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采用ALT检验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站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无偿献血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B组40例,对前者实施血型、血红蛋白、乙肝表面抗原等血液检测,对后者实施血型、血红蛋白、乙肝表面等血液检测+ALT检验等。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ALT检验和实验室ALT检查结果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血液标本的报废率显著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站血液检测中实施ALT检验,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不报废率,具有在血站血液检测工作中积极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ALT初筛检验 血站 血液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站ALT方法不同对血液检测合格率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录的400份血液样本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取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200)和参照组(n=200)两个组别。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将两组的血液检测合格率以及ALT相关数据结果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的血液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

  • 标签: 血站ALT出筛 血液检测 合格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献血者ALT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站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两个采血点共6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献血者检验项目不同进行分组,对两组血液的ALT阳性报废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ALT阳性报废率为12.6%,研究组ALT阳性报废率为1.67%。研究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献血者血液常规检测中,增加ALT检测,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障血液采集和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血站 献血者 初筛检验 血液检测 重要性分析
  • 简介:ALT在大部分采供血地区均作为献血前的一项血液项目,减少了因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笔者对2002~2007年在赣州市参加无偿献血的不同职业献血者进行ALT不合格率对比统计,发现军人、学生献血者检与不ALT,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职业无偿献血者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干化学法 无偿献血者 AL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献血者开展ALT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奉节中心血站12478例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同时分析其中706例ALT检测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查时间间隔和检测结果。结果ALT检测不合格者在本次无偿献血者中占5.66%,(706/12478);延缓献血中的72名献血者二次血液查合格的有49名(68.1%),血液查不合格23例(31.9%),24名(33.3%)单纯ALT不合格。延缓献血者献血间隔时间未超过半年的人群占67.1%。结论对献血者进行ALT查是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 标签: ALT血液筛查 延缓献血 血液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于AIDS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故检测HIV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检测项目.根据和要求,试验室检出的HIV(1+2)抗体阳性标本,应送确证试验室确证.笔者2000年应用ELISA法检测28744人份标本的抗-HIV(1+2),并与确证试验室反馈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HIV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再次探讨新生儿耳声发射的时间.方法使用ACCUSCREEN手持式耳声发射仪器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09月出生的活产且能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不包括出生后因身体状况立即转院者)第一天进行全部测试,未通过者第二天再次,还未通过者转诊当地母子保健中心于30天或42天进行复诊.结果通过对每月的情况的统计,全年每月的率达92.64%~96.5%,未通过率仅有3.36%~10.76%,全年总测试率为94.93%,未通过率为7.67%.讨论通过早期查可以及早发现高危儿,同时减少漏率.关键词新生儿耳声发射时间再探讨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4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开展哮喘高危儿童早期识别,进行简易肺功能检查,并推荐个性化诊治。方法:对开发区蓬朗街道6-12岁儿童进行哮喘初步查,对疑似哮喘患儿进行简易肺功能检查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存在问题:对哮喘的认识和重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坚持用药依从性差 。建议和指导意见:加强相关医学知识的宣教 ;加强家长的家庭护理和监测培训;加强哮喘患儿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普刀手术在宫颈癌中的应用。方法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行利普刀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利普刀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总有效率较高,痊愈的患者也显著多于采用普通微波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术后仅发生3例痛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利普刀手术对宫颈癌的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普通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利普刀 宫颈癌初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生活方式也在逐渐进行调整,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社会各界对于艾滋病的关注以及治疗研究也在不断推广,人们对于艾滋病的病毒查以及疫情控制的工作在逐渐完善。提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准确率是提升艾滋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内容,需要以此为基础进行病毒传播的控制,避免艾滋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确保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身体健康质量的保障,通过基层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是促进检测准确性的重要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主要从基层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质量管理情况入手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整理,以期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提升艾滋病传播的预防效果。

