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在应对现代工程项目(尤其是医药工程项目时)已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医药工程项目而言,迫切需要一种更加科学、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来满足其发展需求。而国际上先进的P3项目管理软件以其强大的进度/费用控制系统以及网络计划技术和赢得值技术,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此,本文特针对P3软件的应用展开阐述。

  • 标签: P3软件 医药工程 应用 项目管理
  • 简介:背景:研究发现miR-142-3p低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并且有研究发现TUG1/miR-142/ZEB2轴可抑制膀胱癌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目的:观察miR-142-3p在膀胱癌干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S1PR3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对膀胱癌干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从新鲜人膀胱癌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膀胱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CD44^+细胞与CD44~-细胞,Western-blot检测2种细胞中Nanog、Oct4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2种细胞中miR-142-3p基因的表达。将miR-142-3pmimic(实验组)、miR对照质粒(对照组)分别转染至CD44^+细胞,48h后,采用MTS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pPi3k和pAkt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细胞中S1PR3基因表达。将稳定转染的2种细胞分别注射至裸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右侧腋下,4周后检测肿瘤体积。将S1PR3-突变型+miR-142-3pmimic、S1PR3-突变型+miR对照质粒、S1PR3-野生型+miR-142-3pmimic、S1PR3-野生型+miR对照质粒分别转染至CD44^+细胞,48h后检测各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与结论:①CD44v+细胞中miR-142-3p基因表达显著低于CD44-细胞(P<0.05);CD44^+细胞中Nanog、Oct4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D44^-细胞,证实CD44^+细胞为膀胱癌干细胞;②实验组膀胱癌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及转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膀胱癌干细胞中pPi3k和pAkt蛋白表达弱于对照组,S1PR3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裸鼠体内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⑤与相比,S1PR3-突变型+miR-142-3pmimic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S1PR3-突变型+miR对照质粒组(P<0.05),S1PR3-野生型+miR对照质粒组和S1PR3-野生型+miR-142-3pmimic组荧光素酶活性无差异(P>0.05);⑥结果表明,miR-142-3p在膀胱癌干细胞中低表达,其可能通过负调控S1PR3下调PI3K/AKT�

  • 标签: 膀胱癌干细胞 干细胞 miR-142-3p MIRNA S1PR3 膀胱癌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在基因水平上对恶性肿瘤进行研究成为新的突破点。微小RNA(microRNA,miRNA)被证实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本文就miR-520a-3p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作用及调控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miRNA miR-520a-3p 恶性肿瘤 基因调控
  • 简介:目的:探究miR-766-3p是否可通过调节靶基因SIRT6影响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发展进程。方法: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miR-766-3p及SIRT6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CCK-8、流式凋亡检测技术、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miR-766-3p/SIRT6对HCC细胞生长、凋亡、转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荧光报告基因实验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miR-766-3p对SIRT6表达的影响。结果:miR-766-3p在HCC组织中低表达,而SIRT6高表达。过表达miR-766-3p通过与SIRT6的3’UTR区结合降低SIRT6的表达。上调miR-766-3p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转移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但SIRT6过表达后终止miR-766-3p的以上作用。结论:miR-766-3p通过靶向负调控SIRT6的表达抑制HCC进展。

  • 标签: 肝细胞癌 miR-766-3p 靶基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
  • 简介:摘要:安丝菌素P-3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本论文旨在系统地介绍安丝菌素P-3的开发和产业化研究进展。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评估了安丝菌素P-3的抗肿瘤活性、毒副作用以及结晶性质,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 标签: 安丝菌素P-3 抗肿瘤药物 靶向治疗 结晶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结合小骨窗技术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间,本院住院的66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有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其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1名患者行显微镜小骨窗手术组,观察组35名患者行3D-Slicer软件结合小骨窗技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血肿清除率,住院天数,术后90天 GOS, GCS, ADL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3D-Slicer 显微镜开颅 小骨窗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 疗效观察
P1
  • 简介:

  • 标签:
P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煎煮管理新模式在提高中药民族药煎煮质量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200例并等分为对照、实验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饮用传统模式煎煮的中药民族药,实验组饮用新模式煎煮的中药。结果:实验组成品药液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15%,杂质含量降低20%,批次间一致性显著改善,煎煮时间缩短30%,P<0.05。结论:新模式提升了煎煮过程标准化水平,增强了质量控制准确性,患者接受度和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在提高中药煎煮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为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发展提供支持。

