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足里联合阴交艾灸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足里联合阴交艾灸,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1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之后,对足里以及阴交两穴位进行艾灸,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足三里 三阴交 艾灸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性特征,随访五年之后的身故才能与预后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当中属于阴型乳腺癌病症的有40例,阴型乳腺癌病症具备组织学级别,肿瘤复发的转移率与髓样癌相对要高于其余类型的乳腺癌病症,五年无病总生存率为75.0%(30/40)。对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状况、手术治疗的方法等。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级别相对较高,但是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几率相对较低,而且肿瘤的复发几率加高,肿瘤病理学分期较高,预后效果不佳。

  • 标签: 三阴型 乳腺癌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前后联合双切口钢板固定方案治疗合并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合并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前后联合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后联合双切口钢板固定方案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的手术创伤指标、预后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的HS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等预后指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2%,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3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与对照组的1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P=1.000)。结论对于合并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前后联合双切口钢板固定方案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三柱损伤 前后联合入路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中空心螺钉柱重建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在我院医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34例。本次乙组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而甲组是空心螺钉柱重建技术治疗,总结并发症,足部关节功能。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94%)低于乙组(20.59%),差异显著(x2=5.100,P=0.024)。甲组足部关节功能的总优良率(94.12%)高于乙组(70.59%),差异显著(x2=6.476,P=0.011)。结论在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中,空心螺钉柱重建技术可有效改善其足部关节功能,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

  • 标签: Lisfranc 关节损伤 空心螺钉三柱重建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腮裂瘘管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第腮裂瘘管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及瘘管泛影葡胺造影,能显示瘘管走行及内瘘口位于梨状窝,全麻下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彻底切除病灶,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第3腮裂瘘管并感染。结果4例都有误诊误治,包括颈部脓肿2例、甲状舌管囊肿并感染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术后随访6月以上无复发。结论第腮裂瘘管并感染需与颈部多种疾病加以鉴别,多层螺旋CT及瘘管造影可显示瘘管走形,便于诊断内口位置,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能切除瘘管及感染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第三腮裂瘘管 造影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升袋营养液配制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我院接受升袋营养的42例患者护理过程与营养液配置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配制中的注意事项与护理要点。结果本组42例患者仅有1例患者发生皮肤周围红肿现象,及时拔管病改为外周静脉营养后症状消失。其余41例患者输注过程良好,均为发生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的并发症。结论升袋营养液更够有效提升患者营养状况,并且安全性较高,该营养支持方式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肠外营养 三升袋 营养液 护理
  • 简介:目的:对1例发育迟缓患儿及其家系进行基因检测,了解其基因突变的类型和遗传模式,以对其进行临床诊断。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筛查,结合临床表型资料,寻找候选基因致病位点,结合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致病位点验证。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CollegeofMedicalGeneticsandGenomics,ACMG)变异分类指南判断致病性。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MECP2基因、PTPN11基因存在杂合错义变异,分别为第4号外显子c.398G〉A,p.Arg133His及第3号外显子c.188A〉G,p.Tyr63Cys。Sanger测序结果显示,MECP2基因变异遗传自母亲,导致Rett综合征;PTPN11基因变异遗传自父亲,导致努南综合征(Noonansyndrome,NS)。这2错义变异均为致病性变异,与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表型相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1例发育迟缓患儿存在2不同基因的致病性变异,导致同患2种不同的遗传性综合征,提示遗传性疾病患者中可能同时存在2种或以上的疾病表型,需加以重视。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基因突变 遗传性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选取入住我院的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语句不通黄系列中药制剂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以结果为疗效参考依据,分析探讨黄系列中药制剂治疗压疮的效果,为压疮患者的病情处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理论基础。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压疮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统计学原理,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黄系列中药制剂治疗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压疮结痂时间、住院时间、感染率。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实验组有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压疮结痂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感染率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时患者会死亡,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痛苦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对护理方式选择上,选择黄系列中药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压疮的治疗和护理,黄系列中医制剂的尽早加入能够促进患者健康生活,减小痛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三黄系列中药制剂 压疮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叉神经痛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50例叉神经痛患者中,34例显效,12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2%,患者疼痛消失或缓解,营养达到平衡,情绪趋于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45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0%。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营养状况,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叉神经痛又称原发性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面部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阵发性剧痛。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所以老年患者居多。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锁骨骨折是当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导致锁骨骨折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暴力。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多种多样,以往都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但是最终的疗效都差强人意。随着内固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锁骨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本文通过分析和讨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重建钢板螺丝钉和克氏针内固定种治疗锁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对100例锁骨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临床治疗,通过比较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之后患者的锁骨骨折愈合、肩部外观、自我感觉以及功能的差异来分析得出最佳治疗方式。

