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儿童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53例发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无发热状况的健康儿童53例,将其划分为对照组,结合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工作的开展,判断两组儿童临床诊断效果。结果两组儿童在RDW-SD指标对比中,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而在HCT、MCV、MCH、MCHC指标对比中,各数据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儿童血细胞异常检出率为5.66%,实验组儿童血细胞异常检出率为35.94%,即两组儿童各数据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对发热疾病予以临床诊断,以精准化的优势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发热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于我所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儿童保健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儿童的身高、体质量、适应性评分、语言评分、精细动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个月,观察组的PDI、M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4.44%,对照组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1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护理可有效降低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童保健护理 常规护理 儿童成长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到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保健的60例儿童,将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给予综合保健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儿童在护理后的效果,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以及两组儿童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健护理后发育情况较对照组要好,并且观察组儿童出现营养性疾病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儿童例数,观察组儿童的家长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儿童的家长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明显,更加有效促进儿童的发育并且安全性更高,家长对其满意度也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保健 成长发育 营养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保健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保健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接收的保健儿童6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儿童年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为310例1~2岁儿童,男孩160例,女孩150例,对照组为290例>2~3岁儿童,男孩150例,女孩140例。两组儿童均抽取末梢血(无名指)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检测微量元素含量并做详细记录,比较两组儿童的微量元素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缺铁发生率(71.94%)和缺锌发生率(79.03%)均高于对照组(50.34%、42.07%)(P<0.05);试验组的铁元素值(6.60±0.55)μmol/L、锌元素值(68.30±7.20)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0±0.20)、76.05±9.78)μmol/L(P<0.05)。結论在儿童保健中检测微量元素,可充分了解儿童自身的微量元素情况,根据科学检测结果便于及时地补充失衡元素,这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儿童保健 微量元素 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效果。方法选用孕周32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儿童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采用儿童气质问卷与家庭环境量表来评价儿童气质与家庭环境,同时借助儿童行为问题来评价儿童学龄期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期气质节律性、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2岁时家庭父母参与、8岁时家庭父母情绪对学龄期儿童行为具有直接性的关系,其结果可共同解释56%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在婴儿时期,可通过预测母亲年龄、气质节律性与情绪性、1岁家庭环境总分来判断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且可解释33%的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在学前期可利用气质反应强度、3岁时家庭父母参与、母亲年龄来预测血量儿童行为问题,可解释学龄期34%儿童行为问题;而在学龄期则可借助气质适应性、坚持性、家庭教育等各方面来解释学龄行为问题。结论保障儿童健康,避免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可对高龄母亲、家庭教育环境与积极气质来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

  • 标签: 儿童行为问题 儿童气质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外科疾病早期未能明确诊断而产生误诊原因和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儿科误诊误治患儿60例的误诊情况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0例误诊的患儿按疾病分类误诊为小儿内科疾病28例(46.67%),误诊为小儿外科疾病18例(30.00%),误诊为感染性疾病9例(15.00%),误诊为眼耳鼻喉与妇产科疾病5例(8.33%)。结论儿科误诊的产生决不是简单的工作失误,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为避免误诊,需要儿科医师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并积极参加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从而防止误诊的产生。

  • 标签: 儿科疾病 门诊医疗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疾病出现的误诊误治病案,分析误诊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将最近时间的90例儿科误诊病例进行调查,根据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出现误诊的原因,详细介绍病例,对此病例为何误诊进行讨论,解决误诊问题。结果儿科疾病的相似疾病影响诊断,疾病特征不明显。结论儿科疾病种类较多,医生要仔细判断病症,注意疾病特征,对症下药。不能出现疏忽。提升儿科疾病确诊的准确率。医生对病患家长说明的病情要有自己的看法,坚定医者立场。医院应注意医学设备的更新,运用最先进的医学技术对患者进行救助。

