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痛风,古已有之,虽论述较多,但病因病机理论认识尚未一致,在古代文献散在记载中,多将痛风归属于“痹证”、“历节风”、“白虎风”等外感病范畴,虽有记载但与今之痛风性关节炎又有区别。今所论者为代谢性疾病的痛风,笔者通过阅读古今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发现痛风实为内伤疾病。病因特禀体质、饮食不节、不良环境等原因诱发,病位根在脾肾,标在肢节经络,病机脾虚不运、肾失气化、精微代谢障碍郁久化热伤血而引起痛风发作1。本文通过对痛风病因病机理论的探讨,希望为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脾虚 精微物质 脾经郁热 痛风
  • 简介:摘要呃逆是脾胃病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是气逆上冲致患者喉中呃呃连声,频发而声短,且患者无法自行停止。顽固性呃逆,在中医学上谓为哕症,西医上将之命名为膈肌痉挛,顽同性呃逆的出现会对该类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不利影响,造成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沉重压力,带来极大的痛苦与不便,发作严重时甚至可造成患者的死亡。目前西医对该病证在临床上尚未能确定准确的病因,也未研制出特异性的治疗方式,故现多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本文就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机理做出论述。

  • 标签: 中医 顽固性呃逆 病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对 201 6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 6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大部分病人发病前多有先兆,原发病因为脑梗塞,与高血压、高血糖、抗凝、溶栓等药物的应用关系密切,多发生在发病后的 7~ 14d;本组 67例患者,全部经头颅 CT检查确诊,经治疗基本痊愈 36例,好转 24例,死亡 7例。结论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当病情加重时,及时检查 CT是必要的,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溶栓、抗凝等药物,有利于出血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 ]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机理 头颅 CT
  • 简介:摘要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渐趋低龄化,尤其以白领阶层为主,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及工作环境有关,例如过度使用电脑、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虽不是最严重的一种,却是发病机理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结果由于椎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致使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异常复杂,诸多疗法存在持续疗效不理想,远期疗效不稳定等现状,而且某些疗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现总结国内外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结论综述如下。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发病机理 综述
  • 简介:摘要支气管炎是小儿呼吸道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率比较高,各种病原体感染引发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炎存在季节性差异,天气比较干燥的秋冬季节是小儿支气管炎的高发期。小儿患支气管炎不仅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父母还需要做好护理工作,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并且要注意室内的清洁卫生,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不要让宝宝吃刺激性的食物,治疗期间饮食尽量清淡,那么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诱发小儿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如何护理。

  • 标签: 小儿支气管炎 呼吸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及心衰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超声心电图对其病因及心衰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冠心病高达63.75%、高血压占61.25%、高血压性心脏病占10.83%、肺源性心脏病占0.71%、风湿性心脏病占0.50%、贫血性心脏病占0.08%、先天性心脏病占0.13%、扩张型心肌病占0.58%、退行性心瓣膜病占0.63%、其他占0.25%;其中单个病因占25.42%、两个病因占52.08%、三个病因及以上占22.50%;其中舒张性心衰占49.17%、收缩性心衰占31.25%、混合性心衰19.58%。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常见病因以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其中占两种病因的患者高于单个病因和三个病因及以上,舒张性心衰患者多于收缩性心衰及混合性心衰。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病因 心衰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小儿营养不良类型与小儿贫血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方法对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350例由于营养不良并有贫血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将患儿的营养不良类型按照标准分为三类,分别为目前营养不良(120例)、过去营养不良(114例)和持续营养不良(116例),对三组患儿的贫血程度进行分析评估,各比较分析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的比例。结果过去营养不良组的患儿贫血程度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的比例分别为73.2%、15.8%和11.0%;目前营养不良组的比例分别为12.4%、79.9%和7.7%;持续营养不良组的比例分别为53.7%、24.6%和21.7%。过去营养不良类型的患儿贫血程度比较轻微,目前营养不良的患儿贫血程度主要是中度贫血,在重度贫血的患儿中,持续营养不良类型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患儿的营养不良类型不同,贫血程度也不同,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通过监测血红蛋白指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疗。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贫血程度 关系探析
  • 简介:摘要:随着运动医学科研领域的不断发展,运动对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受到了科研人士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在习总书记倡导“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对于足球运动员骨骼肌纤维类型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本文通过查阅足球运动的特点以及运动员肌纤维类型的研究资料,较系统地阐述了足球运动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因素,为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肌纤维 足球运动 慢肌 快肌。
  • 简介:背景:采用双固定钉内固定术治疗成人Ⅱ型足副舟骨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目的:探讨应用双固定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Ⅱ型足副舟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双固定钉手术治疗15例(18足)成人Ⅱ型足副舟骨患者,术前、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0个月,平均(11.6±4.2)个月。均未出现感染、骨延迟愈合、内固定装置失效、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足副舟骨与舟骨融合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疼痛症状消失15足,明显缓解3足;18足活动范围均正常。结论:双固定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Ⅱ型足副舟骨的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疼痛,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内固定器 副舟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变化、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和疼痛评分。结果(1)对照组体重增加15例,稳定12例,降低3例;观察组体重增加18例,稳定9例,降低3例。两组患者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但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3)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更少,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差异,P>0.05;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明显,P<0.05;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 标签: 参苓白术散 肺癌骨转移 疗效 作用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中医肿瘤临床辨治体系。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肿瘤临床辨治体系用于肺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癌毒病机理论 中医肿瘤临床辨治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及创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其受伤部位、创伤类型等的整形修复。结果本组患者中,不同损伤部位整形效果优良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切割伤的优良率为92.11%,显著高于其它损伤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类型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比较明显,在整形修复时应根据其类型及损伤的部位,遵循微创原则,按照相应解剖的要求修复创面,可以取得显著的整形修复效果。