  • 标签: 基层疾控中心 艾滋病筛查 实验室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最终ABO血型确认鉴定,并和血型进行比较,分析影响血型鉴定的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方法对安阳市中心血站2012-2014年采集的19031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将和最终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0310份血液标本中血型错误571例,占0.30%(571/190310);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型错误439例,占76.88%(439/571);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型错误132例,占23.12%(132/571);每年1、7、8月份和其他月份血型错误率比较,x22=80.86、56.18、56.63,P〈0.05;团体与非团体献血的血型错误率比较,2012年x2=30.02,2013年x2=18.09,2014年X2.110.75,P〈0.05。结论ABO血型鉴定影响因素多,人为因素为首要因素,环境温度对血型鉴定有影响。应严格规范操作,改善采血环境,团体或集中采血时应增加人员数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同时强化各环节质量管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保证血型鉴定的准确性。

  • 标签: 无偿献血 ABO 初筛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332例阳性标本使用的多种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实验室推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实验的优选方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者的331968份样本进行HIV抗体,332例阳性样本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复检,以蛋白印迹试验(WB)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第三代ELISA试剂、第四代ELISA试剂以及分别与胶体金组合检测的结果。结果332例HIV抗体查阳性样本,经WB试验确证阳性189例。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确证阳性符合率为57.27%,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确证阳性符合率为89.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漏检1例确证阳性标本和1例确证不确定标本;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未发现漏检阳性标本,并检出1例窗口期标本。第四代ELISA与胶体金组合后,确证阳性符合率较第三代ELISA与胶体金组合提高了3.91%。结论第四代ELISA试剂用于HIV抗体查优于第三代ELISA试剂,尤其是与胶体金的组合,明显提高了HIV检测的确证阳性符合率,并有利于HIV感染窗口期的检测,推荐作为临床实验室HIV优选查方案。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检测试剂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献血者血液出现不合格结果的原因。方法:收集在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期间到本血库内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报告,统计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者血液中的5项指标,分析导致其结果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本血库内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共接纳720名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样本720份,其中经过血液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为81份,男献血者和女性献血者指标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男性献血者不合格主要为转氨酶异常,女性献血者不合格主要为血细胞比容异常;从调查分析发现,引起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5项,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快速检测不合格和征询不合格。结论: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导致献血者血液淘汰的因素主要为快速检测不合格以及征询不合格,可通过采血前、采血中的健康宣教以及增强巡视来解决。

  • 标签: 机采 血小板 血液初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型错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而降低血型错误发生率。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初次参与无偿献血者18409例,对其血液标本进行与复检,分析血型错误的原因。结果: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两年期间18409例献血人员中有56份血型错误,错误率为0.30%;56份血型错误标本中有22例参与团体采血任务,占比0.23%;血型错误标本来源包括街头采血、团体采血;造成血型错误的原因包括判读错误、电脑录入错误、以及正反定型不符。结论:分析血型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为因素,应掌握影响血型错误的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提高血型准确率。

  • 标签: 血型初筛 错误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和核酸检测(NAT)并行的模式,同时结合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结果,全面评估酶联免疫检测和核酸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中的相关性.方法统计2015年5月~2016年7月281例ELISA呈反应性标本,分析2种ELISA试剂、NAT及WB检测结果.结果①ELISA试验281例标本中S/CO≥1的万泰试剂110例,伯乐试剂156例;S/CO值0.75~1.0中万泰试剂20例,伯乐试剂39例;②WB检测结果:阳性27例,不确定12例,阴性242例.检测S/CO值在0.75~1.0的所有标本,经WB检测没有阳性结果;③NAT检测结果:49例核酸阳性,232例核酸阴性.结论两种ELISA试剂检测标本反应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处于强反应性水平时,NAT及WB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ELISA弱反应性标本中2种方法的符合率较低,减掉1遍ELISA对检测试剂和人员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献血前的招募、征询工作应加强,确保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HIV 酶联免疫检测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