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PE)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血栓栓塞中血浆 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0月到 2016年 10月的 PE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 100例和健康体检人 100例,分析 DD与 PE的相关性。结果: PE组 D-二聚体水平( 3023.88±192.35) µg/L和阳性率( 100%)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 D-二聚体水平(( 621.34±54.23) µg/L、( 290.32±34.25) µg/L)和阳性率( 40.00%、 2.00%), D-二聚体> 550µg/L为阳性, PE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D-二聚体水平( 765.39±43.59) µg/L和阳性率( 52%)明显低于治疗前 D-二聚体水平( 3023.88±192.3) µg/L和阳性率( 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 D-二聚体的检测在临床肺血栓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PE患者有效的溶栓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 D-二聚体值。

  • 标签: 肺血栓栓塞 血浆 D-二聚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硫酸镁联合维生素D对PE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68例子痫前期(PE)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降压、扩容、饮食指导并用硫酸镁治疗:硫酸镁注射液25%,加5%葡萄糖注射液,口服硝苯地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维生素D,2组均持续用药5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PTT、PT高于对照组、FIB、D-D、CRP、IL-6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硫酸镁 维生素D PE患者 凝血功能 炎症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栓塞(PE)的发生率和危险相关因素与后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脊柱手术的关系。方法将准备实行脊柱手术的82例患者按随机表法分成两组后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组,前者43例,后者39例。记录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数据和PE发生率。结果后入路脊柱手术的43例中发生PE的患者只有1例,约占2.4%;前后联合入路脊柱手术的39例中发生PE的患者有4例,约占10.5%。数据显示,后入路脊柱手术相比于前后联合入路脊柱手术的患者,后者发生PE的风险更大,约为前者的4倍之多,但二者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入路脊柱手术与前后联合入路脊柱手术的患者在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入路脊柱手术相比于前后联合入路脊柱手术的患者发生PE的风险更小。PE的危险因素除了脊柱手术的入路不同,还包括患者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

  • 标签: 前后联合入路 后入路 脊柱手术 肺栓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人工肝联合方案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总计纳入2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为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患者均接受人工肝辅助装置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变化、相关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度,进而判断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制表比较组间均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为70%,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重型肝炎肝衰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PE+CVVH进行治疗,可确切改善临床症状者生化指标,确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 重型肝炎 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