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白血(AML)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选择老年AML患者31例,治疗组19例应用CAG方案,对照组12例应用DA、HA或MA方案。结果治疗组第一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26.3%,有效率68.4%;第二疗程和第一疗程累计CR率为36.8%,有效率为89.4%。对照组第一疗程CR率为25.0%,有效率为66%。第二疗程和第一疗程累计CR率为33.3%,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第一疗程CR率、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疗程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髓恢复时间、所需浓缩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方案治疗难治性老年人AML较其他普通化疗方案疗效肯定,同时较普通化疗方案骨髓抑制时间短,输血量减少。

  • 标签: CAG方案 老年 急性 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7年11月之间收治的老年急性白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HCG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地西他滨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BC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安全性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地西他滨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白血患者,共3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HA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CAG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老年急性白血的治疗过程中,运用CAG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CAG方案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效果 安全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细胞白血患者的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2例急性细胞白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缓解(CR)率32.08%,总有效率47.79%;诱导期死亡率31.71%;伴MDS病史者占30.49%,其CR率低于无MDS病史者;伴淋抗原表达者占39.02%,其CR率低于仅有抗原表达者;CD34+者占42.68%,其CR率低于CD34-者的57.32%。结论通过分析急性细胞白血临床治疗资料,能够提高急性细胞白血的治疗水平,帮助患者减少痛苦。

  • 标签: 急性 髓细胞白血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白血老年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地西他滨联合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方案实施情况。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5年1月份——2017年1月份收治的急性白血的老年患者32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CAG方案,观察组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跟踪随访治疗效果达到81.25%(13/16),较比对照组56.25%(9/16)的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肝损伤、肾损伤、感染、恶心呕吐、脱发、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中,两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CAG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地西他滨在临床针对急性白血的老年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有效降低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CAG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23在急性细胞白血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入住的89例急性细胞白血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研究组为89例急性细胞白血患者,对照组为20例健康的志愿者。对比两组中CD123的表达情况,对研究组治疗后进行白血MRD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D123表达率远远大于对照组健康志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研究组的89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缓解后复发了,相对于未复发的67例患者,复发的患者的CD123表达率同样远远大于未复发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23在急性细胞白血患者中广泛表达,是影响患者首次诱导完全缓解以及中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的因素,对评估急性细胞白血患者MRD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CD12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RD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白血运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2011年至2014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白血患者,根据强化治疗阶段方案不同分为HD-Ara-c组(30例)和多药交替化疗组(30例)。将两组急性白血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急性白血患者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更高(P<0.05),两组间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相近(P>0.05)。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能够起到提高急性白血患者无病生存率的作用。

  • 标签: 急性髓性白血病 大剂量 阿糖胞苷 强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急性白血患者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急性白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分别予以阿克拉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机体健康、精力、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转氨酶异常、胆红素异常、低钾血症、视力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低于对照组(42.31%),观察组急性白血临床治疗总部分缓解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5.38%),(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白血患者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氟达拉滨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 简介:我科2000/2008年共救治急性白血并发脑出血患者12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0-50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ANLL)中M11例,M22例,M33例,M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4例。本组中3例为初治患者,9例为复发患者。

  • 标签: 白血病/并发症 脑出血/并发症
  • 简介:以往诊断骨髓疾病的主要方法是骨髓活检,但活检并不能真正反映骨髓改变的全貌,且是一种有创检查。1980年磁共振成像(MRI)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无创性和对骨髓检查的敏感性,为诊断骨髓疾病揭开了崭新的一页。1984年,Cohen等首先报道了MRI在小儿白血骨髓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急性白血病 骨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白血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之间接收诊治的56例急性白血合并感染性休克临床诊疗情况,对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检测感染病原菌,对患者进行临床抢救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在进行化疗期间出现感染性休克13例(26%),在化疗结束2周内出现感染性休克27例(54%),在复发后进行再次诱导缓解期间出现感染性休克10例(20%),患者白细胞平均计数小于10×108/L,感染细菌分析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42例(84%)、革兰阳性杆菌3例(6%)与真菌5例10%),临床较强抗生素应用症状缓解45例(90%),死亡5例(10%)全部为主动放弃治疗患者。结论急性白血患者在化疗期间与化疗后出现感染性休克的几率较大,对患者进行抗感染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控制患者休克情况,临床应用性强。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感染性休克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外初诊时外周血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对伴有NPM1及FLT3-ITD双突变急性白血评估预后影响。方法以“NPM1”或“FLT3”和“acutemyeloidleukemia”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以“NPM1”或“FLT3”和“急性白血”检索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所有收录关于NPM1及FLT3-ITD基因突变的AML患者预后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始,截止到2018年01月31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篇文献,总纳入患者2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PM1+/FLT3-ITD+组与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8.22,95%CI=(3.28-13.16),p=0.001。结论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水平高于NPM1-/FLT3-ITD-组。

  • 标签: 骨髓原始细胞(%) NPM1突变 FLT3-ITD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化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化疗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均对两组患者行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40例急性白血化疗患者中,临床CT检查结果肺炎性浸润实变患者8例,肺梗死患者22例,肺部结节5例,肺肿块3例。对照组CT检测肺炎性浸润实变患者9例,肺梗死患者6例,肺部结节患者11例,肺部肿块4例。临床CT检查结果中准确率为38例(95%),误诊率为2例(5%),其检查结果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发现,行CT检查的实验组患者中有效24例,显效10例,诊断总有效率为34例(85%),诊断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CT检查应用于急性白血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可清晰呈现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变情况,提高临床诊断率,为急性白血患者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CT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APL)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的疾病,死亡率极高,此发病急、时间短、并发症多。由于APL极易出血,尤其是化疗期间。要做好有关的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诊断/护理 出血/护理 人类
  • 简介:1病例报告男,42岁.2004-02初无诱因左下肢反复出现红斑及结节性红斑,伴有疼痛及部分出现溃破感染,间断发热,为低热,T37~38℃.无皮肤出血点及瘙痒.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当地医院做皮损活检,组织病理改变符合Sweet综合征.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皮损好转,留下色素沉着斑.停用激素后易复发.2005-05中旬再发伴畏寒高热,左球结膜下出血,大便呈黑色.在外院查得WBC132×109/L,PLT9×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幼稚细胞,而转至我院住院治疗.查体:T38.5℃,神志清楚,贫血貌,左侧球结膜下可见出血,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约蚕豆大小,双侧颈部可触及数枚黄豆大小肿大的淋巴结,质中,无压痛,边界清,可活动,无融合,表面光滑.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肋下二横指,质中,无压痛,边缘钝,边面光滑,左下肢可见一5cm×5cm的红肿感染灶,可见色素沉着及皮损,有炎性渗出.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 标签: 白血病 混合细胞/诊断 Sweet综合征/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患者护理效果观察。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收治的急性白血患者共计36例进行调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18例和实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实验组18例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综合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化疗后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化疗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过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同时还能够降低化疗后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满意度 个体化健康教育 急性白血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白血患者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化疗治疗,研究组应用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对其进行临床疗效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K细胞治疗老年急性白血可以很好的改善急性白血的症状,是目前为止最安全并且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 标签: 自体CIK细胞 化疗 老年急性白血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白血是恶性血液疾病,在白血治疗期间护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优质护理理念进行护理作用对比,以实际病例进行分组统计,针对常规治疗与护理和优质护理理念治疗护理组进行对比,通过患者的情绪数值和感染并发症进行对比,以统计学意义作为对比结论,得出了优质护理理念能够降低并发症,提升患者情绪的作用。

  • 标签: 白血病 优质护理 儿童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