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流行性感冒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中心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收入的5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体温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恢复正常,低氧血症得到改善,呼吸平稳,患者自诉不适感减轻或消失,均未发生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护理满意度为94(47/50)。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效果,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通过阅读收集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回顾了中医药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治疗的研究进展,整理了中医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方法,分析中医治疗艾滋病机会感染的优势和不足,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我校医院流行性感冒爆发案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流行性感冒爆发的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防治策略间隔时间与疫情的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流感防治策略的间隔时间与流感疫情的控制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51,P=0.033),结论越早采取流感防治策略,越能有效提升流感疫情的控制效果。因此,一旦患者患上流行性感冒,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加大对易感染群体的健康宣教力度,拓宽疫苗接种的覆盖范围,以防止流行性感冒进一步蔓延。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计算机分组方案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至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均纳入30例患者。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分析集束化护理的有效性。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延长导管的停留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9例进行耳鼻喉急性感染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84例,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实验组85例,采用扶他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他林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缓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耳鼻喉急性感染 术后疼痛 芬太尼透皮贴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流行感冒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探讨其变化特点对流感诊断及评估病情发展变化的价值。方法在诊疗中进行血细胞、肝肾功能、无机离子、心肌酶、血糖及血气等实验室指标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细胞分析中有35%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生物化学指标中有29%的患者钾离子下降,13%的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30%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或明显升高。数据显示部分血细胞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与病毒的感染时间长短有关,病毒感染时间越长,上述指标的变化越大。结论动态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实验室诊断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耳鼻喉急性感染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予以芬太尼透皮贴剂干预,观察组予以扶他林干预,对两种干预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上,改善效果相比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耳鼻喉急性感染手术患者而言,将扶他林于其术后疼痛干预中应用,可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术后疼痛 急性感染 耳鼻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感染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40例中发生感染患者1例,参照组患者40例中发生感染的患者9例,研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2.5%低于参照组患者22.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相关性感染情况,并且临床护理针对性较强,是一种预防感染的有效护理方式。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护理效果 血液透析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性感染(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外眼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左氧氟沙星组、氧氟沙星组与氯霉素组进行研究。于用药前,和每隔一天做一次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判定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左氧氟沙星组与氧氟沙星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组与氯霉素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氧氟沙星组与氯霉素组有显著差异。三种眼药的临床疗效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有非常显著差异;而且从平均秩和值看左氧氟沙星组疗效最好,氧氟沙星组次之,氯霉素组就较差。结论在这三种药中左氧氟沙星滴眼对于治疗外眼细菌感染的疗效最强,氧氟沙星滴眼液次之,氯霉素滴眼液较弱,但也有一定疗效。因此,应根据各种不同的病情需要而选择使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氯霉素 外眼感染 细菌性结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化脓性感染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24例膝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经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后,21例患者显效,3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化脓性感染能够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化脓性感染 膝关节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且使用导管的1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记录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因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所引起的感染分别为1.11%、2.22%、4.44%,对照组中因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所引起的感染分别为8.89%、10.00%、1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ICU 导管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且使用导管的1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记录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因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所引起的感染分别为1.11%、2.22%、4.44%,对照组中因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所引起的感染分别为8.89%、10.00%、1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ICU 导管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PCT)与血常规两项检测指标共同应用在其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从2017年1月-2018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的有关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病例随机挑选出56例并整理,此为实验组,并从同时间段的健康儿童中随机挑选56例,此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实验的小儿均分别行PCT的检测、血常规的检测以及PCT与血常规同时检测,对比两组小儿所需检测的各项指标及应用上述三种检测方法以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中小儿的PCT、中性粒细胞数(NEUT)与白细胞数(WBC)依次为(0.55±0.11)ug/L、(8.63±2.18)×109/L、(14.84±3.76)×109/L均是较对照组的高的(P<0.05或P<0.01),且实验组小儿运用PCT与血常规同时检测诊断出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92.86%(52/56)较PCT的检测75%(42/56)、血常规的检测78.57%(44/56)的高,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PCT与血常规两项检测指标共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能够显著的提高其诊断阳性率,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并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小儿 PCT 感染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护理对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ICU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38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系统性护理),每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关部位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可有效降低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ICU 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应用消旋卡多曲与头孢克肟联合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500例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将应用头孢克肟治疗的25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应用消旋卡多曲与头孢克肟联合方案治疗的25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2%,p<0.05。结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临床应用消旋卡多曲与头孢克肟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 标签: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 消旋卡多曲 头孢克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86例,其中A组为43例细菌性感染患儿,B组为病毒性感染患儿,对两组患儿行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儿检验结果。结果A组CRP阳性率44.19%、WBC阳性率6.98%及联合检验阳性率88.37%均高于B组6.98%、3.33%、6.98%,CRP、WBC水平均高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可有效判断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全血CRP 血常规检验 儿科 细菌性感染类疾病
  • 作者: 郑秋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20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2年第11期
  • 机构: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总医院,福建三明354400
  • 简介:目的:分析针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在血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hs-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1.07-2022.06于泰宁县总医院接受检查的细菌感染性小儿共计101例,均进行hs-CRP检测与血常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联合检测方式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不同检测方式下,联合检测发热、肠炎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但急性支气管炎、及其他疾病患者情况检出率数据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hs-CRP加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总的检出率呈现出较高水平,可推广。【关键词】hs-CRP;血常规;准确性;效果;感染性疾病

  • 标签: hs-CRP;血常规;准确性;效果;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感冒应用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合剂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7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感冒患儿8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奥司他韦于对照组治疗中应用,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加用抗病毒合剂,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流行性感冒患儿,将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合剂于其临床治疗中应用,收效显著。

  • 标签: 奥司他韦 儿童 抗病毒合剂 流行性感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雾化吸入盐酸肾上腺素和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60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都使用镇咳、吸氧、预防性感染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盐酸肾上腺素与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地塞米松混悬液加生理盐水。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h症状显著改善(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盐酸肾上腺素雾化吸人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较单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联合使用盐酸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效果更好能迅速缓解急性感染性喉炎声嘶和喉梗阻的症状,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盐酸肾上腺素 急性感染性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咖啡酸片治疗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均给予相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分别用咖啡酸片、其他传统升白细胞药物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从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情况及疾病治愈率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咖啡酸片治疗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比其他升白细胞药物疗效快,并且治愈率明显快于其他升白细胞药物。结论咖啡酸片治疗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咖啡酸片 白细胞减少症 病毒性感染 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