  • 标签: 内固定 锁骨骨折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癫痫治疗中拉莫嗪联合丙戊酸的实际效果。方法自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癫痫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救治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癫痫患者治疗中使用丙戊酸,观察组患者治疗在丙戊酸的基础上增加拉莫嗪,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癫痫的控制情况,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癫痫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癫痫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嗪联合丙戊酸的用药方式在癫痫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对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用药不良发应的发生情况,药物疗效显著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丙戊酸 拉莫三嗪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间苯酚对第一产程的影响,同时观察应用间苯酚是否可以改善第一产程。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正常足月妊娠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间苯酚1组、2组、3组与分利多卡因组)。对潜伏期开2-3厘米产程停止时间≥4h,或者活跃期产程停滞时间≥2h者实施产科处理与人工干预。结果与分利多卡因组相比,间苯组在潜伏期时间和活跃期时间均有所缩短。结论在产程停滞的临床实验过程中,适当应用间苯酚可以有效缩短第一产程,从而大大提升自然分娩率。

  • 标签: 间苯三酚 产程停滞 第一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张氏黄液”治疗骨科创伤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应用中药“张氏黄液”外用治疗骨科创伤疾病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以“黄液”和碘伏外洗创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创伤面痊愈率为69.44%,对照组创伤面痊愈率为41.67%,两组治疗后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张氏黄液”治疗骨科创伤疾病能明显加速创伤面的愈合,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碘伏。

  • 标签: 张氏三黄液 骨科 黄连 黄柏 黄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足里按摩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产后尿潴留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执行一般解决尿潴留的护理方法采用听流水声诱导排尿,热水熏洗外阴,下腹部热敷,肚脐放葱蒜泥、开塞露肛门放入等方法1,观察组采用足里穴位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临床观察,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60%。结论足里按摩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尿潴留症状。

  • 标签: 足三里 按摩 产后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级康复系统对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脑卒中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级康复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出院时和随访1月、3月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1月和3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肺部、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关节挛缩和褥疮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级康复能有效延续患者家庭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 标签: 三级康复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叉神经痛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3月至2016年10月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证实的叉神经痛患者34例。患侧不同分级间叉神经FA及ADC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TI参数和压迫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神经与血管接触Ⅰ、Ⅱ、Ⅲ级患者FA值分别为0.311±0.009、0.308±0.007、0.299±0.009,不同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9,P<0.05),不同级别间ADC值分别为(2.298±0.309)x10-3、(2.214±0.175)x10-3、(2.259±0.248)x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2,P>0.05)。结论DTI可于术前评估叉神经的损伤程度,且血管压迫越明显,FA值越低。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间苯酚、山莨菪碱、地佐辛治疗急性内科腹痛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探寻能迅速缓解急性腹痛、安全有效,又不掩盖其症状的有效药物。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间苯酚40mg+灭菌注射用水2ml肌肉注射),对照1组(山莨菪碱10mg肌肉注射),对照2组(地佐辛5mg肌肉注射),观察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2组总有效率均为96%,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88%,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酚治疗急性内科腹痛疗效显著,安全,无不良反应。

  • 标签: 间苯三酚 急性腹痛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骨化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采用骨化醇治疗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优于仅采用甲巯咪唑和阿仑膦酸钠片治疗的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骨临床指标疼痛指数、骨密度(BMD)、骨型碱性磷酸酶(BLAP)、骨钙素(BG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化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更好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治疗用药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化三醇 治疗 甲亢性骨质疏松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经宫腔镜、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宫腔粘连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采取经阴道二维、维超声进行扫查,比较经阴道二维超声、维超声、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检查结果。结果一共60例宫腔粘连患者,其中轻度粘连41例,重度粘连19例。二维经阴道超声诊断率分别为25例、14例;维经阴道超声诊断率分别为33例、18例;宫腔镜诊断率分别为41例(100%)、19例(100%)。种检查方法对比,维经阴道超声、宫腔镜的诊断率明显高于二维经阴道超声,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的诊断率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漏诊率方面,种检查方法对比,维经阴道超声、宫腔镜的漏诊率明显低于二维经阴道超声,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的漏诊率明显低于经阴道超声,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共60例患者,膜粘连5例,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其他均为平滑肌、纤维组织、少量内膜的粘连病变。结论采用经阴道维超声检查宫腔粘连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操作方便,能够清晰地显示宫腔结构,有助于对宫腔粘连的病变特征进行诊断。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宫腔粘连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