  • 标签: 儿科 误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儿童保健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保健的影响。方法将于我中心接受儿童保健200名儿童设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年龄段不同,分为分析组100名(1~2岁),对照组100名(3~4)岁,比较两组儿童机体末梢血中微量元素检测情况。结果经检测后显示,分析组缺锌率、缺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平均铁元素与锌元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微量元素检测可对儿童自身微量元素情况予以有效评估,以此为儿童及时补充缺乏、失衡元素意义重大,是保证儿童健康生长的重要举措。

  • 标签: 儿童保健 检测 微量元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可行性,探讨建立以儿童保健医生提供服务的多元社区(基层)服务形式,将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向家庭普及,以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行为全面发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哈尔滨市所辖的7个村,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1~3岁儿童采取横向对照与纵向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的服务方法及组织实施形式,初步整理出一套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的适宜方案。结论通过对社区(基层)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矫正儿童行为偏离知识培训是可以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工作的,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中增加矫正儿童行为偏离服务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儿童保健服务项目 矫正 行为偏离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疾病采用B超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接诊的150例行B超诊断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B超诊断在甲状腺疾病中应用的价值。结果150例患者经病理学检验证实为甲状腺癌患者2例、甲状腺腺病患者15例、甲结患者20例、甲减患者38例、甲亢患者57例;经B超诊断证实为结论甲状腺癌患者2例、甲状腺腺病患者17例、甲结患者25例、甲减患者40例、甲亢患者66例,准确率依次为100%、88.23%、80.00%、95.00%、86.36%。结论甲状腺疾病采用B超临床诊断较病理学检验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改善病理学检验的局限性,因此,患者疑似出现实质性病变时可首选B超诊断。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B超检查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为减少呼吸内科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讨论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将对照组的一般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综合治疗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3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特殊,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三年在本院治疗的80例泌尿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将80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运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而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排石汤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40例,在使用排石汤进行治疗后,治愈2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数31例,总有效率77.5%;观察组患者40例,在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治愈2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数38例,总有效率95.00%。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治疗效果好,治疗成功率较高,极大缩短了有效治疗时间。比较传统碎石法,更加安全,操作简便。

  • 标签: 泌尿结石 体外冲击波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泌尿结石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泌尿结石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结石治疗,按期服用排石汤,其余条件保持相同,一段时间后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40)、77.5%(31/40),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可靠,方法简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泌尿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大叶肺炎康复的护理体会的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大叶肺炎儿童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的方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护理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观察组护理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要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同时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都要少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结论在儿童大叶肺炎康复的护理的过程中实施加强康复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儿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 大叶肺炎康复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剖宫产伴有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从2010年2月-2011年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剖宫产伴有妊娠期高血压中随机抽选60例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联合组与单纯组,每组各30例,其中单纯组30例产妇均单纯使用传统麻醉法,联合组30例产妇则在单纯组基础上联合腰麻,分析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联合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伴有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采取腰麻联合传统麻醉具有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腰麻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伴有妊娠期高血压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中抽取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感(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与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提高其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降低诊断此类疾病的误诊率。方法对83例初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62例,占74.6%;非造血系统疾病21例,占25.4%。结论造血系统疾病是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但非造血系统疾病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 标签: 血液内科 造血系统疾病 全血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加剧,消化内科疾病也日趋复杂多变,进行准确诊断的难度也日益提高,一般需要借助其他检测设备来进行辅助诊断。本文对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对临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研究分析。

  • 标签: 消化内科 疾病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病理确诊情况予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2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38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良性疾病,包括单纯性甲状腺瘤肿、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几种类型。40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甲状腺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腺叶切除+峡部切除、甲状腺局部切除等。结论病理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确诊手段。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疾病 病理确诊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份——2017年6月份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12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成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5.24%(60/63),较比对照组80.95%(51/63)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3.65%(59/63),较比对照组79.37%(50/63)的救治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效的提高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 脑血管疾病 昏迷 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