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精神科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近几年,国内各类大型环境破坏事故逐步增多,变成威胁到民众自身健康、毁坏生态环境相关的要素,已经极大地约束到了国内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进步。现阶段,国家已经迈进了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的多发阶段。创建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相应的紧急系统即构建健全、标准的城镇环境卫生一类系统的关键构成版块,还是考量城市内部基本设备层次与社会监管特性的关键标识。

  • 标签: 调研 突发环境公共卫生事件 问题
  • 简介:摘要自从2002年非典爆发以来,我国的甲型H1N1、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造成多数人群被普遍感染,对其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威胁;故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再次成为国家卫生部门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重点所在。本次研究则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对其应对策略实施分析,并做出综述。

  • 标签: 应急物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储备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30名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护理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分析,探讨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效率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急诊科自2016年1月至12月处置突发事件成批伤员过程中分诊鉴诊、建立静脉通道、转运交接等环节的效率,并对全部参与事件处置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于培训前后测评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评分,然后统计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处置效率,最终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干预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置突发事件相关制度、知识和技能均得到提高,但通过两个月的培训,对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的效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护士的自我效能提高能够对护士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是影响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护士 自我效能感 突发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精神科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上报制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6年在精神科使用常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017年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将2016年所选取的资料作为对照组,2017年选取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上报率、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的资料后发现,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并且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以及及时上报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的管理当中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能够为之有效的增加精神科的护理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水平,最终使护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无惩罚上报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前馈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前馈控制管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投诉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投诉事件发生比例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更高,组间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模式能够改善护理效果,降低护理中不良事件与投诉发生比例,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前馈控制 不良事件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实施品管圈前后半年的血透资料,统计不良事件,对比实施品管圈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中,实施前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实施期间采取的是品管圈护理。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护理理念应用于血透室护理中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血透室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良事件药学监护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病患因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所致的气喘以及胸闷不良反应共3例进行研究,通过参与患者不良反应的治疗,并提出相应的药学建议。结果在3例患者的治疗中,药师的建议均被采纳,而患者在通过对症治疗后都痊愈出院。结论让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能为临床医师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药学监护 不良事件 药师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 简介:摘要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监护是工作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护理人员不仅应该对病人的情况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同时还应该有较强的护理经验以及耐心和细心,在病人发生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能够给出及时的解决策略,尽可能地让患者尽量少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让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到健康状态。本文主要对患者在日常住院期间发生的坠床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可导致患者坠床的几点重要因素,并且提出了对应的预防措施。希望各位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注意到这几点,有效地预防病人坠床。从各方面入手降低意外危险给患者带来的伤害,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护理工作 患者 坠床事件 原因分析 预防及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麻醉前患者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法从最大氧耗、代谢当量、其他评估指标上分析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式,得出具体的结论。结果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围麻醉期,运动承受能力是一个独立性预测因素,目前,临床中常常根据患者自述运动频度和强度来评估患者的体能,该种方式简单易行,可以与其他相关因素一起评估患者手术安危情况,这可以采用代谢当量水平评估法与Duke活动状态指数评估法。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体能评估已经在临床麻醉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在周围心血管疾病、指导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麻醉中寻求简便、优质的评估方式是近年来术前体内评估的发展趋势,体能评估简单、便捷,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麻醉 体能评估 围麻醉期 心血管事件 预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积极治疗与积极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采取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根据检查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叫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单纯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同时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而死亡的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人群全因死亡的9.9%。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发生的42例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2%,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降低为0.19%,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全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保障急诊抢救护理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效提高圈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主要分析资料,以便更好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与它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经统计结果发现,50~59岁患者的占比最高,为28.44%,静脉滴注构成比最高,为76.12%,抗感染药物构成比最高,为33.58%,同时实验室检查有存在部分异常情况。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意识,是防止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后,及时实施对症治疗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科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作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并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作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各选取120例产科患者,分析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产后护理不良事件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于产科护理中能有效规避护理不良事件,保障护理质量,使患者获得周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建议推广。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临床护理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使用RCA法对2016年11月一2017年11月期间发生的60起不良事件,并且根据不良事件的原因找到问题的解决对策。结果应用RCA法对护理事件的原因进行总结,护理事件的不良原因有很多起,在使用此方法后护理不良事件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使用RCA分析法能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率,还能让患者更加青睐此方法。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 不良事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护理意外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输液护理,研究组患儿在给予常规输液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反复穿刺、液体渗漏及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头皮输液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护理意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住院患者中应用预警性护理管理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的控制作用。方法以300例住院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预警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和预警性护理管理,对比坠床、跌倒、院内感染发生率,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预警性组坠床、跌倒、院内感染发生率均远低于参照组,且前者投诉率远低于后者,总满意率远高于后者,对应比较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2组护理满意度分布情况对比也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预警性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改善其满意度。

  • 标签: 预警性护理管理 住院患者 护理不良事件 投诉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传染病护理管理中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效果。方法我院传染科从2015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实施1年后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前,实施后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提升,护士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病护理管理中,通过使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方法可明显提升不良事件上报率,更好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 标签: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收取时间(2017年1月2日-2018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8.01±4.05)mm、左室射血分数(49.15±8.95)%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事件发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某小学水痘爆发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学校水痘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用Excel2003和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月16日至11月26日,桥头胡街道某小学发生一起由水痘爆发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发病32例,罹患率2.02%,10月31日为发病高峰,病例数12人,时间曲线只有一个发病高峰。本次发病主要集中在7-9岁之间,发病学生分布在5个班级,主要集中在二(3)班,发病26例,罹患率为42.62%。男、女学生罹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罹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均有过水痘疫苗免疫史,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做到及时发现、报告疫情,严格隔离患者、通风消毒、疫苗接种以及发现疫情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控制水痘发生和发展的有效办法。

  • 标签: 水痘爆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