  • 标签: 面部软组织损伤 损伤类型 损伤部位 整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粘接剂对玻璃纤维桩的粘接强度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牙周病拔除的 60颗上颌单根前牙作为研究对象,在为其根管治疗后,做好玻璃纤维桩粘接的准备工作。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1组、 1组、 3组、 4组和 5组,对五组患者分别采用偶联剂 +Paracore粘接剂、 Paracore粘接剂、 Panavia F粘接剂 +偶联剂、 Panavia F粘接剂和偶联剂 +Multilink N粘接剂,对玻璃纤维桩进行粘接,于牙根中部将其切为层厚为 1.0mm的 2个切片,采用 Zwick Z100材料试验机对切片进行推出试验,详细记录失败载荷并计算粘结强度,采用显微镜对粘接失败类型进行观察。结果: 1组、 3组和 5组的粘接强度较高,且 1组、 3组和 5组的粘接强度差不明显,未出现根管牙本质内聚失败和 III类失败, 1组、 3组和 5组的混合失败类型较多, 2组和 4组的界面失败类型较多。结论:在粘接玻璃纤维桩前,应采用氢氟酸对玻璃纤维桩进行酸蚀,然后采用偶联剂对其进行粘接处理,从而提升玻璃纤维桩的粘接强度。

  • 标签: 粘结剂 玻璃纤维桩 粘接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用“数字随机表分组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月本院医治的7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成35例/组。一组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加用恩替卡韦(观察组)。比较各项临床指标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74.56±32.33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79.52±10.1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68.25±14.13U/L)都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38.56±4.48g/L)、ALT复常率(85.71%)、HBeAg转阴率(88.57%)、HBV-DNA转阴率(91.43%)以及总有效率(97.14%)都比对照组高(p值<0.05)。结论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治疗效果
  • 简介:阑尾炎是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急性阑尾炎较为多见,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诊断或者治疗容易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严重的还会出现阑尾穿孔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临床上保守的药物治疗为首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容易对合并脓肿且出现穿孔的患者手术时机被延误。影像学检查能够为阑尾炎类型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针对上述情况,我院对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阑尾炎 不同类型 坏疽性 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血供类型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效果长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血供类型将其分为海绵状肝血管瘤与非海绵状肝血管瘤,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两组患者均行介入治疗,对比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变化情况以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且海绵状肝血管瘤的长期随访结果优于非海绵状肝血管瘤。

  • 标签: 不同血供类型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长期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效果,为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5月 -2018年 6月期间收治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 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总结手术操作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 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及时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另外,患者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结论:基于乡镇医院医疗技术、设备的有限性,针对急性阑尾炎优选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为保证手术效果需强化围术期医疗工作。

  • 标签: 传统开腹手术 急性阑尾炎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植入物内固定方法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骨科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选取 10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并将其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采用石膏固定治疗,后者给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随访 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以及治疗 3个月的复位效果与腕关节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但两组治疗 1个月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比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骨折的短期疗效更显著,且易操作、费用低、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 临床效果