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68例作为探讨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其评分数据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临床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预后,总结疾病管理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0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癫痫患者中脑卒中后癫痫对象67例,纳入观察组,其他原因导致的癫痫281例,纳入对照组。结果发作时间在1日~2年,2周~12个月占74.6%,卒中后6~12月是癫痫发作的高峰时间段。观察组年龄、BMI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作最长时间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额叶病灶率、全面性发作率、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一线抗癫痫有效率、难治性癫痫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相较于其它类型癫痫病情更轻,但是距离卒中的时间更长,需要重视对卒中对象的随访,首选一线抗癫痫药物。

  • 标签: 脑卒中 癫痫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80例接受心肺复苏干预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分组理念与原则将本研究中所选取的80例患者划分到两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措施。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效果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5.00%)、复苏后28d存活率(95.00%)、出院时存活率(93.94%)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85.00%)、复苏后28d存活率(85.00%)、出院时存活率(69.70%),数据差异均显著,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突出,可以更好的改善临床预后作用,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 预后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脾切除对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9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95例受者中,35例肝移植术前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研究组;60例保留脾脏,直接行肝移植,设为对照组。肝移植受者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由同一团队医师施行。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内每周1次,6个月内每个月1次,1年后每3个月1次。随访内容包括复查血常规、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肝肾功能。超声造影或腹部CT检查监测远期并发症情况和受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两组受者术中及术后情况:两组受者均顺利施行肝移植。研究组受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483±136)min、(5683±2950)mL、(4887±3682)mL,对照组受者分别为(392±103)min、(3522±1885)mL、(3455±2630)mL,两组受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3,4.358,2.202,P〈0.05)。研究组受者肝移植术中,6例存在门静脉血栓(1级4例、2级1例、3级1例),对照组受者术中未发现门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9,P〈0.05)。5例1、2级门静脉血栓受者均行血栓切除术,再行门静脉端端吻合,1级门静脉血栓受者中有1例再发血栓,术后给予溶栓后治愈。1例3级门静脉血栓受者术中通过行人工血管搭桥重建门静脉,术后再发血栓,予以处理。两组受者肝移植术中均未发现门静脉狭窄。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者术后1、3、7d血小板(PLT)分别为(75±60)×10^9/L和(57±32�

  • 标签: 肝脏疾病 肝移植 脾切除术 门静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与疾病预后情况;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干预措施进行完善形成专项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情况与心肺复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复苏后8d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常规心肺复苏干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肺复苏患者护理干预能够优化患者的住院期间情况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 临床效果 疾病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手术切除程度、组织分型及术后放化疗对患者1年、3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1.11%、27.78%;高级别胶质瘤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4.28%、7.14%。全切和次切除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9.09%、27.27%;部分切除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术后放疗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4.29%、35.71%;单纯手术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27.78%、20.0%。40岁以下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35.29%;40岁以上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26.27%、6.67%。结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因素包括组织分型、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放疗及年龄等,手术全切及术后放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脑胶质瘤 手术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影响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SOFA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7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脓毒症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并分为好转组与恶化组,分析组间差异因素。结果好转组与恶化组中,住院时间、性别、合并的基础病,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CT、CRP指标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恶化组的年龄高于好转组,恶化组的BNP水平、SOFA评分值高于好转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高龄患者可通过监测患者的BNP水平并采用SOFA评分评估其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早期康复治疗能够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进行入院质量的95例确诊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实验,即为康复组49例、对照组46例。根据实验方案的需要,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措施,康复组则在该方式基础上在稳定之后的48h的运动康复、针灸治疗。在入院接受治疗的1d、14d、30d的时间中要进行综合的评定,在入院30d之后要综合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压疮以及发生血栓的概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康复组内的患者在全面的经过了14d和30d治疗之后,经过测试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入院治疗的30d之后的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也能够大幅的降低。结论在早期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可以大幅的降低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的情况,可以使得患者尽快的恢复自由活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还能够全面的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j综合征诊治方法与预后效果。方法本人在空军总医院皮肤科进修期间选取该院于2015年8月~2017年12月收诊的pj综合征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效果。结果183例pj综合征患者应用内镜手术治疗,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46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癌变转移为外科手术,纳入本次研究的183例患者中痊愈者164例,术后癌变者15例,4例死亡。结论内镜治疗pj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但是由于pj综合征与恶性肿瘤存在密切关系,患者术后仍需长期监测,定期复查有利于恶性病变的早期发现治疗。

  • 标签: pj综合征 诊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能够对慢性鼻-鼻窦炎手术的预后水平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共8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影响其手术预后的各项因素。结果患者本身的年龄、是否长期使用鼻减充血剂、变应性的鼻窦炎病史、手术复发情况、手术治疗过程等因素都可以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手术预后产生影响。结论在进行慢性鼻-鼻窦炎手术预后评估,应该从患者本身的年龄、是否长期使用鼻减充血剂、变应性的鼻窦炎病史、手术复发情况、手术治疗过程等方面着手,给予患者鼻内镜手术后综合治疗可以提高受手术治疗的效果。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是手术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救护对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42例脑卒中患者,均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接受治疗。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照组从发病便转入急诊科治疗,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转入院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到开始救护时间、病情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病至开始救护时间平均(18.5±2.50)min;对照组平均(89.5±2.30)min,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脑疝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后遗症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救护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对疾病康复及改善预后均有着促进作用。

  • 标签: 院前救护 脑卒中 预后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理衰竭采用急诊救治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8月期间我院救治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经过左西孟旦治疗后会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改善临床总有效率。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急诊救治 临床效果
  • 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是骨在后纵韧带中异化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临床上导致患者发生颈椎脊髓病变的常见原因。颈椎OPLL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前者包括密切随访、物理治疗及口服止痛药物等;后者包括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单开门成形术以及后路椎板切除术等。颈椎OPLL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尽相同,本文对颈椎OPLL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因素做简要阐述。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颅脑外伤病患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病患预后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颅脑外伤病患54例,均分为2个组别。其中一组实施传统流程下的护理模式,作为常规组;另一组则进一步施以康复护理干预方式,作为实验组。比对两组病患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患认知功能改善率为96.30%,常规组认知功能改善率为81.48%,且各项数值比对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病患,在其护理过程中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认知功能,提高预后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颅脑外伤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秋季腹泻患儿选为观察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儿4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儿,数据分别为95.12%、80.49%,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小儿秋季腹泻 护理干预 症状改善时间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高尿酸水平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高尿酸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2篇(4432例)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经统计学分析,高尿酸对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不良预后明显高于低尿酸水平,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OR=3.15;95%CI=2.73-3.16;P<0.00001);讨论积极控制高尿酸水平是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升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且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尿酸 脑卒中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