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过程,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机体出入量等病情变化的观察和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经过护理64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35例,中残15例,重残8例,死亡6例。结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所产生的的症状,对患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阶段肺部感染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率,探讨肺部感染相关的高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55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有无肺炎分为两组,分析其早期危险因素。结果肺部感染与年龄、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意识障碍、手术、休克等有关。结论颅脑损伤早期肺部感染死亡率较高,相关因素较多,我们需严格针对高危因素制定防治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方法,以此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资料。结果通过针对性有效的急救措施,1在现场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1例在运送途中死亡,院前急救成功率96.67%。结论通过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急救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急性颅内损伤 院前急救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引流固定枕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置管引流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置管引流固定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颅脑引流固定枕用,比较两组引流管滑脱率、置管时间及引流量。结果观察组引流量及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置管引流患者采用颅脑引流固定枕,可有效避免引流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引流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手术 置管引流 颅脑引流固定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32例接受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手术后进行护理观察。结果32例患者中30例经过治疗护理之中恢复清晰意识,能够生活自理,1例患者呈植物人状态,1例患者死亡。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与细致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手术效果,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急性颅脑损伤46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麻醉方式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实验组收治的麻醉方式选择经鼻气管插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气管插管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及气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气道的留置时间较短(P<0.05),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麻醉,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经鼻气管插管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引流固定枕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置管引流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置管引流固定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颅脑引流固定枕用,比较两组引流管滑脱率、置管时间及引流量。结果观察组引流量及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置管引流患者采用颅脑引流固定枕,可有效避免引流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引流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手术 置管引流 颅脑引流固定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分析其效果与运用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4月,共计选择实验患者人数为60人。将60位实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施以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护理与治疗后,两组患者身体状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讨论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施以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患者恢复较快且满意度高,效果十分显著,此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方式进行麻醉,并把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取经鼻气管插管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30例,采取经口气管插管方式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颅脑损伤进行麻醉处理时,采取经鼻气管插管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能够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也比较短,是一种理想的急性颅脑损伤麻醉处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临床麻醉处理 措施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内再出血的临床对策。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再出血患者共80例,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即出血直径大于5mm切开出血处的蛛网膜和软脑膜,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全部切开出血处的蛛网膜和软脑膜,6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定。结果研究组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远低于对照组(P=0.007),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肺部感染(P=0.014)、电解质紊乱(P=0.034)和消化道出血(P=0.008)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表明研究组GOS分级好于对照组(P=0.033)。结论全部切开出血处蛛网膜和软脑膜,可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的高致残致死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术后再出血 再手术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度颅脑损伤重症监护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2015年 3月至 2017年 7月间的重度颅脑损伤重症监护护理 7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在患者接受治疗半年之后采用格拉斯哥分级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判。其中 I级 15例,Ⅱ级 2例,Ⅲ 8例, IV级 12例, V级 33例。结论:重度颅脑损伤重症监护护理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进行,通过综合性的护理能够让患者的病情稳定下来,并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颅脑损伤;监护护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intensive care fo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70 cases of severe head injury intensive care between March 2015 and July 2017 in our hospital.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nurs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is. Results: after six months' treatment, the efficacy of Glasgow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was evaluated. Among them, there were 15 cases of I level, 2 cases of grade II, 8 cases of grade III, 12 cases of grade IV, and 33 cases of grade V. Conclusion: intensive care care fo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many way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s. Through comprehensive nursing, the patient's condition can be stabilized, and the patient can get better rehabilitation effec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对于不同病程的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急救治疗的效果,分析治疗后病人的运动机能恢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方法: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于 2016.01-2017.12之间收录的各种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 40名,对这些病人的治疗过程以及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我们按照病人治疗后康复的时间,将病人分成 5个小组,包括小于三个月、三个月到六个月、六个月到一年、一年到两年、两年以上。对这些病人进行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及脑外科专科急救,具体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脑部避免剧烈震荡,冰袋外敷,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应用甘露醇等急救药物,以及手术急救等措施。对比在收治前没有经过规范急救(这些患者绝大部分是患者家属自行送到医院就诊)和经过规范急救一周之后的病人 AD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情况。结果:在经过急救的一个星期,各组病人的 ADL评分都有提高,并且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等都恢复情况较好。结论:对不同病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病人快速康复,对该疾病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不同病程 创伤性颅脑损伤 急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管理方法,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的、高效的优质护理。方法对我科近几年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的管理方法,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结论提升护理管理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回避护理风险,持续质量改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 标签: 颅脑损伤患者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需予以颅骨减压术治疗。但术后脑积水是该病继发性的病变,其直接影响患者的脑组织和预后,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据报道,当前我国重度颅脑损伤颅骨减压术后脑积水发病率为10%-40%之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还易出现尿失禁、精神症状等临床症状。故本文立足于文献查找、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详细探究该病的发病成因,并总结其预防和治疗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颅骨减压术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院前急救对急性颅脑损害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来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急性颅脑损害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处理措施将至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其中观察组利用救护车接患者进行急诊,在接诊途中,有护理工作者进行急救护理。对照组是患者自行送往急诊,途中并无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使用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生存质量 院前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30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例,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B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组间住院时间及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比较,B组患者均明显短于A组患者(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神经脑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道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护理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进行完善的护理干预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呼吸道护理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比较分析2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效果。结果2组术后7d颅内压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植物生存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颅内高压,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和生活质量高。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开颅术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