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与跨伤椎钉置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是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跨伤椎置4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13例、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可有助于脊柱稳定性的增强,降低伤椎高度的丢失,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 跨伤椎 万向钉置钉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自粘树脂水门汀粘树脂嵌体中表面预处理对微渗漏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拔出的100颗新鲜拔除的磨牙(无龋坏)当做分析的对象,根据嵌体制作要求对邻牙合Ⅱ类窝洞进行制备,同时制作树脂嵌体。遵拔除顺序分为四组(甲组、乙组、丙组以及丁组),每组25颗。甲组为直接粘、乙组为自酸蚀处理、丙组为全酸蚀处理、丁组为磷酸处理,对四组的龈壁渗入深度、壁渗入深度进行总结。结果甲组的龈壁渗入深度大于乙组、丙组、丁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壁渗入深度大于乙组、丙组、丁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丙组、丁组间的龈壁渗入深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丁组间的壁渗入深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壁渗入深度大于龈壁渗入深度,差异显著,P<0.05。甲组、乙组、丙组龈壁渗入深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粘树脂水门汀粘树脂嵌体的表面预处理中,酸蚀处理能减少牙体组织同自粘树脂水门汀间的微渗漏,而磷酸单独预处理对于龈壁处牙本质粘结界面微渗漏影响大于壁处釉质。

  • 标签: 表面预处理 自粘接树脂水门汀 粘接树脂嵌体 微渗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神经痛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50例三神经痛患者中,34例显效,12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2%,患者疼痛消失或缓解,营养达到平衡,情绪趋于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45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0%。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营养状况,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三神经痛又称原发性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面部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阵发性剧痛。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所以老年患者居多。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三神经痛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3月至2016年10月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证实的三神经痛患者34例。患侧不同分级间三神经FA及ADC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TI参数和压迫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神经与血管接触Ⅰ、Ⅱ、Ⅲ级患者FA值分别为0.311±0.009、0.308±0.007、0.299±0.009,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9,P<0.05),不同级别间ADC值分别为(2.298±0.309)x10-3、(2.214±0.175)x10-3、(2.259±0.248)x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2,P>0.05)。结论DTI可于术前评估三神经的损伤程度,且血管压迫越明显,FA值越低。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胎娩出速度助产技术在降低会阴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阴道分娩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助产士通过用手来控制出头速度来保护会阴。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手掌上托的方法保护会阴。比较两组患者的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产后会阴水肿、伤口疼痛、伤口缝合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控制胎娩出速度助产技术,会阴的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水肿及缝合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控制胎娩出速度助产技术,可有效的降低会阴的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水肿及缝合时间,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标签: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技术 接生技巧 自由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位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位难产产妇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分娩结局和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阴道助产分娩率37.50%/35.00%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3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剖宫产率30.0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结论循证护理在位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并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头位难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位难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按照常规产程行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观察组给予徒手旋转胎助产护理。结果两组产妇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时,施以徒手旋转,能够减少产妇的痛苦,使其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胎儿窘迫率,在一定程度上为母婴健康提供了保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内直接粘加全冠修复治疗纵折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纵折后牙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8,给予全部裂牙清除术后行体外再植粘结,术后14d实施全冠修复)和观察组(n=28,给予口内直接粘加全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治疗优良率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而在术后第12个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纵折后牙患者运用口内直接粘加全冠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远期疗效相对常规治疗方案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全冠修复 粘接 纵折后牙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三神经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行头颅CT及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头颅CT检查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与头颅CT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影像学诊断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0例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耳穴贴压等)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以及WHO颁布的失眠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判断其疗效。结果60例患者经过为期14天的综合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共显效35例(62.5%),有效21例(37.5%);治疗前后在PSQI评定方面,患者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护理 三叉神经痛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采取丙戊酸钠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采取卡马西平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疼痛积分为(0.21±0.05)分,对照组为(1.36±0.81)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为75.5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三神经痛中应用丙戊酸钠,可增强疗效,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

  • 标签: 丙戊酸钠 三叉神经痛 疗效比较 卡马西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神经痛的效果观察。方法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三神经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按照是否给予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实验组在卡马西平治疗基础上联合甲钴胺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远期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三神经痛患者给予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可有效缓解个体症状,远期疗效好。

  • 标签: 甲钴胺 卡马西平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原发性三神经痛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8%(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04,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84%(4/5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88%(3/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0,P=1.00)。结论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神经痛具有良好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原发性三又神经痛 奥卡西平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治疗术治疗原发性三神经痛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三神经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机上采取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6.56%,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81%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三神经痛患者,在采取视频治疗术的同时,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能较好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标签: 射频治疗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三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抑郁、焦虑大于或等于7分的比例(76.7%,6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综合护理在三神经痛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方面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到本院进行诊治的所有三神经痛患者当中随机选取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的108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为54例的对照组和54例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5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4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和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为(9.53±1.18)分,疼痛评分为(2.23±1.14)分,对照组的睡眠质量为(13.12±2.12)分,疼痛评分为(4.59±1.53)分,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59%,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37为%,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到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三叉神经痛 睡眠质量 疼痛评分
  • 简介:目的:利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HR-MRI)观察原发性三神经痛患者的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间的空间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行神经根微血管减压的80例原发性三神经痛患者。采用HR-MRI,包括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及三维快速稳态自由进动成像(3D-FIESTA)序列采集原始横断面三维数据,分别重建平行于神经脑池段的斜矢状面及垂直于神经的冠状面,从多角度共同观察研究其患侧三神经脑池段及邻近脑干与周围血管间的空间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行双盲对照。结果:78例(97.50%)患者显示一支或多支神经血管接触和(或)压迫(neurovascularcontact/compression,NVC)患侧三神经脑池段或其邻近脑干,其中54例(67.50%)显示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其他血管包括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某些静脉。NVC点距神经出脑干平均距离为(2.80±0.73)mm,其中42例(52.50%)NVC发生在近端(NVC点距神经出脑干根部距离≤3mm),27例(33.75%)发生在远端(NVC点距神经出脑干根部距离〉3mm),9例(11.25%)仅存在血管与三神经邻近脑干接触。联合应用3D-TOF和3D-FIESTA,其诊断灵敏度达97.44%,特异度为100%,准确率达97.50%。结论:HR-MRI检查不仅有利于原发性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发性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血管神经接触/压迫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显著,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头针 早期 康复训练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