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是一种新定义疾病,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病程较长,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临床发病率高,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现西医治疗PPPD已逐渐形成系统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近期中医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 标签: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发病机制 临床研究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双眼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远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2年内收治的远视性弱视儿童52例。采用信封抽签的方式将患儿分为传统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6人。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治疗的方式,联合治疗组采用双眼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的方式。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半年和1年视力矫正情况。 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组患儿,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半年和1年的视力矫正情况优于传统治疗组患儿,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眼视感知觉疗法 调节功能训练 远视性弱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广东希姆乐斯健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白药集团无锡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HML-TB-18006001型眼调节训练灯。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9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近视性弱视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行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野光源G-MB12N眼调节训练灯干预。观察组患儿行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眼调节训练灯治疗。观察LogMAR视力变化情况、屈光度变化情况、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儿干预前视力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力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干预后视力优于干预前,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2组患儿干预前屈光度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屈光度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干预后屈光度低于干预前,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眼调节训练灯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较积极,可以改善患儿的视力状况和屈光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视知觉感知训练 眼调节训练灯 近视性弱视儿童 视力 屈光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该文章主要针对急诊护理风险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原因以及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方法: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合理,选择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名急诊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对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主要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急诊患者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相应的满意度以及质量评分有了明显的提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了降低(p<0.05)。结论:在对急诊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护理质量纠纷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且能够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降低,护理风险管理除了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诊科室 护理工作 风险 管理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妇产科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产妇120例进行研究。基于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风险管理,对比护理风险和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风险和纠纷发生率明显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风险管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用血量逐年上升,对血液的需求量与实际血量之间的绝对值差距在增大,给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结合当前血液安全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规范输血伴随的风险,深入分析了合理输血理念在普及和推广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增强输血的科学性,降低可能存在的输血风险,给相关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

  • 标签: 输血 健康 风险
  • 简介:摘要:我国医疗质量方面体现在医院对患者的服务情况、医生的技术水平、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相关管理情况等等,都是体现医院整体水平的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医疗安全的条件。医疗质量风险预警能够让医院提前做好防范工作,这样能够防止在事情发生后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在管理方面的情况。那么此时应用医疗质量风险预警体系可以使医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安全隐患,可以提醒相关工作管理人员施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医疗质量 风险预警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制药企业在药品方面承担着供应者的身份,同样也肩负着药品风险的承担主体,对于制药企业来讲,药品的质量直接关乎到药品的风险问题,制药企业开展药品风险管理,不仅是对医院与患者的职责,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本文结合制药企业的风险类型进行研究,对风险管理的作用开展分析,结合实际问题来提出风险管理完善策略,为制药企业药品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制药企业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患儿护理风险意识及不良事件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共56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8例患儿。对比两组患儿护理风险意识及不良事件控制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护理风险意识及不良事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护理风险意识,改善不良事件控制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不良事件 护理风险意识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是医院的重要服务之一,总的来说神经外科的护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在当前的护理模式下,还存在许多护理的不完善,导致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对护理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神经外科风险因素的分析与控制对于发展神经外科正常医学活动极为重要。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护理 风险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是把“双刃剑”。其对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保证患者健康;同时其毒副作用对人体也会带来一定的伤害。文章认为,要对药品实施严格的安全风险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探析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于神经外科中纳入240例患者参与至本次研究中,其均存在有不同类型的神经外科疾病,符合实验入组标准。同时,其中120例患者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收治,其余120例为实施后所收治,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措施下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可能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优化护理风险管理。 结果:在实施前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前,组内120例患者中出现16例风险事件,而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仅出现2例,相比之下安全性明显更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神经外科中的护理风险因素比较复杂,应当从患者、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等角度予以改进。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 优化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抢救以及后续康复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急诊科所涉及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发展较快,所以急诊护理操作的风险安全事件发生概率也相对较大。目前,如何降低急诊护理工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以及医患矛盾的发生频率,已经成为当前医院和急诊科相关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急诊护理工作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原因,风险管理的意义以及急诊护理操作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医护人员更好的开展急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操作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急危重症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院内转运风险事件预防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随机选择急危重症患者64例作为对象,均进行院内转运,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明显,提升转运安全度,要重视。

  • 标签: 急危重症 护理风险管理 院内转运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意外或通常不可预测的事件。随着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控能力差,认知能力和依从性差,合作程度低,住院期间更容易出现各种风险,引发护理纠纷。

  • 标签: 儿科 护理 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