显微手术应用于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显微手术作为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患者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时间和手术时间,并且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脑胶质瘤 手术方案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敏感度作为眼视光学的重要定义,在现代社会应用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在大量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对比敏感程度在眼视光学应用中各有侧重,不同应用方向对于对比敏感程度应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对比敏感度在眼视光学中的应用进行类型化分析,认为通过现有的光学应用能够使眼科疾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敏感度 眼视光 定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效果要优于血管内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血管内治疗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采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8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选取7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应用,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2.86%,并发症发生3例。结论临床上应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较少,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手足显微外科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86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的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血运观察次数、查房巡视次数、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交接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血运观察次数和查房巡视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多,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经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交接时间,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流程优化 手足显微外科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100例角膜异物剔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在角膜异物剔除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特殊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宣传教育等。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一次性异物剔除成功率为98%,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异物剔除成功率82%和护理满意度74%。这表明,在裂隙灯显微镜角膜异物剔除术中,采用优质的针对性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角膜异物一次性剔除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裂隙灯显微镜 角膜异物 剔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37例(37眼)钝挫伤引起的睫状体脱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进行检查,总结检查结果。结果37例(37眼)患者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均诊断为睫状体脱离,其中26例(26眼)为睫状体上腔与前房完全相通,可明确查到离断口,11例(11眼)为睫状体与巩膜间连续裂隙样脱离。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是目前诊断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最确切、最直观、最安全的检查仪器,是诊断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最客观、最科学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睫状体脱离 钝挫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偏头疼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年,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疼,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还可起到根治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偏头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加以修复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25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共需要对303指进行修复治疗;主要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展开,完成修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7个月~13个月的随访,最终对修复治疗效果加以观察。结果对于本次研究收治的25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303指)施以治疗后,最终治疗优秀、良好、尚可以及差分别包括140指、118指、27指以及18指;治疗优良率为85.15%。结论对于手部肌腱损伤患者,于临床合理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展开修复治疗,对于患者手部肌腱损伤的恢复可以发挥显著促进作用,使得患者手部屈功能获得显著恢复,从而显著提高手部肌腱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技术 手部肌腱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患脑胶质瘤而至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50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纤维外科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胶质瘤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较少,而且还能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脑胶质瘤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人弱视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认识人的视觉系统可塑性。方法选择年龄、弱视程度、弱视性质无显著性差异的成年人病例93例,治疗前均行视力、注视性质、眼位检查。综合疗法组采用准确配戴眼镜、遮盖、增视训练、精细作业治疗;光学药物压抑联合综合疗法组配戴使用过矫或欠矫眼镜、阿托品散瞳的远或近离压抑疗法,并联合使用综合疗法。结果综合疗法组治愈12眼(24.00%),有效率为62.00%;光学药物压抑联合综合疗法组治愈17眼(29.82%),有效率为80.70%,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的视觉系统可塑性可能长期存在,传统治疗儿童弱视的综合疗法、光学药物压抑疗法用来治疗成年人弱视,其疗效是肯定的,且其疗法与患者的依从性有关,光学药物压抑联合综合疗法达到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的目的。

  • 标签: 弱视 成年人 综合疗法 光学药物压抑疗法 视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足显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抗菌药物在手足显微外科的规范使用提供指导。方法对近半年来手足显微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抗菌药物在手足显微外科使用的合理性。结果通过对手足显微外科围手术期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809例手足显微外科手术患者当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其中,头孢类药物是手足显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例数最多的抗菌药物种类,使用头孢类药物的的患者人数占据本次研究分析的患者总人数的58%。应用频率第二位的是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占比为28%。在抗菌药物的应用时机方面,手术前30分钟-2小时使抗菌药物应用最为频繁的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为477例,占患者总数的58.9%,手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为332例,占据患者总数的41.1%,单用一种抗菌药物的患者为608例,占患者总数的75.1%,同时使用两种抗菌药物的患者为201例,占患者总数的24.9%,其中,有128例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占患者总数的15.8%。结论目前,手足显微外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仍然存在较多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对手足显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管理。

  • 标签: 手足显微外科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