  • 标签: 中药煎煮 管理新模式 煎煮质量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iR-377-3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 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miR-377-3p的表达。分析miR-377-3p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相关性。构建miR-377-3p高低表达的食管癌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验证miR-377-3p对下游的靶基因LASP1的调控关系,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77-3p与LASP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miR-377-3p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明显低表达。miR-377-3p与ESCC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ESCC中miR-377-3p通过调控LASP1表达抑制食管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miR-377-3p通过调控LASP1抑制食管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它可以作为ESCC的预后分析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子宫内膜癌中miR-495-3p靶向调节BU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数据下载于TCGA数据库,应用R筛选差异基因,String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分析。Cytoscape确定Hub基因,GEPIA数据库分析Hub基因表达情况;TCGA-portal数据库分析Hub基因与分期及预后相关性。应用ENCORI数据库预测Hub基因上游miRNA;ENCORI数据库分析miRNA表达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UB1表达异常升高,BUB1表达水平随着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且高表达BUB1子宫内膜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通过ENCORI数据库预测BUB1的上游microRNA,发现miR-495-3p评分最高。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495-3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高表达miR-495-3p子宫内膜癌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相关性分析BUB1与miR-495-3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BUB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miR-495-3p高表达患者预后更佳,生信分析表明子宫内膜癌中miR-495-3p靶向调节BUB1表达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为进一步实验验证奠定研究基础,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 标签: miR-495-3p BUB1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BL教学模式下3D解剖软件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教学管理部140名外科教学医学生,采取学号随机跳转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B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A组采取CBL教学模式下3D解剖软件方式,统计分析其学习及格率。结果:A组学习及格率(90.0%)明显高于B组学习及格率(74.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模式下3D解剖软件在外科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合格率,更好掌握理论知识及实操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CBL教学模式 3D解剖软件 外科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OL1A1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研究COL1A1下调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 8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膀胱癌细胞系T24、UM-UC-3,以及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中COL1A1 mRNA及预测miRNA表达水平;敲减COL1A1和阴性对照转染T24,通过 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COL1A1上游miRNA, miRNA-29b-3p mimic转染 T24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检COL1A1 mRNA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NA-29b-3p和 COL1A1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COL1A1敲减后,明显抑制 T24增殖、迁移;生信预测miRNA-29b-3p与COL1A1靶向结合证据最强;与癌旁组织相比,miRNA-29b-3p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miRNA-29b-3p过表达之后,COL1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NA-29b-3p靶向 COL1A1 mRNA的 3'非编码区。结论:相较于癌旁组织,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miRNA-29b-3p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miRNA-29b-3p通过靶向下调COL1A1实现抑制膀胱癌进展,从而降低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

  • 标签: miRNA-29b-3p,COL1A1 膀胱癌,增殖,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miR-1-3p靶向DARS2介导MAPK通路及临床意义。方法 数据来源于TCGA数据库。预测DARS2上游miRNA,应用R语言进行miRNA-mRNA共表达分析,最终确定miR-1-3p。应用R语言分析miR-1-3P在膀胱癌与癌旁组织之间表达差异;分析DARS2与miR-1-3P相关性;分析miR-1-3P高、低表达膀胱癌患者两组之间总生存时间有无差异。应用GEPIA数据库进行DARS2与MAPK通路靶分子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预测及共表达分析,最终确定has-miR-1-3p;膀胱癌中miR-1-3P表达明显下调较癌旁组织;DARS2表达与miR-1-3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17;miR-1-3p高表达膀胱癌患者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相关性分析膀胱癌组织中DARS2与MAPK通路靶因子ERK1、ERK2、JNK1、JNK2表达均成显著正相关。结论 生信分析表明膀胱癌中miR-1-3p靶向调节DARS2表达抑制膀胱癌进展可能,同时DARS2表达影响MAPK通路靶分子水平,为进一步实验验证奠定研究基础,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 标签: miR-1-3p DARS2 MAPK通路 膀胱癌
  • 简介:摘要: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病理机制。运动作为最经济有效的物理疗法,可通过调节lncRNA MALAT1/MicroRNA-382-3p/Resistin轴的表达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在IR小鼠模型中,观察到运动可以下调MALAT1来降低抵抗素,从而通过运动降低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此外,运动还提高了IR小鼠血清中microrna-382-3p(miR-382-3p)的表达[1]。本文论述了抑制MALAT1可以提高miR-382-3p从而抑制重组蛋白,从而形成运动保护IR的机制,突出了T2DM治疗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运动,胰岛素抵抗 ,MALAT1,miR-382-3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P27,P63,P504s对于诊断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38例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P27,P63,P504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P27、P63蛋白表达阳性率高,前列腺癌P504s蛋白表表达阳性率高。结论:P27,P63,P504s联合检测对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准确率高。

  • 标签: P27 P63 P504s 联合检测 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诊断
  • 简介:2016年是泌尿外科医生值得纪念的年度,40年前,也就是1976年,世界上第一篇有关经皮肾手术的文章得以发表。经过40年的发展,经皮肾技术已十分完善,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泌尿外科医生的广泛认同,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UrologicalAssociation,AUA)、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AssociationOfUrology,EAU)和中国泌尿外科学会(ChineseUrologicalAssociation,CUA)均将其列为2cm以上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肾手术 P.D.F V.I.P 泌尿外科学会 泌尿外科医生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p27^kipl、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关系和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同步检测20例胃良性病变标本及80例胃癌组织中pZ7、p53的表达。结果80例胃癌中p27蛋白阳性率为41,25%(33/80),低于胃良性病变标本100%(20/20),p53阳性率在胃癌中为43.75%(35/80),而在胃良性病变标本中为0。胃癌p27阳性组的p53阳性率为66.67%,显著高于p27阴性组(P<0.05),p27与p53呈正相关,p27与预后弱相关,p53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p27、p53相互作用,对胃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p27表达愈强,p53表达愈弱,说明预后较好,反之则差,联合检测pZ7、p53可辅助胃癌诊断,估计预后,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胃癌 P53蛋白 P27^KIPL蛋白 基因表达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